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的五年

(本文字数4307,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我侑来了,这是我的第36篇原创

01

此起彼伏的浪拍打在船板上,船老大立于船头,手控制着船帆,不断地迎着风浪调整方向,随后吆喝了一声:“都起来!我们到了!”

只见小小的船舱内,3个人各自卷成了一团,用麻袋编制成的行囊成了他们的枕头,地上满地的油污和海水掺在一起,散发出了阵阵咸腥又刺鼻的味道。

涤生其实没有睡,他根本睡不着,不像另外两个偷渡客一样,他们本就无依无靠,去哪儿都可以。

涤生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甚至已经开始懊悔,懊悔自己当初辞职的决定,懊悔自己无法将生死置之度外,把妻儿丢下,但事已至此已然无法改变,只能顺势而为,先活下去,再思考以后的事。

涤生站了起来,却又立马跌坐下去,他摇了摇昏暗的头脑,吸了几大口空气,才稳稳地站了起来,涤生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虽然船老大给大家分了一些光饼,但奈何涤生就是没有胃口,空腹加上晕船,涤生感觉身体开始不受他的支配了。

但是就快到了,前面就是港口,已经稀稀落落的能看到一些渔民在海边打捞鱼货,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涤生终于感觉到饿了。

那是台南的一个港口,叫新营渔港,这是王之梁告诉涤生的接应点。

王之梁是涤生的结拜兄弟,也是警官学校的正职人员,涤生有八个结拜兄弟,都是警官学校的同事,包括之前说到的中科院教授,都是涤生的结拜兄弟,只是如今失联的失联,被抓的被抓,逃得逃,死得死,中科院的都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在当时,涤生唯一还能联系上的,就是跟着学校撤退的王之梁。

跟着学校撤退后,王之梁名正言顺被分配了职务和工作,就在台南的新营派出所,据说官阶挺大,具体是什么,就不清楚了,他信中告诉涤生:“不论怎样,赶紧想办法来台湾,我在台南新营任职,我能帮你!”

02

终于下了船,涤生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身后就是祖国,此时正在炮火连天,而自己终于逃出生天了,在这个与世无争的小渔港边,看着喜笑颜开的渔民们用道地的闽南话互相交流,涤生如释重负的吐了一口气。

涤生拿了块帕子,在海水边,一点一点的擦拭身上的污渍,虽然味道还在,但至少要让兄弟看着自己仪表端正的样子,涤生对此格外重视。

找了一个渔民,打听了一下派出所的位置,涤生就此开展了台湾新的人生之路。

台湾虽小,但各级部门,编制却很齐全,想来和之前被日本殖民过有关,涤生来到了警局前,没有破破落落的样子,反而大气十足,里面的警察都是工装整齐划一,警卫各司其职,有巡视组,内勤组,出勤组,接线组等等。

涤生来到警务室,和一个警卫问道:“请问,王之梁警官是否在此?我来找他有事。”

警卫看了看他的行头,还算整齐干净,便问到:“你从哪里来的?找王所长什么事?”

涤生一愣,不得了啊,这兄弟竟当上所长了,赶忙把怀里的书信拿出来递给警卫告诉他说:“这是王所长的书信,你拿去给他看就知道了。”

警卫看看他,看看信,没有拆开,起身说道:“你等会儿。”

不过片刻,便看到一个和涤生差不多高大的男子,连官帽都忘记戴就急匆匆的跑出来,后面跟着好几个持枪警卫,还以为是出什么大事了,所长从来没有过这样慌张急切的样子。

王所长都顾不上后面这群小兵了,看到涤生后,他停下了,双眼瞪得大大的,嘴唇微微的发着颤,随着眼泪夺眶而出,老王直接大喊一声:“老徐!真的是你!”

在这个患难交加的年代,本以为同在警校,八兄弟能携手闯出一片大好前程,却因为站错队,导致了全盘皆输,如今在这个波折的时代,能够平安活着,就无比幸运,更何况是重逢,就像涤生也无数次想着和远在大陆的妻儿重逢一样,这是如此难能可贵的羁绊。

兄弟相见,此时无声胜有声,王之梁和涤生拥抱了许久之后,带着涤生去到了他的办公室,一边说还一边呵斥着持枪护卫的小兵们:“你们都散了,还有你,把摸着枪杆子的手给我拿开!没看到是我好兄弟吗!以后他也是你们的长官,还杵着干啥?搞点吃的去啊!”

涤生此时端坐在椅子上,听着王之梁说着回来后的事情,他说:“哎,涤生啊,你就应该和我们一起跟着警校回来,你看我有了职位,能养家,老婆也安定了,对了,再过两个月,我的第一个孩子就要出生了。”

涤生面露悲伤,双手紧紧的握拳,他恨自己的错误决定,恨自己的无能为力,也恨自己现在的无可奈何...

王之梁见状后马上说起:“老徐啊,你别想太多,你老婆孩子肯定会没事的,现在你得先把你自己安顿好,这边我会去和上级请示,看看能不能给你安排个职位,毕竟上面还是有人知道你的。”

“但你可别着急,毕竟你不是跟着正规军回来的,反正在你恢复职务之前,你哪也别去了,就在我家住着,咱们这里庙小,给不了什么好条件,但吃穿至少都是有保障的,以后我们一起打拼,一定会闯出名堂的!”

就这样,涤生住进了王之梁家,王太太很是贤惠,家里虽简陋,但却干干净净,有条有理的,即便吃的粗茶淡饭(当时条件也就只能这样而已),但对于涤生来说,已经是幸福无比了。

03

此后五年,涤生就住在王之梁家,吃穿用度都是王之梁帮衬,但涤生也没闲着,在家里帮忙做了很多的事情,尤其在涤生住进来两个月后,王太太生了一个女儿,看着这个白白胖胖的女娃,涤生触景生情,想到了老婆和她肚里不知是男是女的孩子,从此便将王家大女儿当成亲生孩子一样的抚养。

其实涤生和淑鸣在一起时,就倍受褒奖了,每每提起涤生,没有一个人不竖起大拇指赞叹,涤生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个勤劳能干的人,据说淑鸣还在娘家时,家里的厨房年久失修,灶台都垮了,涤生回来时,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独自大干三天,最后一间亮堂堂的新厨房和坚固无比的灶台就搭起来了。

在王之梁家也不例外,凡是所有家事,没有一样是涤生不会的,再加上涤生视孩子如己出,王之梁每每回家,都是感叹又感动:“涤生不是父亲,但更甚父亲啊!”

还有涤生很重情义,很守原则,试想,王之梁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孩子才呱呱落地,家里就涤生和王太太共处一室,照理说这种情况,大家都是要忙着避嫌的,但涤生无处可去,寄人篱下的他,此后五年,竟没有传出一丝一毫的闲话八卦,由此可见涤生为人之正派,心性之坚定。

朋友妻不可欺,这句话在涤生这,可不是说说而已,他为人就是这样,不越界不逾矩,曾经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涤生迫不得已和王太太同盖一条被子,都这样了,还一点事都没有发生,由此可见涤生之人品。

但王之梁的性格和涤生就是截然相反了,官越做越大,加上生性风流,每天应酬不断,王之梁回家的时间都是屈指可数,要不是有涤生在,王太太独自带娃没人帮衬的情况下,非得闷出抑郁症不可。

帮涤生恢复职务,一直是王之梁心头上最重要的事,虽然他风流,但这结拜八兄弟,皆都是重情重义之辈,王之梁也非常感谢涤生在家的这段时间。

要知道,家宅安宁,才是一个男人可以冲锋陷阵的前提。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熟悉这段往事的人,每每提起涤生时,最多的一句话描述就是:“涤生一天三包烟,经常会看到他在路上来回踱步的走,看起来很焦躁,连半夜都出来走。”

我想,这是思念作的祟,涤生看着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哪怕兄弟风流成性,但至少一家人是在一起的,而他的老婆孩子呢?生死未卜,现在何方都不知道,当时都还是寄信,信件一来一往,时间都过去多久了,更何况,涤生也许再也收不到回信了....

涤生的父亲被二哥怂恿,抛弃了淑鸣,涤生在台湾落脚,淑鸣却还在破瓦房瑟瑟发抖,即便后来回娘家了,但两岸封锁了,信又寄不出去了,何谈彼此联系?

这也是为何涤生再回到台湾后,一直未能和淑鸣联系上的原因,涤生被父亲蒙在鼓里,而等淑鸣安定好,能找涤生时,信又寄不出去。

都说两岸姻缘一线牵,但这根线若断了,由谁来牵呢?

涤生后来是肺癌死的,这种病死亡时很痛苦,这个过程我后面会详说,只是让大家知道,涤生抽烟抽的有多重,焦虑就有多重,对亲人的思念就有多深。

04

王之梁总共有五个孩子,涤生帮到第几个,我就不知道了,但从涤生死后,王之梁对待涤生遗孀犹如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我就猜到,涤生应该付出了很多很多。

时间来到1954年,王之梁兴冲冲地回来,告诉涤生说:“有着落了,上面同意你恢复职务,回到咱们警校的编制了,这下你可以开始大展身手了!”

涤生刷的一下站了起来,两手紧紧的握着老王的手,老半响才说道:“好,好,辛苦老兄了。”

"编制恢复了,但上面说你在新营,就先从新营开始吧!我这就回去给你下达通知,哈哈哈,咱们徐警官回来啦!!"王之梁边笑边说,又急匆匆地走了。

“等通知下来了,我就会恢复官职,到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宿舍了,不用在寄人篱下了,”涤生感叹道。

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下达通知,分派职务,王之梁在总局,涤生在分局,相隔不远,但以后要在见面肯定不会如此频繁了,一切即将从头开始!

涤生收拾好了行囊,当晚和王之梁一家在一起,涤生很感谢这五年王之梁对他的照顾和提供栖身之所,王之梁也感谢这五年时间,没有涤生,他的家宅不会如此和谐安宁。

这一晚,两兄弟不断地推心置腹,互诉衷肠,虽然不同住了,但心是在一起的,两人没有给与什么承诺,因为对于生死之交,不需要诺言,只要需要,我就会来到!

五年,整整五年,涤生透过兄弟帮忙,终于站稳了脚跟,而从这开始,和王家的故事暂告了一段落,后面将迎来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呢?

05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接下来涤生的故事,将会从1954年直接跳到1962年,这中间8年,涤生在哪里,做了一些什么,都没有资讯留下来。

其实就连今天这一篇的内容也是拼拼凑凑的,我文中运用了比较多的心情和生活的描述,来带过这五年的时间涤生的转变,因为若要细细说起发生了些什么,我也无能为力,毕竟资料有限。

也许等我回台湾时,我还能再去探访外公的这些亲友,再看看有没有机会来把故事补齐吧!

也和大家说声抱歉,因为我若不是在采访,就是在等待采访的途中,写故事,不单单只能从一个人的口述视角来写,我需要更多了解涤生的人,拼凑之后选择一条我觉得最符合发展的主线。

未来还是不能保持频繁更新,其实就连现在,我对于外公的自传能否出书都已经没把握了。

所以文化传承才是一个人能够留存于世,能否被记住的最大宝藏,我在大陆十几年,接触了很多生命故事,但很多人也都是因为失去族谱,导致先祖们的事迹全部烟消云散,再也找不回来。

但只要心中有家族,就要相信冥冥中一定会有一股力量带着我们前进,所以我会一直写下去,涤生的故事,目前预计最多五集。

谢谢大家的小皮鞭催促和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