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举取士时代,那才叫“一考定终身”!

(0)

相关推荐

  • 科举与皇权,中央集权的千古之变!

    胡赛萌/文 春秋以前,君王与贵族共治天下. 秦皇一统天下,皇权从此一家独大,为了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权力,历代皇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排挤并消灭贵族阶层,让整个帝国置于皇帝一人的掌控之下. 可 ...

  • 古代宰相、将军告老还乡后,和县令比谁大?

    "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 在古代,何人不想出将入相,成就一番功名伟业呢? 不过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出将入相怕是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为什么呢?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仕途官 ...

  • 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

    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 科举制度发端于西汉察举制,经过曹魏九品中正制,至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中国进行了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从官员举荐(举孝廉)到名额固化(九品中正制)再到考试选拔, ...

  • 宋朝女子也能参加科举吗?她们的生活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说到宋朝女子,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针线闲拈伴伊坐"的深闺女子,或许是"宛转香茵云衫步"的美丽歌姬,她们似乎是菟丝花一般的存在,离愁闺怨.相夫教子就能诠释她们 ...

  • 中轴线与北京文化 | 科举取士 殿试贤良

    北京中轴线上的太和殿.保和殿,以及天安门.御道等处,都与科举制度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清朝决定进士录取名次的殿试,在紫禁城的保和殿内进行:宣布进士录取名单的传胪仪式,在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太和殿举行:书写着 ...

  • 科举取士 殿试贤良 徐怡涛

    徐怡涛 (作者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北京日报 | 2021年02月16日 . 辟雍 北京国子监中有一座坐落于圆形水池中的方形重檐攒尖大殿,名为"辟雍",是国子监的主体建筑, ...

  • 宋代科举取士时考卷的糊名法迄今还在采用?

    作者:赵心放 今年初,笔者发表过一篇有关古代科举制度的拙文,文中说道:汉代选拔人才实行的是地方推荐和朝廷征召相结合的察举.征辟制.曹魏时制订了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宫人法,作为新的选举制度.隋朝统一全国后 ...

  • 现代高考和古代科考全面对比,谁才是“一考定终身”?

    现代高考可以说是全国莘莘学子人生中的一场成人礼,经历过高考的洗礼,相信他们会更加从容和自信地面对未来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和挫折.高考意义非凡,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科考亦是如此. 我们接下来不妨比较一下现 ...

  • 书法秘籍:中锋取势,侧锋取妍,作品才高明!

    近世书家动辄以中锋为根本.如王蘧常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用笔之贵,又在用锋,用锋之要,则在中锋".沈尹默先生则更进一步的强调说:"用笔之妙,无非笔笔中锋", ...

  • 唐代科举选士,为何投谒荐举之风盛行?(上)

    唐代科举选士,为何投谒举荐之风盛行?(上) 文:枯木 我国的科举制度初创于隋代,正式成熟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末,是古代皇权时代所能采取的最为公平的人才遴选形式.广大学子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一方面朝廷 ...

  • 暗黑迪士尼,才是成年人正确打开六一的方式

    六一儿童节,放假的只有14周岁以下的孩子,而现在的打工人们.社畜们,蹭节日蹭出瘾了,儿童节也成了他们(我们)专治不开心的节日. 迪士尼在惯常印象里,以出产梦幻童话.普世童真而闻名,和六一挺配的. 而你 ...

  • 书法秘诀:中锋取势,侧锋取妍,作品才高明!

    近世书家动辄以中锋为根本.如王蘧常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用笔之贵,又在用锋,用锋之要,则在中锋".沈尹默先生则更进一步的强调说:"用笔之妙,无非笔笔中锋", ...

  • GPS定位实证分析道家阳神出体与隔空取物?这才是当代科学之光!

    前几天,看到一条关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宫哲兵教授在<GPS卫星定位器探索高维度世界>的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采用GPS定位做实证分析,再结合道家的内丹修炼(阳神出体之后),可以达到隔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