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购买医药主动基金
医药指数基金有持仓透明,管理费低,不受基金经理业务能力或跳槽等因素影响,但是,通过近几年业绩分析对比发现,医药指数基金业绩往往没有优秀的主动基金好,因此,本人就如何购买医药主动基金谈点看法。
一、优秀医药主动基金胜出原因
医药行业具有“消费+科技”特征,医药公司业绩的好坏跟它未来是否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着巨大的关系。当下,要开发一个新产品,往往要成百上千的硕士博士研究数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再加上医药行业跨度较大,大的方面有医院,药店,药品,器械,保健品,医疗美容,医疗服务等,小到药品中的创新药,生物制药,仿制药,原料药,化学制药,中药等等,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巨大的学问。如果指数公司只根据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编制指数,也可能会错杀很多有发展后劲的优秀公司。我们购买跟踪这些指数的基金,自然想获得超额收益就困难了。
医药行业有一药一行业的说法,过硬的医药专业知识能帮助基金经理掌握医药产品的市场前景、研发难度、风险等内容,这是非医药专业的基金经理难以做到的。医药行业正因为专业性强,才给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创造超额收益留下了操作空间。
二、如何选择医药主动基金
目前,我国医学专业的基金经理有近20人,但是从业时间长且业绩优秀的有以下8人,其中:6人是医药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的,分别是吴兴武,万民远,葛兰,葛晨,谭冬寒,陈斌;2人具有10年以上行业研究经验,分别是赵蓓,谭冬寒。现将其基本情况说明如下:

如何从上述优秀医药基金经理中选出满意的产品呢?
1、看公司实力。一看基金公司评级。天相投顾是国内较为知名的基金评级机构,上述7只基金有6只获得5星好评。二是公司规模。公司在投研能力强,长期业绩好,大众会用手中的现金“投票”,致使优秀的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会越来越大,他们管理费提成越高,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也就越强,用于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务投入会最大,最后会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上述基金公司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前三的是华夏(管理3101亿)、广发(管理2890亿)、中欧(管理1765亿)。
2、看内部员工持有金额。公司内部同事是最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水平的,作为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员都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投资这只基金,说明对基金经理充满了信任。上述基金中,员工持有金额排前三名的分别是: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同事持有2133万元),葛晨管理的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同事持有1137万元),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同事持有822万元)。
3、看机构占比。机构选基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近水楼台的先天优势,加上长期投资的持股理念,因此一般机构资金占比是越多越好。上述基金中,机构购买金额排前三名的分别是: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赵蓓和谭冬寒管理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葛晨管理的博时医疗保健行业。
4、看基金经理历史业绩。上述基金近三年业绩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收益192.63%;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收益是187.17%;赵蓓和谭冬寒管理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收益是170.04%。
5、看基金经理所学专业和学历。上述基金经理大部分是名校的医学博士。最为亮眼的葛兰是唯一一个留学博士,而且她读的美国西北大学是一所世界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有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8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在该校工作或学习过。
6、看医药行业整体估值。再好的基金,再好的行业,如果买贵了,一样难以赚钱。因此,我们要尽量在医药行业整体估值便宜时购买更容易赚钱。全指医药市盈率波动范围在25-74,如果我们能在其市盈率40以下购买上述优秀的医药主动基金,那么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三、购买医药主动基金存在的风险
1、遇到基金经理更换,可能会造成后期业绩的不确定性。
2、基金规模不断增大后,给管理带来难度,会减少超额收益。因此,应时刻关注规模,如果单支基金规模超过了300亿元,就应该密切注意投资稳定性,盈利能力等情况。
我们不能深刻分析单个医药公司现状和发展前景,但是我们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就应该让“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让中国最优秀的医药基金经理为我们打工,分享中国医药事业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