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知多少?弄懂四点,助您轻松运营!
本期内容:知识付费知多少?弄懂四点,助您轻松运营!

知识付费这个话题炒了很多年,知识付费这个商业模式可以把他简单理解为中年人的焦虑症,总是强迫自己学习一些有用或者没用的东西,认为扩大自己知识面丰富自己的阅历是人到中年以后必须做的一件事,有钱就行万里路,没钱就读万卷书。知识付费对于中年人来说就像,传销对于年轻人,保健品对于老年人,戒不掉且有瘾。
隔三差五,估计很多做新媒体或者运营的同学,朋友圈就要被一波"知识付费”的海报刷屏。比如之前的新世相的、网易戏精的,联生活周刊的等等。
而大家也都知道,这种知识付费+粉丝裂变的运营玩法基本上都有着病毒式传播的转发分成机制在里面,看似是非常简单,每一次刷屏,都是动辄涨粉1天涨粉4W、2天涨粉10W。
看得人是激动不已,心里痒痒......
关于知识付费的好坏有用没用,祝 子本身不想过多的评价,一些你认为有用的知识有用的资料花钱买就好,觉得没用划过就好。本文只想告诉大家那知识付费应该怎么玩?如何快速来搭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付费运营体系。
下面就说说在祝子看来只有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群定位
二、知识付费的传统玩法与现在+粉丝裂变运营玩法
三、知识付费系统的快速搭建与变现
四、知识付费的新机会在哪里
1、人群定位

知识付费消费的主力军一定是20-50岁的人群,太小不具备判断能力,一般都是家长帮孩子做决定,十八岁以前基本不会自主做任何决定。稀里糊涂选学校,稀里糊涂选专业的人数不胜数,手机拿出来就害怕被老师没收,更别提选择了。即使要做K12的知识付费,那么你的产品设计也一定是针对学生家长的,让家长觉得你的产品对他孩子有用,你的成交率会更高。
超过五十的人群基本就得过且过了,混日子退休出去玩的占大多数,大部分老年人要么帮孩子带孙子,要么就是报老年团出去玩。中国老人,中国大妈显然不是知识付费的核心群体。
产品定位一定要准确,要懂得取舍,你的产品一定不是所有人都是受众。如果所有人都是受众那么你的产品意味着所有人都没用,知识付费也一样。针对某一个领域来做相对容易一些,你的内容为某一个群体服务更容易快速变现。
2、知识付费的传统玩法与现在的玩法
传统的知识付费玩法很单一,一本书写得好去找出版社弄版号。自费也好或者出版社给你解决也好,你的内容只有一本书那么多。
现在的知识付费能给的内容那是相当的多,基本都是按年会员或者终身会员来付费的,有免费的有付费的。大部分的知识付费平台内容都是属于大而全的那种,当然也有一些个人讲师开的培训课程线上的付费课程加强个人IP为主。
这种线上的平台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市场行为,或者人脉资源什么的,完全就是凭市场行为,你做的好不好?能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还有你的宣传是不是能够跟进。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市场,这个就是线上知识付费比传统的知识付费有魅力太多的原因。

下面我们再说下粉丝裂变玩法,其实不管怎样玩,都是那几个套路,下面总结了12种玩法:

3、知识付费系统的快速搭建与变现


四、知识付费的新机会在哪里?
当然,还是那句话,潮水退去之后就能看到谁在裸泳。
资本催动下的任何一个新兴行业,最开始都难以避免蜂拥而入,深度试水之后会淘汰绝大部分跟风的人,但最终会有好的平台与产品沉淀下来。
不过有一点仍然是乐观的:虽然开放上架课程的平台已初现颓势,但那些用户画像(需求)清晰,产品品控严格的闭环平台基本都成功了,甚至已经成为独角兽,或者正在奔向独角兽之路上。
从长期趋势上看,越来越多的平台也会意识到品控的价值。
想在这个行业获得不错回报的讲师,也需要对内容产品有所敬畏,具备最起码的死磕精神。
你看到的,未必就是世界发生的!
以上是关于知识付费运营的看法与建议祝子就分享到这里了,有任何问题,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