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发现了古诗词中最奇妙的一种修辞方式:通感
相关推荐
-
艺术手法——通感
通感|移觉 -海洋的形象- 01 通感,又名移觉,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多感官的贯通,钱钟书于1962年在<文学评论>首次提出将看到的写得像听到的,将听到的写得像闻到的,这让表达更 ...
-
钱钟书:《伊索寓言》给予我们的三种安慰
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类. 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予保护. 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 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 ...
-
钱钟书说中国有“三个半人”:两广、湖南、江浙与山东
钱钟书先生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民国第一才子".他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著名的中国文史专家钱基博教授.在父亲的影响下,钱钟书先生自小就 ...
-
钱钟书不提鲁迅 有人发现,钱...
钱钟书不提鲁迅 有人发现,钱钟书几乎不提鲁迅.事实上,不惟不提鲁迅,在钱钟书眼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地位甚低.傅璇琮在<缅怀钱钟书先生>一文中回忆,1984年<李德裕年谱>出版后 ...
-
《我们仨》中最温暖的话:人间烟火,最抚人心,杨绛才华不输钱钟书
我一人思念我们仨,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她是最才的女,在文学上开辟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她是最贤的妻," ...
-
钱钟书|“性”比喻中的智慧
钱先生是过来人,能在疾风暴雨中过得比同时代人相对太平,说明不止是钱先生的学识渊博,更体现了钱先生有着过人的生存智慧. 钱先生的学问,不亚于甚至超越他的人还是有的,比如陈寅恪和周作人,但他们都没他过得好 ...
-
张霖:《顾颉刚日记》中的钱钟书
最近关于顾颉刚的讨论很多,话题多半是由近年台湾出版近六百万字<顾颉刚日记>引起的.作为现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顾颉刚在古史.古代地理和边疆地理.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以及古籍整理等领域, ...
-
《我们仨》:终其一生会发现,最期待的爱情,是钱钟书和杨绛那样
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虽然平淡但温馨十足.钱钟书称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样一对眷侣,谁能想到他们的恋爱是迅速的一见钟情式呢? 牵手半生,他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 ...
-
钱钟书《围城》中的40个贴切新奇的绝妙比...
钱钟书《围城》中的40个贴切新奇的绝妙比...
-
1998年,钱钟书病逝后,费孝通对杨绛展开了追求,杨绛发现费老的用意后,站在楼梯口笑着对费老说:楼梯...
1998年,钱钟书病逝后,88岁的费孝通对杨绛展开了追求.杨绛发现费老的用意后,杨绛站在楼梯口笑着对费老说:"楼梯难爬,你应该'知难而退'呀!"费老也就明白了杨绛的一语双关,顿时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