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郡战略意义重大,为何诸葛亮宁可舍弃它,也要置孟达于死地
相关推荐
-
“一主二相”下的大起大落:论刘备、法正、诸葛亮之间的权力交接
曹操创业,得意多于失意.盖因麾下五大谋士,能分属不同"业务".荀彧统筹内外.郭嘉奇谋善断.程昱刚戾勇武.贾诩滴水不漏.荀攸谋定而动,由此一来,曹操打起仗来才能如臂指使. 刘备创业一 ...
-
襄樊之战关羽失败原因是什么,为何明明占尽优势,到最后身死地失
襄樊之战关羽的失败是战略失败,而在战术上,关羽并没有错,但是战略上的失败,注定了战术正确也一样会失败,也注定了关羽最后结局的悲惨,关羽不仅身死地失,还导致数万荆州军全军覆没,荆州三郡丢失,数十万荆州百 ...
-
刘备与东三郡之失
三国时期的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分别治今陕东南.鄂西北的安康.竹山.房县.这三郡本是益州汉中郡的三县,建安末年改郡,当时是魏.蜀.吴的交界地区.<华阳国志·汉中志>说这一区域"在 ...
-
三国时期经常出现的“东三郡”“南三郡”,究竟指的是什么?
对于阅读过<三国志>的朋友们而言,经常会发现在<三国志>一书中往往出现"东三郡""南三郡"的记述.那么,它们究竟指的是什么?基于此,笔者 ...
-
关羽北伐时孟达也北伐,三国时期东三郡唯一一次闪光
东三郡也就是上庸.房陵和西陵三郡,大致处在今天的鄂西北和陕西东南部地区,四面全部是山,包括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和巫山.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这个地区主要的对外联系通道基本上就是汉水河谷,往西北是汉中,往 ...
-
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时老走陇西,却不进攻东面的上庸和房陵郡?
不管是以过去,还是现在的眼光来看,"安从坦道,平取陇右"是蜀国最好的战略进攻方向.诸葛亮这个人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被过度的夸大了,但是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眼 ...
-
《三国志战略版》内参77 S7第一版,让我们瞅瞅sp诸葛亮和sp周瑜
镇楼的继续小乔~ ----配将矩阵<九阴真经>的设计原理---- 嗯..我尽可能说明白... 如果你要设计一个12变量对12变量的矩阵(双方合计3个血量 9个技能),进行8次变化(8回合) ...
-
解析三国战争:诸葛亮再度北伐,北攻陈仓受阻,南夺曹魏两郡
公元228年,十一月. 诸葛亮听闻曹休在石亭大败,魏军损失惨重,他再度上书后主刘禅准备北伐. 从第一次北伐因为街亭之失无奈退入汉中,诸葛亮在这里已经呆了半年有余. 可恰恰是这半年的时间,诸葛亮身边的武 ...
-
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哪些战略缺陷?
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三请27岁的诸葛亮出山.刘备请出诸葛亮后,如鱼得水,似饼沾麻,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诸葛亮专为刘备量身打造的<隆中对>战略也家喻户晓,有人曾说诸葛亮一生两文章,生 ...
-
诸葛亮的战略错误,出兵陇右而没能奇袭长安,就注定了北伐的失败
诸葛亮的问题在<三国志>里已经说清楚了,"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翻译成现代说法就是领军能力强,战役策划能力有问题.诸葛亮从一开始就不该折腾陇右,陇右一个堡垒地形,又穷, ...
-
诸葛亮《隆中对》战略失败,北伐是新战略,还是诸葛瞎折腾?
关羽败走麦城,襄阳.南郡相继失守,从那一刻起,宣布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失败,蜀国从此失去"天下之腹"的战略要冲--荆州,失去了沃野千里,物阜民丰的资源,失去了"军资和兵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