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印举》所录古印的来龙去脉
相关推荐
-
吴钦根:谭献《复堂日记》的编选、删改与文本重塑
内容提要: 谭献<复堂日记>在流传过程中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经谭献亲手编定刊行的八卷刻本,一种则是被刻本长期遮蔽的原始稿本,二者在性质上分别归属于子部和史部.在实现由史部到子部的跨越过程中 ...
-
金石巨匠陈介祺,收藏古印近万方,他的用印水平怎么样?
哈喽!各位印友好, 上周我们在文末留的问题, 大家还记得吗? 那位提出全形拓"非美器不拓"的 清代一位著名的金石学家和收藏家, 很多印友也猜到了答案, 他就是--陈介祺. 陈介祺( ...
-
罗振玉、方若把关1092方珍贵古印!日本收藏之父太田梦盦藏印首次面世,呈现一部完整中国玺印史!
· 太 田 梦 庵 · 日本学术界和篆刻界最早开始玺印收藏的专家 晚清民国时期古玺印出土不计其数,一时间藏家辈出,名印佳谱层出不穷.东邻日本好古之士更是受中国风气影响,亦开始往来于中国金石学界购藏 ...
-
赵之谦鉴古堂印赏析,鉴古堂与魏锡曾,创作历史渊源
清道光九年(1829)的七月初九,赵之谦出生于绍兴开元寺东首大坊口:光绪十年(1884)十月初一,卒于江西南城官舍,享年56岁.赵之谦的一生,生活轨迹清晰,游历.交友与创作的关系密切,有几个关键的时间 ...
-
方寸天地的雅趣风流——《长安印典•古印集存》出版
长安,即今西安,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诗圣杜甫云"秦中自古帝王州",曾经有周.秦.汉.唐,以及先后执掌政权的多个王朝在长安建都.长 ...
-
古印的四大特征
对古玺印的起源尽管还有争议,但三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有玺印出现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记载着与"玺"有关的文字.这些足以证明早在春秋中期,印章已应 ...
-
古印文字的辨识方法
古玺的文字奇诡难识.变化万方,风貌绚丽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正在为越来越多人所发现.接受与借鉴.而这一切的得来,首先取决于先秦工匠的自由创造精神与工艺水准的游刃有余:其次是没有后来的自上 ...
-
古印陶欣赏
印陶指钤压在陶器上的印章.在<礼记·曰令篇>中有所谓"物勤工名",其中主要指在烧制日用陶器之前,趁着粘土柔软时捺盖在上面的印章,包括制造的地名.场所.官署.工匠的姓名字 ...
-
他被誉为“天下第一篆刻家”,一笔一划,均从古印中得来
王石经(1833-1918),字君都,号西泉,篆刻家,濰县(今濰城区)人.隶属濰县"张氏王"八甲第二十九世. "张氏王"第十三世王伯成迁徙城里的一族,因大部分居 ...
-
高妙!上海博物馆35方古印玺精品
战国至清初各个历史时期的官私玺印400余方,印章作为权益和凭信工具,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至汉更盛.其刻铸技巧熟练,钮式朴实多样,印文章法自然而富变化,虚实相倚,往往在不平衡中取得整体和谐的美感,这是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