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第一石”沦为厨具74年,专家气得流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相关推荐
-
重磅|西安新发现柳公权书碑:价值非常大,或被认定国宝级文物!
石碑的发现,可以说是一件文化幸事!中国几千年文明,地下的宝藏可以说太多太多了.前几天西安新发现的柳公权书碑,就是一个例子,而且离真相越来越近. 西安市文物认定专家委员会委员陈根远公开表示:" ...
-
北京海淀:七王坟和九王坟
醇亲王墓 醇亲王墓,又称七王坟,(公交西埠头站下车,沿七王坟路西行.)是清末第一代醇贤亲王奕譞的陵墓,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十七岁被封为醇郡王,后因协助慈禧太后发动北京政变,被赏赐亲王& ...
-
滇中第一石——朴厚奇拙,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爨宝子碑》
作者:赵磊(字逸之) 导读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与<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但由于其在体积以及字数少于< ...
-
“滇中第一石”被当成厨具74年,专家气得流泪,如今是国之重宝
如今博物院中的许多国宝都有着极其有趣的经历,比如陶鹰鼎,一度被村民当成了鸡食盆:还有那个"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渎山大玉海更是被当成了腌菜缸,这想一想都是欲哭无泪啊. 我们下面要介绍 ...
-
一个千年前的传奇家族重现人间一个神秘汉字:爨,隐约透着古朴的笔划
清咸丰2年,曲靖知府邓尔恒视察衙门厨房.他边走边看,突然觉得案板上一块豆腐不对劲.拿起一看,上面竟印着一个神秘汉字:爨,隐约透着古朴的笔划. 邓尔恒警觉:"这块豆腐哪里买的?" ...
-
重大发现:方祠石碑重见天日
方祠残碑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大山 摄影:大山 原标题:探索·方祠石碑重现记 方祠遗址,纪念乡贤方正学的县立重祠,位于宁海西门,清光绪县志己有图文标注.六十年代被镇办厂征用拆 ...
-
小洞天采风四记(二)
[天涯国风]做新锐文化思潮的引领者! 寿字碑现为大小洞天旅游区中的一景. 不过,这寿字碑早先并不是立在南山大小洞天的景区内.我记得,此碑最早是立在崖城的孔庙之内.文革期间,石碑被清出孔庙.因其石材厚重 ...
-
清碑学大兴时发现的“滇中第一石”竟当了70多年的豆腐压板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出土了一块石碑,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的石板.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异,急忙派人 ...
-
阮元称为“滇中第一石”之爨宝子碑古籍拓本欣赏刀法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
-
清代书画家钱沣楷书《从征记》,被誉为“滇中第一完人”!
钱沣(1740-1795),清代清官.书画家.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昆明市人.工楷书,善画马. 钱沣善画马,尤爱瘦马,风鬃雾鬣,筋骨显露,神姿逼人.当时画名在书名之上.直到嘉道以后,书名方显.钱沣 ...
-
游滇中第一神仙玉府:曾经万劫化龙宫,几度沧桑造仙源
作者:飞行的书卷 时间:2020年1月21日 观赏指数: 本人认为观赏指数是远超北京四大溶洞 (详见下文). 以下文人撰写的楹联,描述九乡溶洞的奇景,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赵浩如: 岩古洞深景奇石润, ...
-
“滇中第一完人”钱沣书法对联专辑
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昆明市人.乾隆36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国史馆纂修官.江南道御史.通政司副使.湘南学政.湖广道察御史.值军机等职,时和珅用事,钱沣曾当面指责.又曾上疏弹 ...
-
“滇中第一完人”钱沣书法对联专辑!
◆ ◆ ◆ 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昆明市人.乾隆36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国史馆纂修官.江南道御史.通政司副使.湘南学政.湖广道察御史.值军机等职,时和珅用事,钱沣曾当面指责 ...
-
「书法欣赏」“滇中第一完人”钱沣的好联好字
「书法欣赏」“滇中第一完人”钱沣的好联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