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趺阳(即冲阳穴,在足背第二第三蹠(zhí)骨间,属足阳明胃经,古人常用跌阳脉诊察脾胃疾病。)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原文247
相关推荐
-
经方: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 [原文]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右六味,末之,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
-
湿证,便秘的鉴别及辨证思路
湿证,便秘的鉴别及辨证思路 寒湿在脾.胃强脾弱引起的便秘 寒湿在脾 热之气在胃肠能引起便秘(承气汤证),"热痰"在"心下"影 ...
-
古今通便第一方
麻子仁丸,出自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距今将近2000年,是当之无愧的通便第一方. <伤寒杂病论>记载:"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 ...
-
120 长篇连载《塞外侠影》 三十一章 赵俊智解议和使(三) 作者/雪月空明
120 长篇连载<塞外侠影> 三十一章 赵俊智解议和使(三) 作者/雪月空明 行 侠 仗 义 时间紧迫,赵俊火速行动,天未明时已然返回了八王爷府邸,他本以为八王爷怎么也得休息会,回去却 ...
-
三十、脉浮而芤④,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原文246
三十.脉浮而芤④,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原文246 [阐释] 此节但言脉而不言证者.盖指平素阳旺阴虚之人,故感邪即从阳热而化也.浮则气分之阳热盛,芤则血分之津液虚,浮芤相搏, ...
-
天热了,得结石的人越来越多,小便发黄、涩痛的人,赶紧准备小蓟饮子。。。
毛毛姐有一个好朋友,最近去广东玩了一趟,本想好好玩玩,结果太热了,累得要死. 走了好多路,再加上出了好多汗,到了晚上觉得下体部有点难受,隐隐有点火辣辣的疼,去厕所小便,尿液好浓... 休息一个晚上,体 ...
-
襄公三十一年谁能无偷 鲁襄公薨 子产相郑 犁比被弑 小决使导 北论威仪
[经]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秋九月癸巳,子野卒.己亥,仲孙羯卒.冬十月,滕子来会葬.癸酉,葬我君襄公.十有一月,莒人杀其君密州.公元前542年,己未,周景王三年,鲁襄公三十一年, ...
-
妇人小便数方论第三
夫妇人小便数者,由肾与膀胱俱主于水,肾气通于阴,此二经俱虚而有热乘之,则小便涩,虚则小便数也. 治妇人久虚冷,小便日夜三.五十行.鹿茸散 鹿茸 乌贼骨 桑寄生 龙骨各一两 白芍 ...
-
小便浑浊、涩痛该怎么办?这味与山药同科的植物,堪称神奇的良药
要是有一天起床上厕所解决三急,发现自己的小便浑浊的像米泔水,而且尿得不顺畅还有涩痛感,会不会吓得立马打急救电话? 这种小便西医称为乳糜尿,中医则认为这属于五淋证之一的膏淋,如<诸病源候论> ...
-
十九、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原文325
十九.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原文325 [郑论] 按少阴下利脉微者,阳气虚也.脉涩者,阴血弱也.呕者,阴气上逆也.汗出,阳亡于外也.必数更衣,阳从下陷也. ...
-
二十一、血弱气尽,腠里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原文97前段 [郑论] 按此条指气血虚弱而言,正虚则外邪得以乘虚而入,邪正相攻,结于胁下,往来寒热,默 ...
-
尹锋:阳宅风水古例解析(三十一)
阳宅风水古例解析(三十一) 尹锋 实例三十一(古例) 柳姓兑宅,巽方坑厕,余断股有疮恙.柳曰:"敝房久患此恙."余询生庚并起病何时?柳曰:"丙辰生,壬辰年七月流痰,走气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