叔叔接了侄儿的班

(0)

相关推荐

  • 《平凡的世界》续:孙少平的诗和远方12 惠英姐,保重

    作者/踪影 行走于这个鲜花与杂草并存的世界,旷野并非总是荒凉,花园亦非都是芳香.正如我在黄原揽工,遇到了曹书记夫妇对我的格外照顾,那是我终生都难以忘怀的一个命运大转折.在大牙湾我遇到了王世才师傅和惠英 ...

  • 著名的剧作家范紫东,过年的时候送了这个给侄儿

    晚清民国时期,有个叫做范紫东的人,是个非常有名的剧作家.有一年过年的时候,他送了一个特别的礼物给侄儿,终于帮助他改邪归正.范紫东送了一幅对联给他侄儿.上联:"牌怕输牌牌怕输牌牌输" ...

  • 朱冬梅 | 窑黑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故事,当时我生活在大同左云的小煤矿上.亲眼目睹了好多出门在外的下煤窑的受苦人,土话就叫"窑黑子".他们下煤窑又危险又脏,生活的是很不容易.那年给我家 ...

  • 朱冬梅 | 四虎买娇妻

    时光悠悠,岁月匆匆.转眼我就快奔五零了.回想起我在大同生活的那几年,经历了很多的人和事,跟你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当时矿上有一家当地的婆媳打架,婆婆岁数大了没占到便宜,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边哭边骂:&q ...

  • 秦可卿为什么要带贾宝玉去自己房中午睡?

    好问题!这里是曹雪芹的一处重要隐笔,暗示了贾宝玉与秦可卿之间的一段隐藏关系. 明清时期,年轻男女之间,必须严格遵守男女大防,不得随意接触.即使今时今日,女儿家也不会随便让人进入自己闺房. 但红楼梦作者 ...

  • 明朝正德年间奇案:只因娶一风尘女进门,50岁皮匠全家五口皆丧命

    民间常言"娶妻娶贤",道这美色不过虚幻皮囊,人品才是婚姻第一原则.怎奈世人痴迷不悟,古往今来,总有悲剧姻缘.据明万历年间<国朝名公神断详刑公案>所记载,明正德十四年(1 ...

  • 惊掉下巴:“爬灰”铁三角之宝玉秦可卿“三不该”与吐血之谜

    咄咄怪事,读者死盯贾珍,居然没人怀疑贾宝玉! 在贾府最著名的"爬灰"事件中,焦大醉骂时,贾珍"偏巧不在家"而宝玉凤姐偏在?此进一步说明,贾珍只是个"陪 ...

  • 父亲的婚姻(散文)

    父亲大名赵斌,小名福圆. 父亲出生于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一年.故去于一九七六年. 父亲八个月大时,爷爷就去世了.大姑比父亲大十五岁,那时,太爷.太太还活着,帮着奶奶一起拉扯几个孩子. 在父亲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十三集)

    四邦子是商都大黑沙人,今年三十六岁了.他长相一般,吃得胖胖的,身体也挺棒,是个好受苦人.他来左云下煤窑也有六七年了,这不攒下点儿钱买了条骡子,自个儿赶着拉煤能多挣点儿钱. 这不 矿上的人们听说四邦子没 ...

  • 白萝卜卜胳膊水萝卜卜的腿

    点击蓝字关注我,清晨好看 没考上大学,背了铺盖回家,好像心里也没觉得难受,反正一地庄稼等着我,收了玉米,挖了洋芋,晚黄豆也割了回来,准备种麦时,有人约我出去挣钱,那时打工这词儿不流行,只说搞副业.那时 ...

  • 下大同煤窑的那年月

    〓 第 1349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正月里娶过了门,二月里下窑去大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农民种田,辛辛苦苦受一年,丰收之年,除了打农业税,还有什么"三提五统&qu ...

  • 【征文大赛041】悠悠岁月久,回忆当年好青涩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悠悠岁月久,回忆当年好青涩 一米阳光 爱上一座城,可能因为一个人,回忆一段光阴,则可能是因为一群人.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一集)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转眼三十多年就过去了.现在回想起那会儿在大同市左云县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万千.我是在一九九零年嫁到左云的.记得我们坐上了从大同开往十二矿的绿皮火车,从来没出过远门儿的我对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