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们旺盛的荷尔蒙

原创 作者老白 老白话 4月28日

杨飞云《女人与猫》

画家好色,好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诗人那里海誓山盟、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很少在画家身上发生。画家把女人看得既重也淡,阅美人如翻书,来不及细读,一页就过了。

陈老莲的好色是出了名的,“{章侯}性放诞,好妇人,非妇人在座不饮,夕寝非妇人不寐。”——美女居然成了安眠的良药。他会去细细品味每一晚跟他上床的女人吗?

齐白石身边的女人也多,不过,齐白石安抚女人和他理财手段一样,都很高明,妻妾次第而来,虽多不乱。

他19岁娶了第一任夫人:陈春君。

1919年,齐白石迁居北京。陈春君留在湘潭老家,陪他闯京城的是新纳的小妾胡宝珠。

陈春君去世后,胡宝珠转正。胡宝珠是齐白石保持青春不老的良药:白石老人78岁时,齐良末出生;到了83岁,居然还能让胡宝珠怀孕,——他因此也坑了胡宝珠。在生第八个孩子时,胡宝珠因高龄难产而死。

接着下来是夏文珠、伍德萱。齐白石93岁时,家人又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齐白石摇着头说:44,太老了!后来又找来一位22岁的姑娘,老人很是喜欢,就等着结婚办喜事。不过,喜事终于没有等来,那一年秋天,白石老人去世。

白石老人精彩的书画的作品多出自晚年。看他自传,我觉得他一生也就晚年璀璨浪漫。

至于毕加索,他对女人的追求,几近于病态,他每一件风格怪异的作品都点缀着绚丽的花边。

过手的女人一多,画家的人品就会受到诟病,“画如其人”,可是这些人的画却的确好,——原来古训也会骗人?其实古训未必骗人,是后人选择性理解古人的意思。“画如其人”,如其性灵,为什么非要如其道德呢?

如果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事情可能就简单很多。

画家是属于荷尔蒙比较旺盛的一类人,荷尔蒙不够旺盛,画画就有先天的短板。以后美院录取新生,可以加上身体的检查,男生的胯下之物不突出,绝不录取,如此筛选,一定比考核石膏像画得好不好更科学。——至于女生,另当别论。

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中枢,所以说“十指连心”,其实,鸡鸡更连心。对于画家而言,势一去就如色盲,从此不再适合吃画画这碗饭了。

我梳理了历史上的大画家,没有一个是阉人。这是一个盛行阉割的国度,刑法里头有宫刑,官员里头有宦官,几千年来,去势的男人不计其数,阉人里头有文学家、有政治家、有科学家,就是挑不出什么出色的画家来。

本来,人的鸡鸡一去,似乎就无牵无挂,方外之情油然而生,下笔更容易超凡脱俗,不应该与画画绝缘,和尚、道士中,大画家就格外多。和尚一旦遁入空门,对于女色的态度,与阉人并无实质的区别,看来命根用与不用是一回事,留与不留又是另外一回事。

阉割的本意,是防患于未然,保证皇上不戴绿帽子。这种为一人面子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做法,的确很残忍,一刀下去,牺牲了一个男人的幸福,也牺牲了后宫佳丽的幸福;一刀下去,多一个忠诚的奴仆,也可能断送一个天才的画家。

不看的原因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