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 辛弃疾 满江红·游清风峡

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敷文韵

辛弃疾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馀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清风峡中写的和韵之作。清风峡,今江西铅山县,峡东有清风洞,是欧阳修录取的状元刘辉早年读书的地方。赵晋?,名不迂。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约当庆元六年(1200),赵晋?自江西漕使任罢官归铅山。辛弃疾于绍熙五年(1194)自福建安抚使任罢官,其时,正退隐铅山瓢泉。

在词中,作者对赵晋?的人格、文采给予了极大的赞美。同时,由于二人遭遇相似,心有灵犀,同是报国无门,志不得伸,也反映了作者那种无奈、抑郁而又清高的思想感情。

词的上片,是写清风峡的景色及赵晋?的高尚品格。开篇:“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写出清风峡两侧重岩叠嶂,陡峭挺拔,刘辉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云儿飘浮,鸟儿飞翔,山涧中野花红似一片晚霞,高山上绿色葱葱,这美丽的景象扑满视野。但这里人迹罕至,住在这里,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在此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不要迎接为好。“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如果无人伴君而感到凄凉时,就多栽些竹子吧。这几句词,层层递进,赞美了赵晋?超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词的下片,赞美了赵晋?的文采及作者对赵的极度推崇。“风采妙、凝冰玉”,颂扬了赵晋?冰清玉洁的品质,是对上片的总结。“诗句好,馀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写得绝好的诗句,可以流传百世,以育后人。在现今社会中,有您这么杰出的一个人物就足够了。这几句把赵晋?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人就象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在这里,明天飞向那里,没有固定的住处;事,就象飞出的弹丸,转瞬即逝,对待它,应该圆熟些,何必那么固执。当时作者与赵晋?同是被罢官隐退,他们都胸怀大志,又都是栋梁之材,但却得不到重用,这两句词反映了他们那种无奈、悲哀而又不得不自我安慰的心情。“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这次出游,很高兴君侯陪酒又陪歌,真是难得的机会啊!以“阳春曲”收尾,紧承“陪歌”,指赵晋?的原词,同时也含有自谦的意思。

这首词虽是应酬之作,但由于词作者与赵晋?际遇相似,所以他笔下的赵晋?,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化身。结合时代背景和辛弃疾的抱负、经历来读,就会感到词中蕴含的忧愤十分深广。

作品赏析

据《铅山县志。选举志》记载:赵晋臣,名不迂,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峡东清风洞,是 欧阳修录取的状元刘煇早年读书的地方。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以“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为题,主要写赵晋臣,说清风峡的词句,也是从属于人物描写的。这首词用“古今人物,一夔应足”来称颂赵晋臣,难免失之过份,但从全篇的艺术构想来看,这又很有他的道理。赵晋臣既然是个如此出众的人物,为什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却被小人算计,赋闲在穷乡僻壤呢?其实,了解辛弃疾的人不难发现,他于绍熙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10年之久。赵晋臣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这时,他们两人都在铅山,遭遇极为相似,所以,作者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了解到这些写作背景之后,我们再仔细欣赏这首词,便不难感悟出作者的忧愤是何等痛切、真实。

起句写清风峡形势,接着便将笔锋转向赵晋臣。“清风旧筑”,指刘煇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不用说是和他同游的赵晋臣占领的。住在清风洞,既可眺望“两峡崭岩”,又可欣赏“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但这里人迹罕至,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即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住在这里领略自然风光,这是第一层。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休迎肃”为好,这是第二层。如果因无人作伴而感到凄凉,也不必“怕”,多栽些竹子就是了。这是第三层。层层逼进,把赵晋臣超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的“风采妙,凝冰玉。”歌颂赵晋臣冰清玉洁,乃是对上片的概括。“诗句好,馀膏馥。”则由颂扬人格进而赞美文采。《新唐书。 杜甫传赞》云:“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剩馥,沾丐后人。”赵晋臣的诗“馀膏馥”,那也是可以“沾丐后人”的。进而用《韩非子。外储说》“如夔者一而足矣”的典故,把赵晋臣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须再说什么了。

于是换笔换意,由感慨人、事归到留连诗、酒。人,像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到这里,明天飞向那里,住无定所。我和你都是一样。事,像飞出的弹丸,应该圆熟些,处事何必那么固执。这次同游,你既陪酒、又陪歌,真是千载难逢的见面啊!以“阳春曲”收尾,紧承“陪歌”,指赵晋臣的原唱,自然也带出自己的和章。宋玉对楚王问》云:“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岑参《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结尾云:“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是和赵晋臣的原唱的,赞原唱为《阳春曲》,则对自己的和词已含自谦之意,可谓一箭双雕。恰如其分地运用典故,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在词中,作者对赵晋的人格、文采给予了极大的赞美。同时,由于二人遭遇相似,心有灵犀,同是报国无门,志不得伸,也反映了作者那种无奈、抑郁而又清高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虽是应酬之作,但由于词作者与赵晋际遇相似,所以他笔下的赵晋,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化身。结合时代背景和辛弃疾的抱负、经历来读,就会感到词中蕴含的忧愤十分深广。

(0)

相关推荐

  • 【宋】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

    [宋]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 天宫一号编写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 [原文]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

  • 满江红两峡崭岩诗词赏析

    <满江红·两峡崭岩>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 ...

  •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赏析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

  • 满腔忠愤泻于词--辛弃疾墓

    徐釚的<词苑丛谈>援引黄梨庄的一段话谈到辛弃疾:"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 ...

  •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感皇恩·案上数编书

    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 ...

  • (爱国诗词)宋词赏析 黄机 满江红·万灶貔貅

    满江红 黄机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狂鲵剪,於菟缚:单于命,春冰薄.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旗帜倚风飞电影. ...

  • (记游之作)宋词赏析 周密 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曲游春 周密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极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

  • 辛弃疾经典的10首宋词赏析

    辛弃疾经典的10首宋词,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 听弦念古记 发布时间: 2021.09-0314:52 他,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 他,被称为"词中之龙": 他,一生赤子,追求收 ...

  • 《满江红》宋词赏析

    岳飞--<满江红> [年代]:宋 [作者]:岳飞--<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

  • 《满江红·赤壁怀古》宋词赏析

    [年代]:宋 [作者]: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内容] 赤壁矾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

  • 《满江红·题冷泉亭》宋词赏析

    <满江红·题冷泉亭>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 ...

  • 《满江红·山居即事》宋词赏析

    <满江红·山居即事>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 ...

  • 满江红·小院深深宋词赏析

    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情与恨,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