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序章:耳听未必为真,眼见未必属实【三国争霸1】
相关推荐
-
三国历史科普系列一——从初为郎官到官渡前夜:曹操集团的形成之路与汉末豪族
精选中国五大乱世的文章进行历史科普,即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夏这五个乱世,都是诸国割据的时代,有大分裂时代,有小分裂时代,有广为人知的,也有鲜为人晓的,本期是第二个乱世,三国时期,欢迎 ...
-
何进是如何被宦官给砍掉脑袋的?何进若不死是不是就没有三国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灵帝时,外戚何进靠着皇后妹妹的关系,一路擢升为了大将军.当时宦官们在皇帝的恩宠下势力也不容小觑,掌握着内廷和禁军的权力.时间一久,大将军和宦官们之间就不免会矛盾 ...
-
《三国演义》套路太深,正史中的吕布根本没有罗贯中说的那么不堪
因为先入为主效应,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特别关键,除了效果显著外,持续时间也特别的长.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吕布吕奉先,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三姓家奴"这个词,今天就来重新审视一下正史里的吕 ...
-
何进听袁绍建议若成功诛杀宦官,天下会不会分裂,东汉会不会灭亡
东汉末年之所以会陷于动乱与分裂,根本原因就是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征召董卓进京威胁太后同意诛杀宦官,结果宦官没杀成,何进就先被宦官所杀,何进一死,朝廷就失去了顶梁柱,董卓也无人能控制,所以董卓才能进京掌 ...
-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四大恶人都有谁?董卓居首,有一人出乎意料
魏晋时期,有一个叫李康的士人,写了一篇文章叫<运命论>,这篇文章是讨论国家动乱与士人之间的关系,李康运用历史事件与人物,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则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 ...
-
精读系列第十三篇:东汉衰三国起之曹孙
一.天下乱.军阀起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十四岁的刘辩继位,皇权的孱弱激化了东汉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之间的矛盾.外戚代表何进为壮大己方势力,同豪族士大夫合作,筹划消灭宦官.同时为震慑豪族,特招揽董卓 ...
-
东汉末年的动乱是如何造成的,为何会首次出现地方军阀控制朝廷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经说过一句话: 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这话表面上的意思是说:一般来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衰弱,而唯独汉朝以强大而灭亡.如果专看这一句话就是说汉朝以强大而灭亡,但如果联系王 ...
-
1、三国序章:耳听未必为真,眼见未必属实
今天,我们来系统的讲一讲,汉末最大的变局,三国时代的开场曲,真实的十常侍之乱,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局势. 我很少写这种比较通俗的科普文,但这个节点,对于真正理解好三国时代,太重要了. 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 ...
-
三国序章:耳听未必为真,眼见未必属实
今天,我们来系统的讲一讲,汉末最大的变局,三国时代的开场曲,真实的十常侍之乱,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局势. 我很少写这种比较通俗的科普文,但这个节点,对于真正理解好三国时代,太重要了. 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 ...
-
戏说网事|耳听未必属实,眼见未必成真
虽然从一夜爆红到名声狼藉只有短短一个周末的时间,不过ZAO所带来的余波,却依然让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了本周的热门话题,甚至连开学这档大事都隐隐有被盖过风头.毕竟"开学"年年有 ...
-
王辉明:稀 奇 之 事十三章之 耳听字
第十二章 耳听字 斜对门的祥辉,是我的同学,我们曾相约一起清晨喝了水去长跑. 翌日清晨,我如约前去喊祥辉.他还没起来.祥辉的家家(外婆)把门打开,让我进屋,到他床前.把他喊醒了,他说他觉没睡醒,还要 ...
-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 | 教隙碎笔18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 | 教隙碎笔18
-
眼见耳听,也可能是虚
眼见耳听,也可能是虚 时间:2016-07-07 作者:未详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天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子并 ...
-
“感觉和知觉”,眼见为虚、耳听不实:津巴多心理学读书笔记3
按照津巴多教授的6个心理学视角,我们可以把感知觉作为生物学视角和认知视角的结合,当然会更多侧重认知视角. 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术语,这是我们接触这个世界并形成初步认识的关键环节,也可以称之为感性认识 ...
-
燃烧的西南太平洋(序章):麦克阿瑟、西南太平洋与布里斯班
注:本公众号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推送新内容的同时修改.重组许多此前推送过的文章,以献给读者们更高质量的太平洋战争游记兼战史.谢谢支持! 2018年夏天,"七点六二"公众号带读者们 ...
-
吴语小说|《点香烛》老底子杭州文学 序章 德民饭店&第一章 京杭运河
吴语 ISO 693-3 wuu 吴语(语言代码:ISO 693-3 wuu)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通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赣东北边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苏南部大部分,同属吴语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