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艾灸调理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腰痛”范畴。《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气也。痹,闭也,血气凝涩不行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本病的发生内因肾气亏虚,骨失润养,外因损伤,风寒湿邪入侵,经脉痹阻而成。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可调节膀胱经气疏散风寒,《针灸歌赋》四总穴歌曰:“腰背委中求”,说明委中治疗腰痛的重要作用。
西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被卡压,局部出现明显的无菌性炎症,神经组织充血肿胀,渗出增多,在这个阶段,由于神经激惹疼痛剧烈得不到缓解,则局部必然持续痉挛,从而继续加剧神经根的卡压,形成神经卡压——剧痛——神经更卡压。腰椎的稳定性依靠脊柱本身结构和与之相关联的肌肉系统维持。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损伤性炎症导致致痛物质释放;运动的缺乏及神经根受压所致神经、肌肉营养失调引起相关肌肉肌力减退、失衡、腰椎稳定性下降,致使腰椎间盘突出症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肌力失衡与其症状互为因果,是一种恶性循环,肌力训练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和巩固疗效的有效方法。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治疗慢性炎症,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引起动脉充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具有镇痛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艾灸可使微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痉挛缓解,促进机体的康复功能。故灸法对于治疗本症具有很好的效果。

一、不想找穴位,重点艾灸痛点即可!
艾灸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很多时候是不用特别说明的,那就是哪里不适灸哪里,哪里痛灸哪里,这也叫阿是穴局部艾灸,且在调理疼痛类毛病时作用尤其明显。阿是穴一般是随病而定的,多位于病灶的附近,但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故阿是穴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穴,“有痛便是穴”。
阿是穴(痛点)是由于经病灶部位的气血不通而致,也就是说,只要阿是穴存在,就会影响经络功能,阻塞经气运行。所以要想缓解疼痛,疏通经络,激发气血运行,充分发挥经络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艾灸阿是穴!如感冒头痛在头和颈项部,背腰痛而不能弯屈在背腰部,上述部位的阿是穴,都是艾灸的重点。
艾灸是自然疗法,体验疗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传感点,不一定就是穴位,可以是人体的任意一个位置!腰椎间盘突出就是重点灸痛点(腰部疼痛点), 如有腿疼加患侧环跳,辅助穴位有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
二、知道找穴位,可尝试辩证艾灸!
任何调理都应该因病而异,因人而异,辩证施治,适合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你,各位最好是在艾灸前先辨好自己的症状再艾灸。腰突外因多是外伤,慢性劳损和感受风、寒、湿邪等,这里我们根据病因及症状分为寒湿型、瘀血型及肾虚型3型来艾灸,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寒湿型腰突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转侧不利,静卧痛势不减,或伴有下肢肢体麻木重着疼痛,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取穴:肾俞、腰阳关、阴陵泉、委中、痛点。
2、瘀血型腰突
症状: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面晦唇暗,伴有下肢肢体麻木疼痛,或时有短暂针刺样加剧,下肢活动后疼痛加重,或伴血尿,病势急暴,突然发病者,有闪挫跌打外伤史。取穴:膈俞、肾俞、次髎、血海、委中、痛点。
3、肾虚型腰突
症状: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遇劳更甚,常反复发作,伴有腰膝无力,或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或见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取穴: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承山、痛点。
此外,艾灸调理腰突,还要灸量充足!若是感觉痛苦不止,不妨延长艾灸时间,或者一日多灸几次!
来源:河南村医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