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期:小讲堂:《夜窗风雪一灯青》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作者简介:张中央,笔名:沧海云翥,性别:女,汉族。湖南省湘乡市人,迁籍广东。
【碎玉诗词学院】诗词培训、创作学院创办人。【深圳珠江文学社】社长、营运人。【江山文学】/《墨香书社》股东。《光明诗词协会》会员。部分作品刊登于湖南《小掌壶》网、《极文学》网、《中国好诗词》网。《光明诗社》、《涟源诗社》、湖南省《壶天文学》,吉林省《长岭文艺》、《湖南民俗文化》书刊等。




碎玉诗词学院/强化班:高级群临屏;
题图练笔与点评:2017年12月19号
主讲老师 : 群主/沧海云翥。
主讲老师 : 副群主/清雅月影。
主讲老师 : 副群主/拥雪听琴。
高级群本周作业:
七绝,题图内容:夜窗风雪一灯青,题目自拟,一人限一首,作业本周五截止。
:沧海云翥。

2.《无题》
夜窗风雪一灯青,几尺双鱼念婉婷。
柳赠萧娘离灞上,裘单更漏守空庭。
本周高级群作业内容,题图:夜窗风雪一灯青。
在一个风雪之夜,图中主人公秉煤夜读的一个题材。
题目自拟,这也就拉大了题材的空间,但是,文章的中心仍然是围绕夜读去进行的。
作者命题“无题”,但由于作业有要求内容,那么,仍然需按照提供图片的表象,循“夜窗风雪一灯青”的引子深入,从而表达一则故事。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晓晓的这首作品。

起句:
夜窗风雪一灯青,
景起式,作为故事的起端,这也是我布置作业时抛出的引子。
在某一个冬天的夜晚,风雪飞舞,室内一盏明灯。那么,这样的一下夜晚,怎么样了呢?好,我们且看下文。
承句:
几尺双鱼念婉婷。
承,章法上承上启动之义。这句话,就出现毛病了。“鱼传尺素”的典故需要理解透彻,表达逻辑上应该是几尺素书,而不是几尺双鱼,
鱼传尺素,是一句成语,出自于汉代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描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靠鱼传尺素来传递感情,原诗:“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从客人远捎而回的双鲤鱼中,竟然发现丈夫将书信塞鱼腹中,成为了“鱼传尺素”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流传至今。
但是,这里插入鱼传尺素的典故与起句,跳跃太大了。一个风雪之夜,就出现了鱼传尺素,文中的女子就在看心上人写给她的情书了?
也或许是在以几尺素书传给心爱的女子。

转句:
柳赠萧娘离灞上,
转,章法上要有变化,倒叙法,章成尚可,引出回忆。
作者柳赠娘子离灞而去。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典故。
折柳是一种习俗,寓意期盼行人早归。古代送别是通常会折一枝柳枝,因为柳的谐音为“留”,即留客,不舍之意。表现了一种愁绪,送别时的感伤和别后的思念。
但是,晓晓你错了,折柳相送的对象是远行之人,而你的,反过来,远行的君子折柳送萧娘。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
“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
比如,妻子送相公出门,是妻子折柳赠送给相公的。
灞桥柳又名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唐朝时,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柳雪”的词句。“灞桥柳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作者,在这句中表达的只是回忆折柳离别的场景。
合句:
裘单更漏守空庭。
合,笔落章成之义。自从灞桥折柳相别后,我便是在更深人静之际独守空庭。

纵观全文,这是一首雪夜感怀之作,但是,这首作品问题就比较多了。
第一:典故太多,汉代典故、唐代典故并列。并且它们之间没什么关联,堆彻之感。
第二:典故中的事物关系逻辑表达错误,“几尺双鱼”缺乏了主语“尺素”。“柳赠萧娘离开灞上”被赠柳之人的错误,希望晓晓以后要注意这些细节。
小诗立意平淡无奇,并且与我本意“夜读”相去甚远。请晓晓再作斟酌修改,辛苦了。
点评老师:沧海云翥

完


学习报名平台:
碎玉书斋诗词学院招生部,QQ群号:488237235欢迎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