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军事文选中谈刘畴西乐少华
相关推荐
-
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后,粟裕无缘参与长征,建国后他才得知真相
1934年7月的一天,夜已经很深了,粟裕仍然毫无睡意,盯着手里的地图在屋内来回踱步,可是哪怕他翻来覆去甚至绞尽脑汁的思考,他也实在无法理解中央作出的指示. 按照中央的指示,本就兵力有限的红军,还要从主 ...
-
粟裕一生中经历的最大一次失败,红军主力全...
粟裕一生中经历的最大一次失败,红军主力全军覆灭,军委主席.军团长被捕:三位师长,两位被俘,一位战死.他一辈子都为之刻骨铭心,心中始终都无法释怀. 1935年1月12日,红十军团到达了杨林.军团参谋长粟 ...
-
世界史诗长征(三)
"难不难,看看井冈山:苦不苦,想想两万五."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国民党军兵搜身共产党"大官"方志 ...
-
乐少华:红军时期的军团级干部,粟裕的上级,为何最后没有授衔
2020-09-02 15:241934年12月,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团在皖南谭家桥,与国军王耀武部狭路相逢.由于我军长期征战,早已是疲惫不堪,面对王耀武的生力军逐渐难以抵挡,最终在谭家桥之战中失利,我 ...
-
战争没有教条,粟裕的山地游击战打的好,十倍的敌人都拿他没办法
突围后的粟裕该何去何从 红十军团在谭家桥战斗失利后,在1935年1月的晚上,民国党14个团分路赶到,将红十军团主力紧紧包围在了怀玉山区. 此时的红十军团只剩下2000余人,在7倍与己的敌军包围下,弹尽 ...
-
永远的红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诞生、成长和归流
永远的红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诞生.成长和归流 前 言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是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铁血队伍.自红十军诞生之日起,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一直不断 ...
-
乐少华
乐少华(1903年-1952年1月15日),别名乐魁光,1903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了几年私塾就到上海谋生,在一家五金厂做工.1925年在上海参加"五 ...
-
文明与野蛮之争:谈古代军事(中)
长城是个好办法 既然是防御为主旋律,那么其核心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选择一条什么位置和走向的防线,这显然是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但原则是共通的:这条防线必然尽量沿着适宜农耕的气候区来走,例外当然会有,比 ...
-
皖南未通公路的山顶村庄木梨硔,村中小妹陪乐驼雨夜进山拍摄
皖南未通公路的山顶村庄木梨硔,村中小妹陪乐驼雨夜进山拍摄
-
古诗词中悲多喜少,你知道哪些快乐的诗词
前言 苏轼<水调歌头>云:月有阴晴月缺,人有悲欢离合.虽然生活中有悲伤.也有快乐,但是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写悲剧居多. 我们常见的诗词作品,也同样以抒发惆怅悲情为多.从<诗经& ...
-
庄子在《大宗师》中谈修道:先秦典籍中惟一一次完整讲述修行次第
读过<庄子>的小伙伴知道,在<大宗师>篇中,庄子详细描述了道家"真人"的境界. 其中,在"南伯子葵问乎女偊"一节,庄子借寓托的得道之士女 ...
-
职场中,和人交往少说自己的这几件事,人缘自然会原来越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很招人喜欢,但是有的人不管去的到哪里,也一样的讨人嫌.人和人之间相处,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不管走到哪 ...
-
余光中谈中国书法之美,讲得太好了!
壹 近十年来常应邀去大陆各地讲学,事后主人例必殷勤伴游,或纵览山川之名胜,或低回寺观.故居之古迹,而只要能刻.能题.能挂的地方,总是有书法可赏. 书法不愧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不但能配合建筑与雕刻,而且能 ...
-
智能目标识别在未来军事作战中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翟佳等 来源:军事文摘 军事技术决定战争形态.人工智能作为最重要的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日趋广泛深入,成为引领世界新军事革命的主要因素,未来必将改写战争规则,催生智能化战争.智能目标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