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评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一定要匹配
文章摘自尹子硕《寒假里记忆最深的一件事》

走出城市的大门,就到了农村,我看见一位叔叔在压井取水洗拖把,因为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我没有见过压井,便很好奇,但我又不敢对那位叔叔说,只好站在那发呆。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对姐姐说:“汤庆,你带妹妹去看看吧!”
我便牵着姐姐的手跑过去。姐姐问:“叔叔,能让我们帮您打水吗?”
叔叔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啊!”
于是,我走过去使劲把那个把手往下按,井水就从通道里流出来。我越按越来劲,出来散步的不情愿一扫而光。可当我玩的不亦乐乎时,突然我按把手那种反弹力,一下子直接下去,我被这一现象吓了一大跳,连忙跳到旁边,头上都是闪着亮光的小水珠,我大口吸着新鲜空气,害怕把别人的井弄坏了该怎么办?

我越想越害怕,我把手再次放到那里,再往下按,突然又有了以前的那种感觉。我喜出望外,心跳慢慢恢复了平静,看着叔叔拎着一桶干净的井水时,我觉得帮助一个人之后,看到他满意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在这件事里,我明白了帮助是一种美德,把美德化作一颗种子,种在大地上,传遍全球各地,让每个人都拥有美德,让世界开满美德之花!

【评点君评点】

文章写的是寒假里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情——在农村的井中打水,这是城里长大的小作者所没有见过的,自然兴致高涨,以至于小作者“出来散步的不情愿一扫而光”——这是作者心理描写的一个细节,抓的很好。作者在打水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畏惧心理,但他没有萎缩,而是找到了问题所在,重新又找回了安全感。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描写是非常不错的,真实可信。作者是一个善良孩子,当他的安全感重新回来的时候,便觉得“帮助一个人之后,看到他满意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不算成功的是文章的结尾。帮助是一种美德,但作者所延伸出来的内容过多、有些赘余,且有故作拔高之嫌,容易给人矫情的感觉。我猜想,小作者可能受到道德教育的灌输,才有了结尾那样强烈的对美德的赞扬。其实,作者在主题上完全可以表达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因为首先帮助别人的是叔叔,其次才是作者,这是一种人际之间的和谐相处,作者在结束前说的话,似乎只是强调了一个方面。所以,建议作者在结尾处进行修改,看看如何将文章的主题写的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