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何以被誉为《春秋左传》的集大成者?

(0)

相关推荐

  • 宋代雕版印刷对诗文注释的影响

    作者:刘美燕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0日 06版) 关于雕版印刷术产生的年代,学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是其在宋代的繁荣却毋庸置疑.雕版印刷对宋代社会.文化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如教 ...

  • 《读书》新刊 | 罗丰:考古材料的主观与客观

    编者按 <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成名作,出版六十余年来影响巨大,本文除了细述这部书的撰写经过,还重点评述了书中广征博引的注释.<白沙宋墓>中几乎所有的长篇注释都可以作为短文来读 ...

  • 《史记》三家注,理解《史记》的三把钥匙

    大家好,我们的用智能引领快乐走进新的领域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在史学界和文学界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

  • 林辰:精当的意见、谨严的学风

    林 辰 叶圣老审阅鲁迅著作注释稿述例 径启者:嘱看<彷徨>注释稿已经看完,今将鄙见之记录十六纸寄上.仍如以前几回所说,未必都对,务恳斟酌采纳.收到之后,请赐一复信,俾得放心. 叶圣陶启七月 ...

  • 名家谈 | 杨伯峻:孔子思想体系的渊源

    新专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反映孔子思想的基本文献.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诸多方面,对当代治国理政.社会文明进步具 ...

  • 《论语》译注中,杨伯峻、钱穆、李泽厚、辜鸿铭还是南怀瑾哪个好?

    孔子在世的时候一心想"克己复礼",这是他的理想和一世苦心奔忙游说的精神目标.他的言论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阐发的,涵盖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目的是树立一种治国的思想,这些观点也必 ...

  • 直播预告 | 张继海:解码杨伯峻《论语译注》

    杨伯峻的教育背景.治学特点和主要成就有哪些?他为什么要写<论语译注>,过程是怎样的?作为语言学家和经学家,杨伯峻对<论语>的翻译和注释有哪些特点和过人之处?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 ...

  • 杨伯峻译《论语》

    ​2020.10.28 卫灵公第十五 (23-29) 杨伯峻 译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 ...

  • 春秋左传注—桓公七年(1)

    本节主要讲桓公七年,<春秋>记录的事情,春天,用火焚地,驱赶野兽,方便打猎. 夏天,穀伯绥和邓侯吾离分别来朝见鲁桓公. 说句题外话,如果没有<左传>,加以解释,仅仅凭<春 ...

  • 美协画家杨方舟,酷爱画鹰,被誉为亚洲鹰王

    画家杨方舟,字自然,安徽合肥人,原名:杨志刚,后奉师命改名为方舟,当代实力派写意画家.书法家.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绘画,1984年安徽大学艺术系高研班毕业,师从著名国画艺术家齐白石入室弟子赵景菴老 ...

  • 他无一纸文凭,何以被誉为“三百年才出一个的大师”?

    他是中国现代久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他是一代宗师陈寅恪. 他终身连一张过硬的文凭都没有,历史 ...

  • 杨广与杨暕:亲生父子何以形同陌路

    少年得志 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皇次子晋王杨广和王妃萧氏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 杨广的长子叫杨昭,这位次子则取名叫杨暕. 杨暕九岁时作为皇孙受封豫章王,成年后学习经典和历史,还善于骑射,可谓文 ...

  • 越剧《杨伯林休妻》宁波百芳越剧团_标清

    越剧《杨伯林休妻》宁波百芳越剧团_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