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有问题,属于阴证还是阳证?各有什么表现?(附语音)

原创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二百九十八。】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沈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下看,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卷一》里边注解:“必察其色,以色者神之形也,按其脉,以脉者血之府也,先别其病之在阴经或阳经。”马莳注解就直接往下落了,就不是形而上的框架,或者是原则上的论述或者阐述,是直接开始进行疾病的判断,“察其色,色者神之形也”,就是观察外在表现和气色,然后再把脉,脉血之府也,通过这两项先别其病之在阴经或阳经,先看看这个病到底是阴证还是阳证。

看医案的时候这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在学《黄帝内经》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冲突,但是在治病的时候,可能有的医家就认为这是个阴证,有的医家就认为这是阳证,到底是阴还是阳,当时要是几个医生会诊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或者看法,这就是中医学的一个精妙之处,需要你在现场进行辨证论治,要是辨的对,用药效果就好。(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我们看很多古代名医在治一些疾病的时候,患者前面已经找过无数医生治疗,可能十个、八个都不止,最后这个医生在治的时候会看前面医生的用药记录,一开始医生判断是阴证,用了附子、干姜、桂枝这些药,后来的医生认为是阳证,于是又用了黄连、黄芩、生石膏等这些药。时间一长了之后,到我手里我得好好判断到底是阴证还是阳证,这就是具体到临床上来了。

《黄帝内经》很多时候讲的是原则,但是我们看这些原则的时候,你会联想到你在临床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我以前治的一些患者,这些患者疑难杂症,找的医生非常多,还没等着我问的时候,他先掏出一沓厚本,里边全是前面的名医给他开的这些药方,我得从头到尾捋一遍,捋完了之后再判断他的情况,像这种患者也是有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就要知道中医看病先得判断患者是阴证还是阳证,体质到底是虚寒还是实热,你得分出来。

张介宾的《类经》里边注解,《类经》很有意思,《类经》就是分门别类注解《黄帝内经》。《类经》就是张介宾写的,张介宾也叫张景岳,是明代的一代大医。他说:“前节言针治之阴阳,此言脉色之阴阳,皆医家之最要。故曰:先别阴阳,以见其不可缓也。”这句话说的非常形而上,张景岳在这句话里边其实强调的就是阴阳很重要。(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我们上节课讲的“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等等,这就是前面讲的是用针之道。这个地方讲的不是用针,讲的是脉色之阴阳,就是诊断的时候怎么分别,这就是张介宾《类经》里边他的注解。整个这段话我们这样一讲大家就明白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也就是中医一开始通过望闻问切,先判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患者是阴证还是阳证,先判断出来。再往下判断什么呢?叫做“审清浊而知部分”,清浊和部分都是指的色诊而言,指的是患者气色的诊断而说的。《素问吴注·卷二》里边注解:“色清而明,病在阳分,色浊而暗,病在阴分。”色清而明,就是指的患者的气色非常清明,而且朗润,这种情况病在阳分。色浊而暗,病在阴分,就是脸色又浊又晦暗,这就是阴证,病在阴分。这时候应该祛阴邪,扶阳气。

我们现在在门诊上看到的患者哪类居多?很多人会有这种问题,阳证多还是阴证多?说句实在话,除了儿科,儿科的阳证居多以外,当然阴证也有,因为小儿是纯阳之体,儿童的病好治,儿科的病大部分有一些,比如发热、咳嗽、感冒这些问题,除了厌食、腹泻、脾胃虚以外,这些儿童是阴证。大部分的儿童都是阳证,几副药就治好了,比如发烧、咳嗽这些问题,通过中医的调理很快就好了。(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除了儿童以外,大部分成年人,我的门诊经验还是阴证多一点,阳证不是没有,也有,但是少。比如湿热证,这就是阳证。湿就分寒湿和湿热,有很多人他又吃辣椒又喝酒,身体里边湿热就很重,而且他浑身热,皮肤起疹子,这时候你怎么办?得给他清热利湿,就得照着阳证来治。

大多数人是阴证,阴证什么呢?手脚怕凉、乏力、脸色发白、嘴唇发黑、关节疼痛,有一些女生浑身没劲、脸色黄、月经量少、抵抗力下降、少气懒言、睡眠不安、夜间小便频、腰膝酸软等等,这么多都是病在阴分,也就是阴证。阴证就得扶阳气,单纯扶阳也不行,就像我之前讲的,只用干姜给扶阳,没有把气给补上,只把火点着了之后,没有把真正的元气和气血补上,这就是消耗,所以扶阳的同时还得补虚,这就是现在最多的情况,现在大多数人都是虚和寒,所以在补虚的同时又得扶阳祛寒气,这就是具体落实到疾病的方法。(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二百九十八。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0)

相关推荐

  • 养生应该如何效法天地阴阳的变化?(附语音)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二百三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帝曰:法陰陽奈何?岐伯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麤為之俛仰,汗不出而熱,齒 ...

  • 中医是如何开药方的?(附语音)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八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 ...

  • 为什么说身体出了问题越早调理越好?(附语音)

    原创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彭鑫博士讲解:为什么说身体出了问题越早调理越好? 音频: 00:00 / 11:33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二百八十.( ...

  • 《中医诊断学》阴证、阳证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上证候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主要方面.阴阳,实际上是八纲的总纲,它可概括其他六个方面的内容,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故有人称八纲为& ...

  • 阴证和阳证鉴别要点

    阴证和阳证鉴别要点:需从望.闻.问.切诸方面逐一比较. 鉴别项 阴证 阳证 望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蘼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 面色潮红或通红,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质红绛 ...

  • 阴证和阳证的诊断鉴别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属于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部分,希望中西医助理医师考生认真复习,顺利通过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按四诊对照如下: 1.阴证 ①望诊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 ...

  • 鼻窦炎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头痛只是最轻的表现!更大的隐患在后面

    原创中医院主任医师2021-05-09 11:17:24 鼻窦炎是多发病和常见病,刚开始的时候,只是鼻涕多鼻子堵,有时候觉得鼻涕多,多擤鼻子就是了.因此习以为常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引不起大家的重视,其 ...

  • 身体出现这4大症状,多半是骨质疏松表现,5个补钙小助手送给你!

    身体出现这4大症状,多半是骨质疏松表现,5个补钙小助手送给你!

  • 想要健康就要避免身体耗散太过(附语音)

    原创 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彭鑫博士讲解:想要健康就要避免身体耗散太过 来自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00:00 07:45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 ...

  • 身体“上热下寒”怎么办?(附语音)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医经典,传播中医文化,共享养生方法,总结治病经验,传递正能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谐世界,从心做起! 213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

  • 为什么看了很多名医,都调理不好你的身体?(附语音)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五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