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炼狱之战,志愿军九兵团与美军王牌的对决,究竟谁输谁赢?
相关推荐
-
《血战长津湖》: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比电影更惨烈
9月30日上映的<长津湖>彻底火了! 首日破两亿,两天破6亿,三天突破10亿! 电影<长津湖>讲述的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最残酷惨烈的战斗之一. 战斗发生在71年前,中国人民志 ...
-
《长津湖》上映,成本 13 亿,这群人为什么一定要拍这个电影?
今天,一再推迟档期的电影<长津湖> 终于上映,这部电影集结了超强阵容--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著名导演 吴京+易烊千玺等演员 <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编剧 ...
-
美军老兵眼中的长津湖:中国人不停地冲上来,脚都烂了,我别无选择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与中国士兵的肉搏战,他们的脚都冻烂了,却一个劲儿地往前冲,一波接一波.他们只是孩子,我们却别无选择." 这是罗兰德·马鲍的记述,他是原美军陆战一师的一名老兵,马鲍 ...
-
史密斯派40辆坦克死守水门桥,宋时轮严令:不惜一切代价把桥炸掉
长津湖战役,遭到大败的美军陆战一师开始向南撤退! 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各路撤退的美军,现在基本全部集结到了一起. 时任美军陆战一师师长的史密斯考虑到古土里比下碣隅里要小得多,这么多美军士兵挤在一起必然 ...
-
1950年长津湖战役里,美军发现了一个奇...
1950年长津湖战役里,美军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美陆战一师的师部所在地下碣隅里,在志愿军进攻的头一天里并没有受到进攻美军:中国军队好像满足于占领山顶.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二次战役 ...
-
长津湖战役,一场实力悬殊的恶战,陆战一师死里逃生
1950年11月27日,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载入历史的日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15万人,在这一天于长津湖地区,向美军发动了突然进攻,他们的目标,是围歼陆战一师. 作为解放军中最精锐的第九兵团,他们虽然 ...
-
电影《长津湖》中的几个细节,都由真实事迹改成,个个感动人心
昨天下班后,就去看了这部期待许久的电影. 座无虚席的观影厅里,从电影开播一直到结束,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一个人离座. 四周传来的压得很低的哭泣声一直没有停过. 尽管这场血战已经过去了71年,但从屏幕里 ...
-
长津湖战役多线开打!9兵团排兵布阵有问题?宋时轮如何控制战局
排兵面阵是艺术,是体现指挥员水平的最好试金石.长津湖战役,总的排兵布阵没有问题.围绕全歼美陆战一师这个主要作战目标,宋时轮使用了三野的两个头等主力军.一个是20军,一个是27军.而考虑到20军更善于打 ...
-
长津湖战役第一阶段(长津湖周边攻防战)的脉络与评述
关于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东线的长津湖战役,相关的论述比较多,但是我总觉得缺乏一个用最简短的语言将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介绍清楚的作品. 之前的作品,要么可能是为了凑字数,写着写着就开始描绘里面那些双方基层官 ...
-
长津湖战役,为什么志愿军没有棉衣穿?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国庆档战争大片<长津湖>已经上映了,真实再现了抗美援朝时期那场长津湖战役的悲壮场面,中国志愿军战士们穿着单衣,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趴冰卧雪,坚守阵地,最终被冻成了"冰雕连&quo ...
-
专栏|陈建军:看《长津湖》,致志愿军英烈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尊重名家,力扶新人 看<长津湖>,致志愿军英烈 作者丨陈建军(北京) 你是一滴一滴的水 汇聚成滚滚的洪流 洗刷掉一个民族 ...
-
长津湖外·最后的志愿军精神病人
原载于<看历史>2010年4月刊 最后的志愿军精神病人 60年后,让我们重访他们的故事,追忆他们永不再回的青春. 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走上朝鲜战场时,16 ...
-
诗歌||长津湖——炼狱天堂
长津湖--炼狱天堂 张国平||上海 零下四十摄氏度的长津湖 地上找不到一丝泥士的行踪 皑皑白雪成了死亡高悬的石头 每一片都足以撕裂生命音符 七十一年前的长津湖战役 不仅仅是一场王牌与王牌的厮杀 武器装 ...
-
长津湖之战后,志愿军缴获了美国人两麻袋照相机
点击上方 来源 阅读
-
也说长津湖(二)——志愿军的枪械到底有多杂乱?
上期回顾:也说<长津湖>--第九兵团为何单衣入朝? 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播,观众对志愿军使用的各种型号枪械议论纷纷,认为志愿军的武器杂乱无章,而导演更是煞费苦心,特别给七连安 ...
-
长津湖战役战功赫赫,第九兵团三个军的主官人生结局各异
原创2021-10-07 01:56 古人云: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在战争年代尤其是重大战役时,就是检验将帅之才的关键时候. 有的人经受住了考验,发挥出色,后来得以升至高位:有的却因怯阵而发挥失常,或 ...
-
《长津湖》及抗美援朝的军事科学解读|陆战|美军|长津湖
2021年国庆档电影<长津湖>的确是中国战争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战争"真实感"的表现达到了一个巅峰.之所以用"真实感"而不是用"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