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学参考、教学辅助材料;对于学生而言,课程资源就是一些学习辅导资料、习题集等。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和枯燥、烦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那么,如何使农村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次听一位政治教师讲课,这一课的主题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讲完新课进入练习环节时,这位老师让两位学生同时到黑板板演,分别给了两个学生两支半截粉笔。这两位学生做完练习后,都不约而同地把快用完的小粉笔头随手扔在地上。在他们回到座位上后,这位老师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刚才这两位同学表现出一个不良习惯,谁能帮他们指出来?同学们先是一愣,因为没有注意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所以没人能够指出来。在她的一再提问下,学生才小声议论起来,有的说是走路姿势不好,有的说他们用手挠头,还有的说他们字写得有点歪,最后,在这位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才找到他们的不良习惯原来是乱扔粉笔头。老师最后总结说: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刚才两位同学做得就不好,虽然也知道养成良好习惯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但就是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这就是知行不统一。大家对他们的缺点视而不见,可见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乱扔粉笔头是一种不良习惯,如果换了你们又会怎么样呢?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我看到同学们都低着头,若有所思……
在评课时,我才知道教师给学生粉笔的长短是有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也能成为生动的课程资源,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自己,同样达到了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往往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构成,如果给予正面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纳和理解,能减少学生知识到行动转化的难度,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
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挖掘、使用鲜活的课程资源,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