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视甚高的康有为,被梁启超嘲笑是鹦鹉,段祺瑞认为他一文不值
相关推荐
-
百年中国《三》
<央视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黑暗的政局 这是从景山顶上俯看北京的镜头,大清朝的统治中心平静中显出一种威严. 256年前满族人从东北入关占领了这个都城并由此 ...
-
历史书里的维新领袖,竟是个欺世盗名之徒
清朝末年,列强欺华.各地索款,蛮不讲理.无奈实力就是一切,面对列强的种种无理之要求,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 面对山河危难的现状,一群有志青年勃然而起,进京面圣,要求维新. 从历史课本上,我们知道,这群一 ...
-
老师与大师
或许每个人天生都会对某件事情有着特殊的感应,我从来就不会觉得写文是一种负担,写文于我而言就是娱乐,游戏文字,文字娱乐,文字不妨就从娱乐开始.估计是国外引进节目中国好声音版权的纠纷,第一季的中国新歌声应 ...
-
老师,您为何要这样对我?
这几天,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对战轰轰烈烈,大家也是搬好了小板凳来看热闹. 其实,老师和学生开战,在历史上早已屡见不鲜了.而且,比这更惨烈的,还有很多. 一. 汉末大儒.刘备的师伯郑玄年轻时,在马融门下学习 ...
-
【每天老照片】-1万-2503-清末旧照片:康有为、梁启超师徒罕见合影,绿营兵笑逐颜开
今天,带大家看一组旧照片,向您展示清末民初的人文景观.因为照片的记录,我们可以穿越时间的阻隔,看看曾经的历史真实的样子. 花轿 这是一个花轿,看上去非常精致,但是遗憾的是黑白照片无法恢复其鲜艳的色彩. ...
-
18岁梁启超见过康有为,夕不能寐,拜其为师,最终为何反目成仇?
18岁时少年得志的梁启超,拜入科举不中的康有为门下,原以为一生跟随师父的梁启超,没有料到他和师父最终还是走到了反目成仇的那一天,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相互认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反目成仇?我们聊聊发生 ...
-
北洋史话:1917年康有为出任弼德院副院长,梁启超写檄文讨伐张勋
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集团与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黎元洪和段祺瑞在北京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是大打出手,黎元洪发电报请张勋进入北京调停,张勋趁此机会以调停纷争的名义准备率军进入北京. 黎元洪得知消息之后, ...
-
人到中年再读《范进中举》,才发现我没有资格嘲笑他
最近,有关高考的话题再次被推上热搜.果然,翻开日历一看,2021即将过半,距离万千瞩目的高考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说句实话,虽然关于高考的记忆已经渐渐模糊,但是那份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却依旧没有丝毫地 ...
-
马鸣寺碑| 魏碑名品,让梁启超平生推崇
马鸣寺碑原石 在南北朝时期,今东营境内佛教兴起,寺庙众多,域内保留和出土的马鸣寺碑.元河寺六十人造像.永宁寺造像.皆公寺造像.张郭石造像,以及南宋关帝庙大殿.福昌寺与金代大铁钟等,印证着昔日数百年间这 ...
-
梁启超:教育的本质是教人顶天立地,不惑、不忧、不惧
本文转自:文学文化研究 为 学 与 做 人 文 | 梁启超 01 如果我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 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 再问:&qu ...
-
在梁启超家乡江门重温少年中国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近代维新先驱.思想大家梁启超在1900年写下<少年中国说>励志百年.穿越时空.他的家乡江门,今天已是粤港澳大 ...
-
一代大师!没有学历,没有著作,仅凭一篇文章就让梁启超折服!
一代大师!没有学历,没有著作,仅凭一篇文章就让梁启超折服!
-
梁启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这篇文章是1922年12月27日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生联合会之邀所作的一场演讲,虽然已经过去近百年,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但对青年一代仍有借鉴意义. 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头有好几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