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外泌体miR-21成为神经性疼痛的治疗靶点
相关推荐
-
半年内连续发表Nature主刊和子刊:纪如荣团队发现STING在疼痛调控中大有可为!
晚期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膀胱癌患者经常遭受骨转移后的癌性疼痛,伴有溶骨性病变和剧烈疼痛. 研究估计,约75%的晚期癌症患者经历中度或重度疼痛.转移性癌症患者疼痛控制不充分通常伴有抑郁.焦虑.功能受 ...
-
疼痛的机制
疼痛机制 疼痛机制可概括地分为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疼痛的外周机制包括初级传入纤维和伤害性感受器以及外周敏化等机制:疼痛的中枢机制包括中枢敏化.脱抑制和扩大的易化以及结构重组等机制. 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 ...
-
陈根:miR-132,有效逆转记忆丧失
文/陈根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症状表现为短期记忆丧失.失语.方向感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各种精神紊乱现象,如行为异 ...
-
华中科大同济医院Pharmacol Ther发表综述:慢性疼痛的潜在靶点——Wnt信号通路
在慢性疼痛的啮齿动物模型中,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的Wnt信号通路会异常激活:鞘内注射Wnt激动剂和Wnt配体都会导致机械性痛敏反应.此外,药物阻断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有效缓解慢性疼痛. ...
-
背根神经节作为疼痛神经调控靶点的独特价值
[据<Pain Medicine>2019年6月报道]题:背根神经节作为疼痛神经调控靶点的独特价值(作者 Esposito MF 等) 背根神经节(DRG)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早已得到认 ...
-
【综述】山东大学:纳米材料在外泌体的生物分析以及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内部成分已被证明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内在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生物医学和临床领域都显示出广阔的前景.近日,来自山东大学蒋妍彦.王凤龙.杜鲁涛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Biomaterials杂志 ...
-
外泌体装载生物活性蛋白Cre如何治疗脑疾病
外泌体是用于递送生物分子的有吸引力的载体.然而,将功能分子加载到外泌体的机制是相对未被阐明的.来自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进化保守的晚期(L-domain)途径作为外源蛋白加载到外泌体的机制.证明用W ...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未来更理想的肝病治疗工具
作者:Dr.韦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肝病治疗药物前景广阔,它可分化为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脏再生,分泌保护性细胞因子.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的细胞疗法--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 ...
-
福州大学:肺靶向的外泌体递送miRNA-126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工程化外泌体已成为癌症治疗的药物递送载体,其中外泌体的器官靶向特异性对全身给药后的器官分布中起重要作用.来自福州大学贾力课题组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Huan Meng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Nanoscale ...
-
Nature子刊:外泌体脂质谱分析,揭示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机制
近日,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肿瘤预防中心主任张皇阁教授.YunTeng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发现,高脂饮食(HFD)会显著改变肠道上皮外泌体的脂质谱, ...
-
Nature子刊:高脂饮食通过外泌体促进胰岛素抵抗 | 热心肠日报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2.121] High-fat diet-induced upregulation of exosomal phosphatidylcholine ...
-
制药巨头扎堆,外泌体赛道火热 | Nature子刊最新报告
外泌体是来源于细胞内膜的纳米级囊泡,包含有核酸.蛋白和脂质等生命物质,作为一种细胞间交流的机制,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在细胞间囊泡运输调控机制领域作出突出贡 ...
-
Nature子刊:纳米颗粒控制循环外泌体分布治疗梗死的心脏组织
近日,口腔医院金岩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鑫教授合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影响因子18.952)上发表文章,报道了一种利用三氧化二铁(Fe3O4)芯.二氧化硅( ...
-
Nature子刊:外泌体的活细胞荧光成像用于外泌体分泌和细胞迁移的可视化
活细胞下的外泌体成像报告标志物pHluorin-CD63可以动态监测细胞迁移.扩散和外泌体的分泌.但是存在荧光微弱和无法稳定表达,限制了该标志物的使用.近日,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pHluo ...
-
Nature子刊:细胞纳米穿孔可大规模产生携带功能性mRNA的外泌体
近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L. James Lee教授.梅奥医学中心Betty Y. S. Kim教授.中国吉林大学滕乐生教授合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