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中的美学逻辑

《沁园春·雪》中的美学逻辑

颂明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以其瑰丽多姿的意象、雄伟宏大的气概、生动精妙的语言和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被公认为是中国豪放诗词的巅峰之作,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

这首词原本是毛主席应柳亚子先生“索句”而私下赠送的。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在国民党中央任宣传部长。柳亚子同在广州,因为志趣相投两人成了情谊挚深的文友。1945年,8月毛主席到重庆谈判与周恩来一道专程到津南村拜访了柳亚子先生。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第二天,毛泽东将《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柳亚子先生回去之后,被这首词的高远意境,恢弘气魄深深吸引,立马填词一首奉和然后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及他本人的和词抄写出来,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会,这是《沁园春·雪》首次在公众露面。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在山城引起极大轰动,由此也引发了一场中国诗坛亘古未有的“斗诗大会”。几乎是举国精英文人纷纷披挂上阵,以诗会友,以诗论战。结果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独领风骚。

假如现在有人说:其实《沁园春·雪》并非出自毛泽东手笔而是秘书代作,言辞凿凿、有鼻子有眼。试问,您将如何采信呢?

考证作品的作者归属是文坛常事,古来有之。既往人们往往遵循着考据学“孤证不立”的原则来加以判断的。那么就会有一个问题,会不会出现“三人成虎”的公案呢?

其实,在美学上还有一种断定作者真伪的科学方法——美学逻辑。“美学逻辑”在作者判断上如同文物年代判断的“碳14测年法”一样的权威而可靠。

什么是“美学逻辑”呢?

就是从同一作者其它所有作品的“本质特征”中推论该篇作品的作者的符合度。

那么“作品的本质特征”具体又是指什么呢?

其一、作者全部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内核。哲学无非是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及其主观应对,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美学从属于哲学。每个人的哲学内核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现在的人们喜欢使用“智商”这个词语。“智商”的生物性(主要指大脑的记忆强度及敏捷程度)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智商的社会性(主要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应对)则主要是由哲学和经验决定的。

其二、个人阅历及学识在作品中的表达所体现出的文学修养的深度及广度。

其三,个人性格特质在文风中的体现,即指个人文风的一惯性、唯一性。

下面就《沁园春·雪》作具体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哲学内核鲜明表达。在哲学上。毛泽东所秉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决定论”。他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个哲学论断是贯穿于毛泽东所有著作始终如一的红线。以具体的例子说明,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力量大为削弱。党内不少人产生了悲观情绪。而毛泽东却能够准确地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当时就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了中国革命高潮就要到来的必然性——“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再有就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面临着“向何处去”的严峻问题,毛泽东当时受到了严重的排斥,他却没有丝毫的悲观情绪,坚定不移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沁园春·雪》这样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是不可能由某个人孤立、突兀地单篇问世的。同一作者必定有其姊妹篇、连续性。除开哲学的内核,单单从纯文学的角度看,也可以从毛泽东系列的诗词中得到印证。《沁园春·雪》的点睛之笔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其压倒一切而不被压倒的磅礴气势成为千古名句。毛泽东这里的“风流人物”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人物而是指人民大众。毛泽东其它诗词中可以相佐证的句子比比皆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等等。

毛泽东的文风如同他的书法一样酣畅淋漓、气势恢宏、具有不可抗拒的逻辑性。这是可以模仿却无法重复的唯一性的文风辨识度。《沁园春·雪》正是这种文风的凝华。诗篇以巨人般俯仰天地的鸟瞰视角审视了 “北国风光”的壮丽山河,同时也审视着中国的历史。同样的视角也出现在《七律·长征》、《贺新郎·读史》等诗词之中。如此高山仰止、高瞻远瞩的胸怀和目光谁人能及?

美学逻辑就是从哲学及纯艺术的角度把握文艺创作及欣赏的规律,具有毋庸置疑的严密性及科学性。我们掌握了美学逻辑,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对作品品质、文学地位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作者的归属自然也就了然于胸了。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

2020年11月10日星期二

(0)

相关推荐

  • 《沁园春·雪》引起的反响(三)

    <沁园春·雪>引起的反响(三) 毛泽东和陈毅既是战友也是诗友.毛泽东在党内与人往来坚持以公务论,但对陈毅有着工作之外的"诗交",有空还帮其改诗,谈诗论文,相互唱和.毛泽 ...

  • 柳亚子再次索句

    柳亚子再次索句_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传奇故事 10月6日,尹瘦石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一大早将毛泽东的画像拿给柳亚子看,柳亚子一看,大喜,认为画出了毛泽东英姿勃发的英武之气,有领袖人物的神 ...

  • 境之纪念

    2020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7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艺术家王诗皓应邀前往.组委会现场展示了王诗皓创作的立空书法版毛泽东诗词原迹系列,气氛异常热烈.活动结束后,王诗皓与毛泽东特型演员马老师合影 ...

  • 柳亚子如何将尘封十年的《沁园春·雪》推向千古第一

    1936年2月,西北高原一片茫茫,毛泽东文思泉涌,挥毫写下<沁园春·雪>,其中壮志豪情恰如大雪纷飞,但这首千古佳作并未公开发表,尘封近十年之久. 直到1945年9月,毛泽东拜访老友孙俍工, ...

  • 酸腐的丁酸与青涩的蜀青

    酸腐的丁酸与青涩的蜀青_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传奇故事 1945年12月6日,<合川日报>发表了一首署名老丁酸的<沁园春>和词.老丁酸到底是谁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了,但 ...

  • 克罗齐:鲍姆加登的《美学》

    [意]克罗齐 著 田时纲 袁华清 译 本文原载于<外国美学>2辑 商务印书馆 1986 几十年来,我徒劳无益地翻阅了各种书目,跑了许多家古书店,寻找一本珍本书--鲍姆加登的<美学&g ...

  • 硬笔书法 毛泽东诗《沁园春·雪》

    硬笔书法 毛泽东诗《沁园春&#183;雪》

  • 《沁园春·雪》引起的反响(一)

    <沁园春>引起的反响(一) 毛泽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

  • 中书协书法家观山先生,行书《沁园春·雪》欣赏,行云流水可做帖

    原创清雅阁2020-08-13 08:24:06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就说过,书法是小众的艺术,相对而言书法的 ...

  • 《沁园春.雪》中“腊”改“蜡”是个错误

    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锡山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g ...

  • 《沁园春·雪》为什么被认为再无人能写出词中每一句都是答案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写下的千古绝唱,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辽阔壮丽,情豪迈奔放,读来大气磅礴,令人酣畅淋漓,无与伦比的恢宏气势无出其右,甚至被认为应为古今词中第一,非常人能够写出. 据说 ...

  • 《沁园春·雪》为什么被认为再无人能写出?词中每一句都是答案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写下的千古绝唱,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辽阔壮丽,情豪迈奔放,读来大气磅礴,令人酣畅淋漓,无与伦比的恢宏气势无出其右,甚至被认为应为古今词中第一,非常人能够写出. 据说 ...

  • 雪中的米脂现代秧歌,你绝对没有见过

    2019米脂现代秧歌队 2019米脂现代秧歌队 展开

  • 这幅楷书《沁园春 · 雪》,清劲爽利,有味道!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 ...

  • 《沁园春·雪》原文和翻译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

  • 《雪中悍刀行》人物记———羊皮袭剑神李淳罡

    在雪中悍刀行中,有一个人物的出场是这样的:断臂老头儿,身材矮小,留着两撇山羊胡子,披着陈旧破败的羊皮裘,斗鸡眼,声音沙哑,这就是被镇压听潮亭二十年的李淳罡,也是那个画地为牢半辈子的李淳罡.是不是毫无半 ...

  • 雪中的火车

    已有ZackZo.angelaren.TiffanyWang等34用户喜欢了该画作 <上一张:站在圣阿德雷斯花园中的珍妮·玛格丽特 下一张: 纪梵尼的塞纳河> 查看更大尺寸 什么是有画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