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从幕后走到台上,故事就有意思多了
相关推荐
-
读莫言《晚熟的人》晚熟分两种,一开窍的晚,第二种是什么?
关于晚熟,莫言在新书发布会上解释过: "晚熟这个概念也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智慧. 农村称一些智力水平不太高的人为晚熟,就间接地说他是一个傻子. 有的人在农村,大家都叫他傻子,但他实际上是在装傻, ...
-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最大的赢家却是他的邻居蒋二。蒋二靠着莫言成了企业家,莫言却说了5个字点出了人性的...
蒋二本来是莫言老家的邻居,是一个实打实的农民,谁料却脑子灵光,借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热度发了财,一跃成为当地知名的企业家,腰缠万贯,富甲一方.莫言知道后,只说了5个字,道出了人性的复杂. 在莫言没 ...
-
《晚熟的人》的文体意义
最近五年里的小说集阅读中,让我有强烈的震惊性阅读体验的小说集有三部:一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以下简称<葬礼和故事>),二是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 ...
-
莫言:“讲故事的人”,回来了|文艺星开讲年终特别策划
核心阅读 晚熟是一个褒义词,既是一种求新求变.不愿固步自封的精神,也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晚熟的人>里,我既是写作者,同时也是深度介入到故事里的一个人物.我与书中的"莫 ...
-
《晚熟的人》:诺奖后莫言沉默8年,写出了他“最正经”的小说
2005年,莫言的小说<檀香刑>全票入围矛盾文学奖初选,六年后,他矛盾文学奖的看客,他斩获了那一年的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蛙>. 获得矛盾文学奖后一年,莫言获得了文学最高奖项 ...
-
晚熟的莫言,人生全是戏!
"做一个晚熟的人." 0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获奖后的首部作品." 顶着这道无形的压力,莫言终于出书了.此时距离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整 ...
-
专家研讨莫言近作
本报电(胡雪慧)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文艺报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本土.现实.小说的回归--莫言近作研讨会"在京举行,30位专家学者围绕莫言新作<晚熟的人&g ...
-
王德威 | 晚期风格的开始——莫言《晚熟的人》
<南方文坛> 2021年第2期 王德威 晚期风格的开始 --莫言<晚熟的人> 文 | 王德威 一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q ...
-
“叛徒”莫言:为迎合西方丑化国人?获诺奖8年后,莫言做出回应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莫言的作品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特点,其文学作品大多以魔幻的叙事手段完成,并且想象力非常丰富. 2012年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自 ...
-
茅奖系列之莫言 | 《晚熟的人》读札:记忆的在场或声音的荒原
编者按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