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遗老集卷之十四 史记辨惑六 姓名冗复辨

(0)

相关推荐

  • 《师道与传心》连载|先秦儒家尊师重道典故(二)

    二.汤.文.武.周公之传 禹接受了舜托付的天下和"十六字心法",中原地区空前发展强大.禹的儿子启打破了禅让制,"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

  • 司马迁为何以颛顼、帝喾为五帝?深研《史记》后,学者给出了答案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颛顼,帝喾,是上古时代五帝之第二,第三.<史记>记载,颛顼高阳氏是黄帝之孙,帝喾高辛氏是黄帝曾孙,二人是叔侄关系.为什么司马迁写<史记>会把他们作为五帝呢?通 ...

  • 晓锦源:谈谈 究天人之际

    晓锦源:谈谈 究天人之际

  • 周史四十九(周厉王元年【公元前863年】)

    周厉王元年[公元前863年] 戊申,春,正月,王即位,作夷宫.[今本竹书纪年] 命卿士荣夷公落.[今本竹书纪年] 厉王说荣夷公,既荣公为卿士.[国语.周语] 楚人来献龟贝.[今本竹书纪年] 周厉王元年 ...

  • 华夷衍变与大一统思想框架的构筑以《史记》有关记述为中心 。

    内容提要:本文以<史记>五帝.夏.商.周.秦"本纪"与楚.吴.越"世家".匈奴等"列传"为中心,探索司马迁是如何苦心孤诣地建构&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二 史记辨惑四 议论不当辨

        史氏之评,因人事之善恶而正其是非,以示劝戒,而禆教化,故可贵也.迁之赞田完,徒谓易术幽明,非通人逹才,孰能注意,此固不必道者.而又云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专齐国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九 史记辨惑十一 杂辨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九    史记辨惑十一    杂辨     郑荘公称其母为姜氏:陆生,晁错父,称子为公,皆于义不安.殆邱明.子长之失,未必当时本语也.     楚世家云,荘王围郑,郑伯降楚,羣臣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八 史记辨惑十 史记用而字多不安今畧举甚者

        齐世家云,郄克使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晋世家云,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景公时而赵盾卒,平公十二年而赵武为正卿.荀卿传云,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鲁仲连传云,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长平之军.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五 史记辨惑七 字语冗复辨

       滹南遗老集卷之十五    史记辨惑七    字语冗复辨     舜本纪云,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没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后又云舜父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四十四

          鄜州龙兴寺明极轩记     鄜为州,在深山穷谷间,荒凉鄙陋,其风土固然,无池台苑囿之观可以娱人者.官闲无事,散歩而盘桓,不过道流释子之居耳,而龙兴寺明极轩最为佳处.由三门廵廊而西,其隅为雄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三十四 文辨一

        相如上林赋设子虚使者.乌有先生以相难荅,至亡是公而意终,盖一赋耳.而萧统别之为二,统不足怪也.至迁.固为传,亦曰:上览子虚赋而善之,相如以为此乃诸侯之事,故别赋上林,何哉?岂相如赋子虚自有首尾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四十五

          祖唐臣愚庵序     鹤台祖君唐臣命其居室曰愚庵,因以自号,既经丧乱,流寓河朔,非复庵中主人矣,犹为题榜以求诗文于士大夫.呜呼,凡物有其寔而后得其名寔无有焉名乌从生寔固不可诬而名固欲其正也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四十二

          千户贾侯父墓铭     保塞贾侯甞识予于东垣.丁酉夏六月,不逺八舎,致书见招,至则馆其家,礼意甚厚.已而言曰:"某也不天生,六岁而失怙恃,今四十年矣,而未有纪,述而不朽之托,负媿 ...

  • 滹南遗老集卷之四十 诗话下

       滹南遗老集卷之四十    诗话下     荆公有"两山排闼送青来"之句,虽用排闼字,读之不觉其诡异.山谷云"青州从事斩关来",又云"残暑已促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