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受伤躲在山洞里,被好心农民救活,建国后每年给恩人寄钱
相关推荐
-
这位开国少将被农民救过一命,后来用一生来报答这个农民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这位开国少将被农民救过一命,后来用一生来报答这个农民 ----下面是文字版---- 红军长征时,有很多伤病员因为不能走路,被安置在当地百姓的家里,跟他们产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今天 ...
-
红军被农民救下,靠乞讨回部队,成将军后欲报恩,老农提了个要求
1937年9月的一天,在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的任弼时正在低头忙着手头的工作,警卫进来报告说门口有位"乞丐",说是他的老部下来求见. 任弼时抬起头问:"他有没有说叫什么名字? ...
-
1934年 重庆农民救下红军大将,50年后登门报恩,农户提了一个要求
原创2021-08-03 16:50·大嘴船长老胡 我是老胡,关注支持一下,谢谢! 1933年,重庆市秀山县雅江县车田村的一家农户的大门突然被敲响,户主李木富家打开门一看,顿时大吃一惊,门外站着几个红 ...
-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六次对外战争,其中有三次说了一样的话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六次对外战争,其中有三次说了一样的话
-
裁缝救下乞丐,83年乞丐报恩,裁缝:我什么都不要,只有一个要求
1937年9月的一天,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时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这时,门口的警卫员进来报告说:"主任,门口有一位'乞丐'要找您." 听到警卫员的话后,任弼时停下了手 ...
-
一位农民救了开国少将,50年后将军来报恩,农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
在红军历史上有一支非常悲壮的部队,它的番号叫"黔东独立师",组建于1934年9月底,是由地方部队改编而成的红军正规师.最初由贺炳炎任师长,熊仲卿任政委,下辖近4千人. 不过后来由于 ...
-
这位开国少将高风亮节,主动辞官回老家,带领乡亲们致富
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甘祖昌,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后,一连写了两年辞职信,主动辞官,回家当农民. 甘祖昌将军辞职的理由是自己当年受过伤,留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难以长时间专心工作,所以为了不拖累大家,主 ...
-
18岁当红军师政委,大授衔被“暂授少将”,直到去世也没穿过军装
引言:说到红军就不得不提起长征,在这段万里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是每个经历者一生不可忘却的,这林伯渠所作的这首<长征>便是有感而发"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且喜境界新 ...
-
开国少将受伤后,聂荣臻说不带他走了,罗瑞卿说必须带上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开国少将受伤后,聂荣臻说不带他走了,罗瑞卿说必须带上 ----下面是文字版---- 开国将帅很多都是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但像郑效峰这么小的,还真不多见. 郑效峰多少岁参加的红军呢?答 ...
-
开国少将受伤后身体不好,这位上将照顾了他一辈子
开国上将钟期光的故事,咱之前讲过很多了,但有个侧面还没讲过,就是钟期光和一个部下的故事. 这位部下也不是普通人,名叫乔信明,开国少将. (图:乔信明与钟期光合影) 乔信明是湖北大冶县人,很早就跟着方志 ...
-
民间故事:三嫂被妖怪接走,在山洞里被熏晕,醒来后带走一名婴儿
五代十国时期,小山村里有一个人称三嫂的接生婆,因为手艺过硬,名声响亮,方圆五十里之内的小孩,几乎都是她接生的. 这一天晚上,三嫂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坐起来点亮灯,询问有啥事?门外传来哀求的声音 ...
-
开国少将100岁大寿时,家人想给他过寿,他说把钱都捐了吧
在上千名开国少将中,高先贵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他有一个记录却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就是年龄. 高先贵生于1912年,于2018年去世,足足活了107岁高龄! 高先贵是安徽省六安市人,小时候当过放牛娃,受 ...
-
开国少将请朱老总吃鱼,朱老总知道真相后,又气又笑
常看历史客栈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印象:我军的大人物下去视察时,下面的人经常用鱼来招待他们,比如彭老总.陈老总.陈赓等等,都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难道是我军的大人物都喜欢吃鱼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我军的 ...
-
蔡长元:去世13年,儿子才知他是开国少将,骨灰里有弹片11枚
提示:"在那14页纸里,我第一次知道了父亲竟是一位开国名将:看到了红军长征时父亲爬雪山.过草地的心路历程--也看到了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打的那很厉害的一仗."蔡小心说.而此时,距蔡 ...
-
开国少将周长胜回忆长征中自己在川西受伤掉队后坚持向前的往事
一九三五年七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到达川西的芦花时,粮草很缺,上级指定我们连去搞给养,那时我是连长,带了一班人到附近小村庄去,费了五个多小时搞到一千多斤粮食,还有两头牛.因为在那里停的时间久了,从西南 ...
-
开国少将彭龙飞受伤后,几乎生活不能自理,却依然勇猛无敌
在开国将帅中,很多人都有过伤残,比如独臂将军就有10位,包括贺炳炎.彭绍辉.余秋里.彭清云等等,但是像开国少将彭龙飞这样的"三指将军",却是少之又少. 所谓"三指将军&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