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琴丨走出围屋的龙南

深秋,我随同东方散文笔会的文友,有幸走进天香浓郁,花柳争妍的赣州龙南。龙南有客家圣地九连山,有风景醉人的小武当山,有满地金灿灿的脐橙,还有一座座令人深思遐想、浮想联翩的神秘古堡——围屋。围屋不仅仅是一种景观,也不仅仅是客家的文化遗产,围屋是佐证,是悲剧,是艺术,是存放在旧日时光里的一幅精美绢画。走进围屋,让我体会着历史的沧桑,品味着文化的内涵。

赣南围屋数龙南,龙南围屋在杨村。秋风习习,阳光灿灿的午后,杨村年轻的镇长陪同我们从那条不太宽畅的小街走过,走近古朴幽深的燕翼围,厚实坚固、笔直矗立的外墙,如千仞陡壁跃入眼帘。那是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概,一种凛然肃穆的雄姿。阳光投给这座高大雄伟,气势恢弘的围屋一抹阴影,写满岁月沧桑的高墙绷着冷峻的面孔,给人一种萧瑟落寞之感。令人不敢相信,320多年,屹立在历史长河的燕翼围,经受着腥风血雨的扑打,经历了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仍然完好无缺,岿然不动。推开那扇沉重的围门,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扑面而来,驻足凝眸那斑驳凹陷的老墙,在时光的流动中,慢慢叩读客家人古老的历史。踏着凹凸不平吱吱作响的楼梯,在昏暗的光线中我慢慢向楼顶走去。攀上围屋的高处,抬头仰望,只见天空被那黝黑的房檐围成一个正方形,天井里几棵消瘦的树,无精打采地在阳光中打着盹儿,手扶围栏,轻轻地抚去岁月遗留的尘埃,仔细聆听围屋的心跳,聆听那刀光剑影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如今,门外那口存放在日子里的老井已是满壁青苔;雕花的窗棂后面不再有少女那双羞怯的眼睛;门楣上杂草肆意滋生;天井里不再有手里忙着活计、拉着闲呱的客家女,那木棒捶打衣服的“咚咚”声,渐渐远去……淳朴浓郁的客家风情画宛如一部老电影,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又一幕精彩的闪回和蒙太奇。我轻轻地把时光揉碎的残片捡拾进文字的行囊里,想把它复原成一个美丽的来自远古的梦。

围屋——是一部客家人迁徙、奋斗的厚重史书。一根根木柱,一条条石基,一扇扇雕花窗户,那是千年尘封的沉甸甸的客家文化,是客家人漫长历史的画卷。我的思维在流动的阳光里慢慢穿行,沿着青灰色石条,走进那遍地烽火,战乱四起的远古年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疮痍满目的炎黄大地,何处有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净土可寻?从一代始皇起,软弱的劣根性就塑造了这个民族特定的本能,故步自封,坚守防御,于是有了万里长城,有了各种古城墙、护城河、也有了这大大小小的围屋。国无宁日人民又怎能安宁,围屋是防御、自保,是客家人心中渴求平安的唯一奢望。走进围屋,我仿佛听见,在疏星残月的深夜,晚归的男人站在厚厚的石壁前,轻轻敲击着类似现代人门上的门铃,那是平安的信号。在那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头戴花丝巾身穿蓝布衫的客家女人,扶梯下楼,推开沉重的铁门,摘去丈夫头上的那顶尖尖的斗笠,再轻轻弹去双肩的落尘,回眸窥望天边那朵云霞,还有天井里盛开的嫣红桃花。

客家人的高超智慧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在围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从燕翼围出来,又走进关西围屋,抚摸那包裹着铁片的厚厚的三重门,从萧墙穿过,久久凝望这座造型为一个“回”字的院落,不禁陷入沉思:为什么要用一个“回”字作为这座围屋的结构和造型呢?我似乎听到从遥远的驿道上传来声声委婉忧伤、感情奔放的“过山溜”:“门前介老树已落满雪花,面颊介泪水已飘向天涯,冷清介满庭系满地介残花,家啊!就像一幅陈年介画。”家,是围屋主人心中美好的向往!家,是为围子里妻儿老小求得平安,求得神灵保护的一个图腾!于是,他把家的温暖和真情融入到那个“回”字里。围屋的森严壁垒更让我惊叹不已。存放的粮食足够三年食用,就算三年走不出围子,粮食吃完了,只要打开那个“口”字砌起的围墙,就会有甘甜的蜜汁流出。

轻轻抚摸那发黑的窗棂,我仿佛看见沐浴在阳光中酿酒、织布的客家女,围屋是他们心中永远坚守的圣地和乐土,那种根深蒂固的四世同堂的血缘纽带,让他们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将心中的渴望幽禁,日出日落,斗转星移,青灯孤影中的女人啊,唯一的盼望就是院里那一树桃红。

和谐稳定、国泰民安的今天,围屋已不再是客家人安全保障的依托。如今,住在围子里的多数是老人和儿童,尽管在昏暗的阁楼听不到喧嚣,看不到霓虹,但这里有米香和草灰的味道,一砖一瓦都是祖先留下的产物。在宁静中坚守着这份祖业,坚守着心中那一方天伦之乐,轻松愉快地享受生活,享受新时代阳光的沐浴和普照。

客家人崭新的生活早已从围屋开始,但真正走出围屋的龙南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们知道,要想打造一个新龙南,要想让龙南这条巨龙扶摇直上,飞跃九天,必须敞开围屋的大门。于是,他们再次掌握智慧的钥匙,开启那一扇扇被历史关紧的窗户,像祖先一样,不屈不挠地做一次艰难的心灵跋涉和迁徙,让思想远行。于是,围屋对着时代的镜子,重施浓妆,宛如一位迟暮少妇,在这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上,以独特的魅力和神韵,携带心灵的罗盘,矜持从容地走向未来,走向和谐美满的福地。

由于时间匆忙,我们只游览了两座围屋。当拍下最后一张照片时,已是云霞满天。黝黯的围屋被涂上了一层金黄的彩釉,转身的瞬间,心里突然涌动着一股莫名的落寞,不知下次相遇又在什么时候?龙南——你是我心中一道永远抹不去的风景!

作 者 简 介

郝秀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理事,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六合琴声》《漂泊羊城》《等你,在最初的地方》,中短篇小说《参商情缘》长篇小说《血之梦》《 雪伦花》《浮云若梦》。2012年10月,内蒙古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青年文学研究班毕业后,直接漂泊到北京,历经艰难创办了北京文悦时光文化传媒公司,出任总经理、图书总策划、主编等职务。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3.6.1文章滥用原创声明》的规定,有八大项不能进行原创声明,一旦违规将永久收回原创声明功能使用权限,导致严重影响的还将对违规公众账号予以一定期限内封号处理。为此,中国(香港)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旗下四大新媒体《行参菩提》、《行走文学》、《行诗天下》、《行苇春秋》对来稿做如下约定:

一、请遵守“禁止一稿多投”的作家道德规范,在其他公众号平台(纸质媒体除外)已经发表过的作品,禁止投稿

二、包括并不限于简书、博客、酷文、格图等网络平台发表过的作品应在投稿时说明,并给予原创声明的独家授权

(0)

相关推荐

  • 江西小县城,藏有“古堡”,不但百年不倒,还能扣墙煮着“吃”

    作者:袁载誉,王彬 格林童话<韩塞尔与格雷特>里有一座满是糖果做的房子,窗子.椅子.甚至床都是甜甜蜜蜜的,拥有这样一座房子是大多人童年时的美好愿望. 童话有时不仅不是幻想,还可以变成现实. ...

  • 壮哉武当山!刘勇书记带你品读客家人的巍巍群雕!

    武当山记 □刘 勇 武当山,雄峙赣之南.粤之北.九十九峰,壁立万仞,丹霞飘逸,蔚为画廊.此仙山胜境也. 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曾曰"小武当",现名"南武当". ...

  • 《闲话围屋道沧桑——乌石围》

    筱平 57分钟前 阅读 15 关注 龙南乌石围,又名盘石围,是龙南最古老的客家围屋之一,当地人都叫它为"土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东水河边杨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 ...

  • 读懂了江西赣南客家围屋,也就读懂了什么是客家人的乡愁

    梁实秋说:"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乡愁就是这的,它总是让人魂牵梦萦,又刻骨铭心. 说到乡愁不得不提客家人的乡愁. 梅州.惠州.赣州.汀州并称为& ...

  • 客家围屋建筑---江西龙南杨村·燕翼围

                                                                                                 

  • 江西南部也有客家人,这里的赣南客家围屋与自然和谐统一

    话说, 从西晋到明末清初, 为了躲避天灾和战乱, 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 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 将他们立为"客籍", 称为"客户"."客家&qu ...

  • 邬耀仿:围屋里的烟火从未熄灭

    不算太过遥远.也不算沧桑太多 200多年的岁月也只是一抹风景 一座座因风雨漂泊而建设的客家围屋 一抹抹因时光沉淀而璀璨的色彩 它们都已在龙岗的这片土地上 绽放着泥土与烟火的时代的光芒 -------- ...

  • 龙南客家围屋│燕翼围,易守难攻的传奇围屋

    YanYiWei 在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客家古堡燕翼围,这是当年客家人为了抵御外敌.土匪等建造的防御型古堡.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距今已32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赣粤边境战火纷飞,家道殷实 ...

  • 郝秀琴丨2013年10月1日,是我的生日

    2013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公历的10月1日,这天是我的生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这样的巧合几十年都没有遇到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这一天的来临,我要感谢时间的撮合.上苍把这个日子馈赠我 ...

  • 郝秀琴丨同城同路人

    洋子比我早一年来北京,记得他初来的时候还发了一条微博:"对北京没有太多的好感,但没想到最终还是来了这里."我回应他:"对这座城市有没有好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在这里索取什 ...

  • 郝秀琴丨记忆中的北京

    又是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其实,很久了,太阳都没有露脸.灰白成了北京这座城市的主色调,雾气宛如天空挥之不去的愁云自由放任地蔓延着.远山近水,群楼树木都笼罩在雾霾中,天朦胧.地朦胧.山朦胧.水朦胧.树朦胧 ...

  • 郝秀琴丨只等香山枫叶红

    从北宫门地铁口出来,去香山的游客聚集在汽车站牌下,车子还没有停稳,游人蜂拥而至,腹胀的汽车呻吟着,沉重的车轮碾过深秋的季节,碾过喧嚣的街市. 我们几个人拼车到香山,哪知,出租车开到香泉环岛,就再也不能 ...

  • 郝秀琴丨圆明园,沉寂的废墟

    走进圆明园,正逢严冬,那种肃杀的衰败气息,如一把坚硬的爬犁,拽着我的思绪穿梭在这片残垣断壁的废墟中.一百五十年前,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已被历史的黄沙掩埋,举世闻名的园林 ...

  • 郝秀琴丨走过北京地铁

    双脚踏上地铁,我身不由己地随着如潮汹涌的人流向站台奔去,列车扭动着身躯,嘶声竭力地吼叫着从一条沉闷而昏暗的洞里窜出来,站台上黑压压的人群像中了吸星大法,发疯似的涌向那个狭窄的魔盒,两扇透明钢化玻璃门, ...

  • 郝秀琴丨行走在冬天的北京

    习惯了一个人行走,习惯了这种自由的日子.这个冬天行走在北京,北京是我漂泊旅途中的又一个驿站. 冬天的北京没有内蒙古那么寒冷,但远不及广州温暖.寒气总是让人措不及防,悄悄地钻进袖筒,窜进衣领.天色阴晴不 ...

  • 郝秀琴丨北京法源寺

    慕名来法源寺,还是起因于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一书.这部书据说获得过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虽然没有获奖,但就这么一入围,<北京法源寺>红了,李敖红了,北京法源寺也从此名声大 ...

  • 郝秀琴丨穷女人的自由

    坚强的女人啊,你的眼泪是金子, 也许,你最精彩的一笔在这里完成, 但那是在刀刃上行走, 一路鲜血染红你走过的脚印, 这是实实在在的钻心刺骨的痛啊. --题记 去看你之前,我反复强调自己,这次见面一定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