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笔记|《好了歌》蕴含的虚无思想在《玉茗堂四梦》中有迹可寻
相关推荐
-
红楼梦诗词联句的解读与其他
红楼梦诗词联句的解读与其他 (1至3回) 文/吴仕钊 图/杨和 最近给孙子购回来一套<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该书用儿童口吻,颇有通俗气息.给孙子后,一次在家里吃午饭,孙子在听大人的交谈中 ...
-
贾宝玉为何要摔“通灵宝玉”?
贾宝玉为何要摔"通灵宝玉"?这还得从头说起. 一是这"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被剩下后,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因羨慕人间繁华,要到红尘 ...
-
段江丽:往生天界的两位祖宗——贾演与贾源(红楼人物家庭角色论之一)
关于封爵制度.中国从商周开始,就有了封爵制度,爵位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礼记 ...
-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073:第五回精读⑱
073 第五回精读⑱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在警幻仙子的开导下,贾宝玉和兼美可卿体验了一番男女之情事,用现在的话说这其实就是贾宝玉的"性启蒙"."兼美可卿" ...
-
读红笔记|《红楼梦》与扬剧
<红楼梦>与扬剧 张桂琴 扬剧也叫维扬剧,是江苏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以古老的花鼓戏和扬州香火戏为基础,并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融汇而成.扬剧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
读红笔记|红楼处处《牡丹亭》
读红笔记|红楼处处<牡丹亭> 张桂琴 汤显祖曾在<七夕醉答君东>一诗中感叹没有人真正领会<牡丹亭>的"意.趣.神.色":"玉茗堂开春翠 ...
-
读红笔记|薛宝琴笔下“桃叶渡”今在吴敬梓故居
薛宝琴笔下"桃叶渡"今在吴敬梓故居 张桂琴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薛宝琴<怀古绝句十首>其六: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 ...
-
读红笔记|巧姐的判词、在前80回的主要出场以及她的结局
巧姐的判词.在前80回的主要出场以及她的结局 张桂琴 <红楼梦>未完,疑问多多.如,巧姐在前80回里几乎没有什么"戏",且还没有长成,还是一名幼女,却被列为正册十二钗之 ...
-
读红笔记|金陵十二钗 ——梦里裙钗落花立微雨
金陵十二钗 --梦里裙钗落花立微雨 张桂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著作,包含了服装.诗词.书画.戏曲.民俗.谜语等传统文化内 ...
-
读红笔记|《红楼梦》与南京,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红楼梦>与南京,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张桂琴 一.<红楼梦>中关于南京的片断 [第二回]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 ...
-
读红笔记|林黛玉的消亡
林黛玉的消亡 张桂琴 一直以来,都是喜欢聊轻松一点的话题.死亡,意味着生命的消亡,个体的流逝,这个话题好沉重. 其实,有生,就有死,"生"和"死"是生命的两个终 ...
-
读红笔记|林黛玉的美,是惊鸟之美
林黛玉的美,是惊鸟之美 张桂琴 <红楼梦>中,我个人觉得,林黛玉的外貌描写最为成功,给我的印象也最深刻. 曹雪芹并没有直接描绘林黛玉的外貌.林黛玉的美,而是采取侧面展现的方式来渲染她的美. ...
-
读毛选笔记:虚怀应物,实事求是
虚怀应物是为人处世的修养和态度,实事求是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 虚怀应物 真正虚怀应物的人,既不高估自己,也不轻视别人,更不执迷诸相.这正是我们常说的"空杯"心态. 对待自己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