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真我`三圣阳明文化书院

​地球上每一个正常人都有“我”概念;范围扩大点,每一头牛,每一只鸟,每一条蛇,每一只青蛙,每一条鱼,每一粒细菌,也都有“我”的意识;经过科学家的观察研究得出结论,每一颗小草,每一片树叶,每一个苹果,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都有“我”的意识,没有什么东西没有“我”的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我”这个意识,在空间范围上,遍布了海、陆、空三界;在时间上遍布了过去,现在,未来;

2、“我”这一觉是天地万物共有的“第一觉”,遍布有情(人,动物),无情(矿物),非有情非无情(植物)。

3、“我”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无形无相,真实存在;而且通天彻地,永恒存在!真妄一体,性相一如。

4、“我”是共有的!天地万物共一个“我”,而且都在“我”心中!

5、整个宇宙只有一个“我”,而没有第二个“我”,如果有,那还是“我”;万物一体,”一“即无量,”无量“即一。

推导出这个结论,确实非常令人震惊,但这是事实!简单的说,佛家思想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我是我,就是因为“第一觉”的存在,“第一觉”方便说,就是我们常讲的“意识”,就是佛家所讲的“如”!

“如”是不生不灭,不净不垢,不增不减,弘博至宇宙,微细至发稍,无形无相,无声无色,明灵不昧,真实存在的生命之性,生命之力,生命之慧,生命之能!“如”就是万物之性,就是《心经》讲的“五蕴”,也叫色、受、想、行、识。“五蕴”也是真“我”的五种妙用,都是本有的性具功能,缺一不可,缺一不妙;而且永恒的、平等的充满了整个宇宙。

2500多年前,大彻大悟的佛陀为了开示、教化世人,用了49年时间宣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每部经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这句话重要的要老命,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佛陀的智慧。释迦摩尼佛通过这四个字,为我们指明了“来处”,讲清了“归处”,和盘托出了宇宙人生第一真理,即“如是我闻”!

“如是我”,“我是如”,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如”,就是一个“我”,天地万法皆归于“如来藏”,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现空现有。只有闻者,才能花开莲现,当下悟入;盲修瞎练者,无量百千万亿劫不能明白此意。如果不把这句话搞明白,三藏十二部经可以一笔勾销!

简单,明了,透彻!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如是我闻”!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所有的圣人知见皆是“如是我”;所有的凡夫共同认为“我是我”!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有“意识”,这个觉察意识就是“如”。“如”是本有的,非自然,非因缘,佛法中叫作“法尔如是”。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的知见就已经从“我是我”转变成“如是我”,“如”才是天地万物之本,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不必太执着于肉团身的生灭;因为,我们是“如”,而不是“肉”!

我生也是“如”,死也是“如”,人有生生灭灭,而“如”却是亘古不变!所以我们就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就证悟了真正的不生不灭,当下随缘现生现灭,知妄即真,转凡成圣!

(0)

相关推荐

  •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

    每天读国学 08-20 09:22 诗歌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展示.李白诗歌通过他敞开的心灵,为我们展示了色彩纷呈的世界,其中也有他的自得之乐.沉思之邃和哲悟之趣.读李白的诗,使我们的心灵世界也仿佛澄澈明朗 ...

  • 一切都是自己给予自己 0135

    越来越多的残酷现实,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破坏,最终还是自己害了自己. 我们生于天地之间,有万物众生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我们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宇宙自然的安 ...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很多道观都有以下对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上联说的是大道如何生万物 这下联说的是万物如何效法道 如今<道德经>81章读到42章,已然过半 相信很多小 ...

  • 未来时代与科学的结局

    "无中生有,有生万物,大道如周,万物归灵.灵幻天地,演变自然,道法生物,物衍成识.宇宙二相,心物二元,心法造物,物法归心." 译文:宇宙起始于无,"无"创造&q ...

  • 思考死

    ▲ 图片提供:王鸿哲 最近总会去想一些关于死的话题,什么人为什么会死?死有多可怕?爸妈他们很老了如何看待生死?还有那些已经死去的亲人,名人.既然要死为何要生.这些话题其实很敏感没有人跟我探讨过这件事, ...

  •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庄子彻悟的生命奥秘,人自然活得通透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据说历史上很多人就因为庄子这句话,直接开悟了.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奥妙呢? 大家好,欢迎来到蝉大侠国学频道.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这 ...

  • 从“心”出发|在绍兴,邂逅阳明文化

    绍兴古城,人杰地灵 游走在这片土地 步步踏翠典故,处处萦流文化 历史的层叠和遗存 让这座越国古都 俯首遍地皆是珠玑 鲁迅故里 书圣故里 鲁迅.王羲之.大禹.蔡元培...绍兴的名人数不胜数,而茫茫历史长 ...

  • 【赣雩文艺】作者:张佑周《南乡子·参加第三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有感》总1093期2021年299期①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南乡子 参加第三届阳明文化 国际论坛有感 作者:张佑周 霜降初寒, 雾罩龙南小洞天. 姹紫嫣红真绝色, 斑斓. 蝶舞蜂飞桂菊边. 万马喑言, 独尊儒术究可研. 安得良知 ...

  • 为什么中华文化是成长的力量? | 阳明心学问答

    发布时间:2021-04-21 问:为什么中华文化是成长的力量? 中华文化不是文字.不是知识,而是改变的力量.很多人可能会陷在"改变"这个词上.改变?我很好.很幸福,我追求自己的自 ...

  • 学习致良知,应该先读阳明先生原文,还是《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王阳明心学问答

    发布时间:2021-05-29 问:我女儿已经七岁了,我想带领她一起学习致良知,但是小孩子感觉读不懂,怎样才能把她带入到致良知的学习中来?有没有适合小朋友学习的方法呢? 答:其实孩子们的心灵非常纯粹质 ...

  • 中华文化的润泽之道 -- 专访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创始人白立新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刘彦华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大挑战相伴而生. 站在新时代的关口,如何选择,怎样行动,在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创始人白立新看来,考验智慧,更考验人 ...

  • 国学文化(儒释道) 阳明学说之由来 唐以...

    唐以来之学者,专从事于注疏,于研究义理,发见真理,盖阙如也.故其为学乏于自由思想. 周世宗尝大斥佛教,至宋太祖始解其禁.遣僧侣游印度,又印刷大藏经.至太宗.真宗时,置译经院,译诸经论.仁宗时,禅宗最盛 ...

  • 转自和讯网与环球网 | 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为什么“阳明心学”是切入点之一?

      本文字数:3803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本文节选自和讯网文章: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为什么"阳明心学"如此重要?) 近日,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大公司的 ...

  • 无锡诗经会讲及东林书院阳明讲座欢迎参加

    下面发布今明两天的无锡古典书院诗经会讲暨东林书院释奠礼及东林讲座信息,欢迎参加.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不在无锡的朋友亦可参与. 诗经会讲每月举行一次,每次在周末两天,已经做了近两年.有兴趣报名的朋友,请加 ...

  • 习阳明心学,传国学智慧,助力文化强国

    <传习录>第87则:问: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后志定? 曰:然. 立志:念念存天理去人欲就是立志(王阳明)念念致良知就是立志! <大学>告诉我们:立志在于止于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