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五十六(怎样看写诗和认识的联/系)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无法否认,学诗写诗谈诗都有着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这跟做什么事都一样。也就是说,做什么事都是从初学到深学,乃至精学,博艺,广知和熟能,于是才能做好的。

就初学观察,总是先遇到和先想到的是学习能力,随着学习稍有加深,就会发现任何能力都非“三板斧”似的简单,这时就意味现成经验不再能解决问题,而意味遇到了能力瓶颈,一切问题就开始没完没了地来了。

这就是初学时的样子,也说明初学总是相对简单的,既是以盯住能力学习为功利的,也是要从这种功利里走出来的,不然就永远走不出初学。

注重专门基本知识学习和基于基本知识的能力练习,构成了任何一门初学的特点,既是为了打下现成经验基础,也是以此为基本功为以后进一步提高铺路,这是初学阶段总的模式。

这一阶段与完整掌握一门技术是两回事,仅仅是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过程,在这之后真正有待的还在于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一阶段实际也是当今网络写诗的普遍情形,因此凡在这个情形里,就无不证 明还未走出初学。

换言之,任何从这一阶段走不出来的情形,都意味从现成经验里走不出来,实际是所遇诸多瓶颈使然,无一不是自恃和任性的结果,不然也不可能有什么自恃和任性,更不可能突破不了瓶颈。

这一是反映出任何人都不可能等各种修养齐备了再做事,所以有瓶颈也是必然且正常的,一是反映出有了瓶颈并不可怕,如果不思突破,才是主观主义作祟,也就不正常了,毕竟在初学里打转转,与一事无成没有两样。

这提示了,是初学就不可自恃和任性,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博采众长,应始从把眼光盯准走出来那一刻,而且要清楚,即便过了简单初学,若还想从功利出发来发展进一步的能力,即使抱定了铁杵磨针般的志向,也无疑注定了不会有质的提升。

就任何能力学习而言,都不是从简单到简单的轻松熬时过程,而是从简单学起到掌握丰富支撑的专门修养过程,如此才让能力有了水涨船高的可能。

实践可知,凡支撑不够时,要想让能力一次次有质的提升,就只能反复回到原点寻求再出发,本着缺什么修养就补什么修养,至于愿意不愿意,能不能回到原点,并有很好的再出发,从而突破未来一个个瓶颈,这显然又是认识问题要多一些,毕竟离开了认识,什么方法和策略都不好使,且非使错不可。

认识是关乎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一部思想哲学,也是一部人生修养,离开了认识,不仅不明怎么走起来,也不明走到哪里去,这便无异于提前注定了没有头颅,注定了没有人生,于是还能干成什么?

不得不承认,认识的欠缺意味一切的欠缺,直接导致的是让人对活着的意义的睁眼瞎,如果以这样的状态学诗写诗谈诗,可想而知,除了懂得和学会一点写诗的现成基本知识上的能力,还会有什么造诣?

学习任何能力都要从感性开始,意味任何人都逃不过初学。这既是由浅入深遵从学习规律的需要,也是从一点出发逐渐探寻广袤世界的必然起点,但不足以成为就此打转转的借口。

初学总是盲人摸象的,也不可能逃出盲人摸象,总需有一点点把视野打开,逐渐让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有了起点不等于就可止步于此而走不出盲人摸象的阶段,只有继续走向未来世界,才意味与盲人摸象真正作着斗争,并经过这样的过程而给人以形成丰富支撑和提高能力的空间。

这说明,任何能力到了需要有丰富支撑的时候,就不再是一点感性的知识和作为了,而意味只有基于充分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才能获得相应支撑并推动能力走向高程。

认识的低级阶段总是感性的,以学知识为主,高级阶段才是理性的,以通过经验和理论来运用知识为主,只有这时人的认识才可能是超越了书本的,有一定实践依据的,有效、系统且合理的认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再“拍脑壳”,特点是既有论证性又有经检性,所以谁都可以照此想一想,自己的认识处于什么阶段,该不该自恃和任性。

认识是以人的个体为主体的,以个性为特点,个性劳动是最明显的特征,这决定认识从不属于功利行为,而是追求真理的,也就不全等于日常做事。

做事因有能力大小之别,需要一定互相迁就和妥协,不可过分上纲上线,但认识永远是要走在做事前头的,意味从普遍管用出发到具体情形具体分析,自然就意味无法找到客观迁就对象,也就除了主观运作便无法提前做出准确迁就和妥协。

认识永无止境,不怕上纲上线,这就要求做事前必须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基础,实际是围绕“三观”形成的认识基础,尤其价值观和是非观,以此作为应对各种矛盾关系的原则和前提条件,并在这个范围内把握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的迁就和妥协尺度。

比较起来,因为写诗对认识的要求很高,怎么说成像做事情,也终归无法等同于日常处理事务似的做事,更不可能等于追求名利的功利做事,这就意味写诗必须以求真为要,所谓“真善美。当然,为了迎合而写诗也是司空见惯的,像比赛、逢场作戏等,另当别议。

本栏编辑||海底月

①中诗报声明||非商业行为。凡该公众号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个别稿件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方便删除。

②中诗报提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  新诗与诗词探讨原创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链接阅读更多

从一首小诗的生成看格律诗的创作

如何看待AI创作的诗歌

AI写诗是否代替了人脑写诗

人写的诗越来越像ai写的诗

DeepSeek让诗人这个职业可以消失了

一分钟教你学会写诗

为什么你写的不是诗

诗歌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粹

格律诗的八大禁忌和写作技巧

诗歌的整体结构

诗词的六种结构方法

诗歌创作中的断韵和下沉

女性诗歌与日常生活变迁

新诗的语言

掌握写好绝句的六点要诀

诗人如何从绘画中汲取灵感

揭秘《定风波》填词实例

诗歌合为事而作

漫谈学习和写作律诗的方法

当代诗歌叙事性必须有所控制

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

诗词常见四大病症及处方

平仄快速入门之我见

有些新诗不是“诗”而是“句”

不能用科学逻辑评判诗歌

现代诗的意象与隐喻

诗歌具有可读性

写诗要学会善用各种表现方法

写诗无非就是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打好抒情的基础才能写好诗

口语白话诗歌写好同样受到欢迎

现代诗如何有意味地显示

写诗多用相对简洁的语言和巧妙的新意

怎样写诗最有意境?

十五种常用诗歌表现手法

把诗歌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