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路上历史建筑

多伦路1912年修建,原名窦乐安路,全长550米,呈L字型,东、北两端都与四川北路(1945年以前称北四川路)交汇。二十世纪初文化界重地,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坛名流曾经工作与居住的地方,其中就包括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等。这条小街曲折幽静,栉比鳞次,风格各异。

东、北两端多伦路都建的牌楼。


多伦路8号原公啡咖啡馆
曾经是左翼作家及地下党的聚集处,左联筹备会也曾在此召开。2000年1月28日重新开张,按原号恢复的“公啡咖啡馆”依然保留(旧址新修)。1928年鲁迅《革命咖啡店》曾提及。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9936190000051 公啡咖啡馆遗址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多伦路32号禧勃坊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9945190000032多伦路32~48号住宅民国四川北路街道


多伦路48号 恒丰茶庄


多伦路59号鸿德堂

上海基督教鸿德堂座南朝北建于1928年,属中国基督教长老会自办,为纪念美国传教士费启鸿故名。建堂经费主要由美国北长老会资助和中国教友捐献。国内罕见的以中国式廊宇形式作的基督教堂,国内仅此一处。教堂入口处有方形钟楼,钟楼顶部为楼阁式,覆盖重檐四方攒尖顶。外墙青砖砌筑并有仿木结构的红色混凝土列柱,檐下绘彩画。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9945190000037 鸿德堂 民国四川北路街道

多伦路66号薛公馆

多伦路66号约于1920年由薛氏建造,人称“薛公馆”。该建筑外观为青砖砌筑,周围有较大庭院,主体部分原来是外廊式建筑,形式上受英国乔治王朝时期风格的影响,入口门廊呈现古典主义样式。抗战时期曾作为侵华日军海军武官的驻地。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9945190000030 多伦路薛氏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多伦路66号薛公馆


多伦路67-69号鸿德书房
鸿德书房开设年代不久,是基督教鸿德堂的附属,专门供应神学书籍。职员由基督教中义工担任,服务态度十分和蔼,儿童进门,还会派送糖果。店内设圆桌、座椅,供顾客休息、阅读,如有精神或者信仰方面的疑惑,职员会陪伴你分析探讨,这是一个很温馨的地方。书店前面的内山完造塑像不是说他在这里开过书店或居住过仅是摆设而已,他是鲁迅的老朋友。


多伦路68号崇赛堂


多伦路85号日式老住宅现神异岛饰品店
该住宅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形态处理简单,是日本洋风时期的住宅并带有东、西方建筑结合的特征,反映了日本从近代建筑向现代建筑演进过程的简化趋势。建筑为复式人字形屋顶,其上铺盖着小青瓦,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歇山式山墙、平拱木门窗,外墙立面采用现代式装修手法,外墙面为拉毛水泥。屋外前檐下设平台适合做家务使用。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9945190000036多伦路85号住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多伦路90号老茶楼


多伦路93号“七君子”之一王造时旧居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编号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

层数

HK-J-029-V

上城集团

多伦路93号

3层

该建筑原为广东茶叶商赵植初(英商杜德洋行买办)于二十世纪初期置地所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920平方米,庭院面积近200平方米,该建筑立面造型新颖、大方,中间虚两边实,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特征。


多伦路100号


多伦路119号夕拾钟楼
夕拾钟楼,取自鲁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钟楼顶端所置机器人为上海交通大学高新技术产品。其古钟为青铜冶铸。整幢钟楼棂体用花岗石砌成。钟楼上的机器人同时具有电脑语音系统功能,能说话、会唱歌,编人程序的电脑语音系统,可以准确报时并能简略地向您介绍本地区近代历史演变的大事典故,这座钟楼建筑成色很新。

位于四川北路1953弄、多伦路152—192号。多伦路1953弄房屋前半段建于1925年,后半段建于1945年前后,共有新式里弄住宅155幢,建筑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联排式民居,具有古典英国式和西班牙等多种建筑风格。据说永安里为永安公司老板郭氏出资为其公司中高级职员所建。郭氏为广东籍人,所用职员多为广东籍人,虹口当时为上海广东人主要聚集地,故郭氏挑选此地作为职员宿舍,并取名为永安里。


多伦路123号,老电影咖啡馆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编号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

层数

HK-J-022-V

老电影咖啡馆

多伦路123号

2层


多伦路123号老电影.
西式小洋楼,20、30年代时兴的摩登年代的摆设实物点缀,揉杂西式风格:灰色砖墙上留着藤蔓影迹,窈窕的弹格路。穿过拱形的门檐,你就会置身在迷醉昏黄的灯影下,在悠悠流动的老乐曲声中,仿佛再现老电影传达给我们许许多多的都市故事。一楼墙上挂着周旋、胡蝶……的明星照。吧台旁放了一台超大屏幕的背投式电视,这里会不间断地播放经典老片--从默片时代到三四十年代的国内和好莱坞的经典影片,客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点播。二楼引人注目的要算屋子正中那架很令人好奇的8毫米的德国电影放映机,甚至它还能担当放默片的职责。临窗边翻阅着老申报和老良友影印本,边欣赏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悠悠风情,感兴趣的话还有机会在专柜内看到陈列着的老牌影星赵丹的山水墨宝和袖珍小生顾也鲁回忆与周旋搭档拍戏的手稿等。三楼,原本是个阁楼糊满老申报的墙壁和深橄榄绿色调互相映衬,一个低矮的大圆桌,由古老的木轮车的木轱辘搭制而成,吸引着不少猎奇怀旧的客人。坐在"老虎窗"前,窗外就是朝花夕拾楼、夕拾钟楼和稍远处的白公馆、汤公馆、孔公馆还有鸿德堂……如果你沉湎在怀旧或思念的情愫中,如果你希望借着电影的魔力,让思绪回到某个刻骨铭心的旧时空里,你的选择就是坐在底楼的老电影咖啡馆的店堂里。整幢楼里低徊轻响起耳熟能详的老歌,飘渺浮动的浓郁咖啡让人陶醉。


多伦路135弄景云里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横浜路35弄  景云里 石库门里弄  1931年  砖木三层  32幢  2400平方米

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柔石、周作人等一大批文化人就在这附近相邻而居,从事创作、编刊等文学活动。在景云里这个方寸之地,鲁迅创作了大量的杂文;茅盾写出了一时令洛阳纸贵,满城争读的《蚀》三部曲;叶圣陶创作了他的扛鼎之作《倪焕之》;柔石写成了《二月》……一时间景云里成了进步文学的发祥地,万众瞩目精神家园。


多伦路145号中华艺术大学学生宿舍现左联纪念馆

多伦路145号约建于1920年,是一栋仿英国安妮女皇复兴式样,表现为维多利亚时代后期(1837~1901年)安妮女王复兴风格。该宅坐北朝南假三层,砖木结构,西式花园住宅。这类外廊式建筑是上海开埠至20世纪初,最先引入沪埠的一种西洋建筑。其特征注重装饰,追求色彩与材料的肌理效果,出现了红砖清水墙或者用不同色彩的砖砌出线条的手法。该宅外廊的立面构成,由连续的列柱转化为连续券,进而发展为连续的券柱式构图,并出现了多种券式的混合使用。该宅曾为左翼中华艺术大学学生宿舍,1989年为左联纪念馆。


多伦路145号.中华艺术大学宿舍旧址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9945190000035多伦路145号住宅 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面积 
多伦路163弄  余庆里  旧式里弄  1922年  砖木二层  10幢  750平方米 
多伦路177弄 明德坊  旧式里弄  1924年  砖木二层  26幢 1750平方米 


 多伦路189号赵世炎旧居被捕处
赵世炎(1901.4.13-1927.7.19)重庆酉阳人。1915年赴北京求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次年赴法留学,参与创办中国共产党旅欧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在胡志明介绍下加入法国共产党。1923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次年回国,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地委委员长,同年12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常委。1926年被派往上海与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留在上海从事秘密活动。7月2日,在虹口住所被捕。7月19日,在上海枫林桥被处决。赵世炎妹妹赵君陶,嫁给烈士李硕勋,其子即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赵世炎是李鹏的舅父。


多伦路201弄双庆里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多伦路201弄  双庆里 旧式里弄  1931年  砖木二层 8幢  5300平方米

多伦路201弄4号新中国剧社旧址
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杜宣、许秉铎等人于同年秋在桂林组成。1946年秋,剧社一部分在汪巩率领下,以新中国剧社名义去上海。在将近7年的演出活动中,剧社共演出了将近50个剧目。这个剧社主要领导人是杜宣、瞿白音、汪巩等。

多伦路201弄89号郭沫若旧居

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乐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郭沫若早年赴日留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1937年抗战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文艺界联合会主席,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京逝世。根据郭沫若的遗嘱,骨灰洒在山西昔阳大寨的梯田中,大寨专门为他建了纪念碑。


多伦路201弄原中华艺术大学校址、左联会址
1924年建造。1925年上海艺术大学发生风潮,同年12月28日,一部分教职员在陈望道、陈抱一、丁衍镛等组织倡导下,退出上海艺术大学而创办中华艺术大学。这是一所富于新兴气象的学校,学校不设校长,陈抱—担任主任委员并负责美术方面教学。1929年秋,首届师生成绩展览会在四川路青年会举行。该校此后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中心。1929年进步戏剧团体上海艺术剧社在此诞生。1930年2月进步美术团体时代美术社成立后会址设于此。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此举行成立大会。1930年8月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成立后的总部也设在这里。该校是年停办。该建筑整体形态采用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城市住宅形式,局部处理使用简化的古典建筑语汇。沿街一面山墙立面呈曲线形,带有欧洲传统住宅特征。


 多伦路208号陈仲篪公馆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广东人陈仲篪建造。建筑外观为欧洲文艺复兴样式。西立面主入口门由四根简化的爱奥尼式柱子支撑,二层露台围栏处理呈几何化特征。北立面窗装饰以古典样式,北如中门头带有层层叠涩的砖砌拱券明显受罗马建筑的影响。


多伦路210号白崇禧公馆现411医院康复理疗医学中心

白崇禧寓所原由广东中山商人唐林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所建、为典型的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典雅、气势恢宏。整个建筑平面成凸字形,四根白色巨柱为变形的科林斯式,巨柱雕刻精致。抗战时被转卖给日本人,抗战胜利后曾为白崇禧寓所,人称“白公馆”。现为411医院康复理疗医学中心。
白崇禧(1893—1966年)广西临桂人,回族,毕业于保定军校,与李宗仁合称“李白”。陆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失败后退撤台湾。白崇禧娶妻马佩璋,两人共有10名子女。1962年12月4日,马佩璋病逝。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于台北逝世,安葬于台北六张犁回民公墓。死后身体发绿,口吐白沫,床单撕破多处,可能是蒋派特务暗杀白崇禧,死因至今是个谜。


多伦路215号花园住宅

多伦路215号汪伪行政院院长梁鸿志旧居曾为中共四大陈列馆
1924年由广东商人李观森建造,后曾被汪伪南京维新政府行政院院长梁鸿志和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侵占。该住宅外观呈高坡屋顶,红色鱼鳞瓦屋面,简洁的门窗及布置于平面一侧的塔楼等反映出西班牙建筑特色,门廊、二层露台和塔楼底层设有仿古罗马陶立克式的柱子。曾为中共四大陈列馆。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多伦路236弄  纪家花园 新式里弄  1918年  砖木三层 15幢  2200平方米


多伦路240号


多伦路250号(孔祥熙上海别墅之三…

多伦路250号孔祥熙公馆
1924年建造的具有浓厚伊斯兰情调西班牙风格的砖木结构2层楼住宅,孔祥熙这幢住宅在正门入口及弧形外墙的窗框间都有带马蹄形连续拱的图案,图案中没有人及动物造型,这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图案。在室内外墙面上使用釉面墙砖,屋顶有两座马蹄卷四方亭,原亭上有圆顶。孔祥熙上海的四处旧居之一,另三处在东平路、虹桥路、永嘉路。
孔祥熙(1880-1967年)山西太谷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中国“四大家族”之一。早年经营钱庄,1901年留学美国。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1948年赴美定居。1967年病逝于纽约。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多伦路257弄  燕山别墅 新式里弄  1938年  砖木三层 28幢  2800平方米

多伦路257弄34号鹿地亘旧居

鹿地亘(1903—1982年)日本进步作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他是日本无产阶级艺术联盟的骨干人物。“九·一八”后,他发表了许多反战言论,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迫害,1935年流亡到上海,与宋庆龄、鲁迅等都有往来。鹿地亘,著名的日本反战领袖和他领导下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由周恩来陪同,在桂园单独接见了鹿地亘夫妇,作了长时间的交谈。毛泽东盛赞日本反战朋友的出色工作,感谢他们为中国人民神圣的抗战作出的特殊贡献。抗战胜利后,鹿地亘于1946年6月回到日本,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直至1982年去世。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9945190000094 鹿地亘旧居民国 四川北路街道

(0)

相关推荐

  • (15)天潼路上历史建筑

    天潼路位于市区中部,跨虹口.闸北两区.东起黄浦路,西至浙江北路.长1600米,宽7.0-22.0米,车行道宽5.0-13.0米.清同治三年(1864年)前筑,名东唐家弄,由唐家弄衍生,别名顺大弄.民国 ...

  • (17)东汉阳路219弄昔日的“虹口老街”

    "虹口老街"属历史习称地名.又名:"沙虹老街.里虹口老街.里虹桥老街.老街".即是现东汉阳路219弄,位于本区南部虹口港东侧.清嘉庆年间<上海县志> ...

  • (35)黄河路132弄恊和里

    黄河路132弄恊和里 (2017-09-04 18:30:17)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分类: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域恊和里位于牯岭路黄河路132弄,建筑外墙以灰色的清水砖墙为主,砖木三层石库门结 ...

  • 行文如刀 笔墨诛心 速写鲁迅先生一众友人存在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三十年代是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但是也是个文化辉煌的年代.尽管当权者飞扬跋扈,但是文人斗士却机智潇洒,硕果累累.动荡的时代,并未阻止他们高华深远的文思,如歌般动人的言辞和字句,已经镌刻在本民族记忆的深处. ...

  • (27)长寿路上历史建筑

    长寿路跨静安.普陀两区.东承天目西路,西接长宁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筑,以19世纪英国驻上海.厦门.广州等地领事名命名劳勃生路(RobisonRoad),民国32年(1943年)以四川长寿改 ...

  • (27)安远路188弄金城里

    安远路188弄金城里,紧邻玉佛寺,1936年金城银行建造的职工住宅.金城里为新式里弄,坐北朝南,有砖木结构三层楼房9幢,砖木结构二层楼房1幢,呈"丰"字形布局,总占地约8000平方 ...

  • (35)天平路上历史建筑

    天平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肇嘉浜路.长1090米,宽13.0-20.0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筑,以法国旅华耶稣会主教命名姚主教路.1943年以广西天平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南洋模范中学. 天平 ...

  • (35)石门一路251弄中西式住宅

    沿着石门一路239号原孚同大戏院遗址进入往西,走到底是一幢中西式二层洋楼,较宽大的三开间,有局部假三层,二层前楼阳台宽畅.两厢向前突出呈梯形状,南立面似西洋装饰花雕,客厅和前楼是中式落地木制小格长窗. ...

  • 1029上海行·山阴路

    百年老街道山阴路所以有名,其一是因为这里曾留下了太多文化名人的踪迹,成就了太多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二是这里的民居集中了丰富的建筑样式和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令许多专家学者赞叹不已. 山阴路原 ...

  • 百年建国西路,优雅低调的老上海风情

    建国西路是横跨上海徐汇区和黄浦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东起瑞金二路接建国中路,西至衡山路接广元路,全长2.5公里,宽14米到20米.在原上海法租界内的众多网红打卡地中(比如武康路),梧桐掩映的建国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