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期末现代文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一)

一、议论文阅读(25分)

把生命放在征途

陈凌

或是“怕长胖”,或是“为健康”,或是要“练肌肉”,身边不少朋友都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健身计划。不过,从结果来看,却往往是刚开始热火朝天,越到后面越没啥动力,到最后只能草草结尾。真正能按计划坚持练下来的,并没有几个。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

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一说起原因,几个回答很具代表性,“工作太忙,没时间”“生活太累,没精力”“雾霾太多,没条件”。事实真是如此么?这些回答,不外乎是说,外部不可抗因素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仔细想想,工作再忙,一周总能挤出个把小时去锻炼吧?生活压力大,跑跑步、出出汗,不正是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么?这样看来,所谓的原因,其实不过是不想坚持的托词。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这里面的道理就在于,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是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孟子》里有一个“不能”和“不为”之辩。“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情况之所以存在,并非由于“不能”,而在于“不为”。就像毛泽东同志当年所批评的那样,有的人“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如此,别说完成目标了,就是有所进步,恐怕都并非易事。

一句话说得好,“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所以会在“为”与“不为”之间打转,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够坚定。有人曾问一位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回答道,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承压能力,“别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人一旦有了坚定的意志,就有了开垦人生荒原的铧犁,驰而不息、勇往直前,自不是难事。相反,犹犹豫豫,总想偷个懒、缓口气、歇歇脚,前程荒废不说,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人生处处有起点,比起畏葸不前,再晚的出发都不算晚。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外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来给孩子报名,一问才知道,他是给自己报名。工作人员稍有不解,问他几岁,老人回答是六十八。这么高的年纪,学完课程,至少要两年,“可两年后您都七十了!”老人却不以为意,笑着反问道:“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后就是六十六了吗?”这一问,问到了紧要处。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什么太晚,所谓的太晚,不过是个人意志摇摆,或自弃于晚不达,或早成而不努力,结果蹉跎岁月,消磨时光。问题是,你可以犹豫拖延,时间却不会。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挥洒了汗水,剩下的,不妨就交给时间吧。

曾读到一首名为《船》的诗,诗中写道:“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我想,这才是一个想拥抱独属于自己未来的人应有的模样。

1.选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语境,简略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15分)

(1)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再晚出发都不算晚”。若为这一分论点补充论据,下列不能作为它的论据的一项是( )(10分)

A.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近人吴兆江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C.乾隆十四年,已届不惑的李绿园回到故园,以“载道”的严肃态度,开始了《歧路灯》的创作。终其一生心血,洋洋70万字,写成108回,至70岁才脱稿刻印。

D.华罗庚小时候家庭贫穷,初中毕业就失学,他先后在小杂货铺做工,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他边工作边自学,28岁当上西南联大教授。

二、说明文阅读(25分)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0分)

A.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2.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具体带来了哪些改变?(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说阅读(50分)

没有人能够看轻你的梦想

①我曾在暑期吉他班里,替朋友客串半个月的老师。

②点名的时候,竟有个拘谨的中年女人答到。我吃了一惊,按她的年龄和衣着,应该出现在小区的秧歌队,或者公园的健身操行列才对。可是,她却怀抱着吉他,坐在一群青春飞扬的少年中间。少年们纤柔的手指如得宠的精灵,弹拨扫按,轻松洒脱,很快就会弹简单的曲子了。而她的手枯瘦粗糙,显得极为僵硬。一个星期过去了,她还在笨拙地练习爬格子。

③起先,我还担心会有同学笑话她,可大家看上去都特别尊重她,包括那些学生的家长,也对她很客气,我不禁有些诧异。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我终于从学生口中知道了她的故事。

④五岁那年,她爱上了小朋友家的钢琴,乖巧的孩子大哭大闹起来。家境虽清寒,可她也是父母的豌豆公主。父亲答应,十五岁时一定送她一架钢琴。

⑤她总怕父母会忘记,于是,每个生日都撒着娇,要他们承诺了再承诺。可真的快到十五岁了,她却终于明白,父母肩上的担子太沉了,老老小小一大家人,都靠他们的肩膀撑着呢。十五岁那天,点燃蜡烛后,父亲与母亲对视着,有些欲言又止的尴尬。懂事的她掏出一把口琴,笑着吹起了《生日快乐》。弟妹们抢着吃蛋糕,简陋的屋子里满是笑声。她握着口琴,感觉这就是自己的钢琴,只不过变小了,很乖地贴在掌心。

⑥初中毕业后,她在一家火锅城做了服务员。天天忙到深夜,腿和脚都肿了,头发里全是火锅的味道。可想到自己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了,还能慢慢攒起买钢琴的钱,她的心便成了琴键,叮叮咚咚地响着些小小的快乐。

⑦婚后,丈夫深爱善解人意的她,也为她的梦想动容。丈夫为她买来许多钢琴磁带,只要走进小小的家,就会有她爱的音乐。她在音乐里做家务,在音乐里给丈夫发短信,嘱咐他开车要小心。连小小的儿子,听见钢琴曲也会手舞足蹈。

⑧看着陶醉的儿子,她的心有一种幸福的痛惜。她辞去了服务员的工作,去一个菜市场,专门给人杀鸡剖鱼。活儿虽苦,可挣得也比从前多。

⑨儿子上小学了,就在他们喜气洋洋去选钢琴时,老家的舅舅打来了电话,说他的小女儿得了腿病,没钱做手术。全家一致同意,将两代人的梦想,移植到那个十六岁的女孩的腿上。那个花季少女,也应该有许多水晶般的梦想吧。

⑩这时候,两家的老人,也渐渐成了医院的常客。他们夫妻都是家中的老大,照顾老人,帮助弟妹,所有的担子都一股脑地压过来,日子一直过得忙忙碌碌。

⑪不知不觉间,儿子已上了高中。那是个争气的孩子,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可是,她的手?始莫名其妙地痛。拖了很久才做检查,诊断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已经僵硬变形。吃药,理疗,效果都不太明显,每天早晨都痛到痉挛。儿子用奖学金替她买了一把吉他。儿子说:“妈,你先试试这个,活动活动手指。等以后,我给你买钢琴。”儿子长得比父亲还高了,黑黑的眉毛,宽宽的肩膀,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丈夫为她报了这个暑期班,于是,她抱着吉他来了。她笑呵呵地说:“从口琴到吉他,我离钢琴又近了一步。”

⑫接着,儿子以《妈妈的梦想》为题,参加了地区举办的中学生演讲大赛。讲完妈妈的故事后,[A]他深情地说:“妈妈的梦想,就像我幼时叠的纸飞机,被风揉过,被雨泡过,也落满了岁月的尘埃。可是只要举起来,呵一口气用力飞出去,它仍然是一架满载人生喜悦的飞机,而不是一团面容愁惨的废纸。”

⑬结业的那天早晨,她也上台表演。尽管她平时练得很熟了,可此时那些调皮的音符,显然不想听命于那双痉挛的手。一首简单的曲子,她弹得艰难无比,额上的汗都微微沁出。我心里默默想:她的手,一定很痛吧!

⑭同学们在台下轻轻为她伴唱:你已归来,我忧愁消散,让我忘记,你已漂泊多年,让我深信,你爱我像从前,多年以前,多年以前……我怔住了,我从未听过这样动人的合唱。生硬艰涩的弹奏,渐渐变得柔和动人。[B]我端详着这个四十二岁的学生:她的唇微抿,面容安静如水,眼睛里有淡淡的光辉。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执着地爱着音乐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⑮一曲终了,所有的少年都自动起立,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大家轮流上前拥抱她,像拥抱自己的母亲。我也静静地站起来,向这位大我十九岁的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⑯她是个普通人,既懂得抗争,又懂得妥协;她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却从不回避生活的责任;她乐观地活着,什么都不抱怨;她活出了独立的生命个体特有的精彩,所以没有人能够看轻她的梦想。

(作者:刘继荣。有删改)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标题“没有人能够看轻你的梦想”的含义。(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20分)

[A]他深情地说:“妈妈的梦想,就像我幼时叠的纸飞机,被风揉过,被雨泡过,也落满了岁月的尘埃。可是只要举起来,呵一口气用力飞出去,它仍然是一架满载人生喜悦的飞机,而不是一团面容愁惨的废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端详着这个四十二岁的学生:她的唇微抿,面容安静如水,眼睛里有淡淡的光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记叙顺序方面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议论文阅读:1.在人生旅途上,要用顽强的意志,坚持勇往直前,奋斗不止。(每意思近对即可)

2.(1)那些做事犹犹豫豫,总想偷个懒、缓口气、歇歇脚,荒废了前程的人,别人想帮助他,都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从何帮起。(1分,意思对即可)

(2)①山再高,只要人去攀登,就会被人踩在脚下;路再长,只要肯走,就会被脚走完。②在这里,作者以“山”“路”喻困难,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D

说明文阅读:1.B

2.①改变了人类思维方式。②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道路的方式也改变了。③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不足以锻炼耐心。④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弱。3.画线部分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作比较。将“使用智能触屏手机的人”和“使用普通按键手机的人”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用触屏手机的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这一大脑结构改变特点。

小说阅读:1.①中年女人拥有一架钢琴的梦想虽然因各种原因没有实现,但是她对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尊重。②一个人只要有自己的梦想并坚持为之努力奋斗,最后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受到尊重。

2.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的梦想比作纸飞机,把生活的逆境比作“风”和“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在实现梦想的路上遭遇的挫折和妈妈对梦想的坚持。

B:神态描写,表现了中年女人上台演奏乐器时平静柔和的神情,以及陶醉在音乐中的状态,表达了中年女人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作者对她产生的敬意。

3.①先叙后议,作者对中年女人追求梦想的故事的叙述引出结尾段对梦想和人生的议论。

②结尾段点明中心,表达了对中年女人执着追求梦想,乐观对待生活的人生态度的肯定和赞美,照应标题。

4.倒叙 ①通过写作者对中年女人学吉他的诧异,引出后文中年女人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故事以及作者的感受。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的结构波澜起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