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疑难病怎么治?这几首方子助您一臂之力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的“牛皮癣”范围。本病初起多为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或外来的机械刺激所引起;病久则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
该病病情随情志因素而增减,且多复发。好发于颈部、肘窝、腘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处。
“四弯风”,即长在手足弯处皮肤的神经性皮炎,局部常表现为皮肤增厚,干燥脱屑,奇痒难忍。邹老认为多属风湿热邪、虫毒滞留肌肤所致。以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之法治之,常用苦参、地肤子、全蝎、僵蚕、黄柏、桔梗、甘草,水煎内服。外用核桃枫子药膏(核桃青皮、大风子、水银)涂擦局部。一般可于两周左右缓解。
湿疹由多种内在和外界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急性阶段以瘙痒性红色丘疹、丘疱疹为特点,慢性阶段则常以浸润肥厚和苔藓样变为突出表现。属于中医“湿疮”范围,急性期以湿热为主;亚急性多与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有关;慢性者因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于濡养而成。
邹老治疗亚急性、慢性期瘙痒明显的湿疹患者,常用全蝎、地龙、僵蚕、蝉蜕、地肤子,组方名为“地龙全蝎汤”,煎水内服。同时用芒硝60g(化入),黄柏30g,苦参30g,雄黄10g,花椒10g,千里光24g,蛇床子15g,名“芒硝浴疹汤”,煎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有清热消疹,解毒止痒的效果。一般可于1周左右缓解。
在青霉素广泛应用于梅毒治疗之前(1943年以前),汞剂一直是欧亚各国医生治疗梅毒的有效药物,明代医家陈司成所撰《霉疮秘录》(1632年)中就详细地记载了运用汞剂、砷剂治疗梅毒的方法。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的400余年中,明代中国对梅毒的认识和治疗水平都是最高的,连日本人当时都在借鉴陈司成的治疗经验。
邹老在这方面也积累了较独特的经验,虽然现在已经不用汞剂治疗梅毒了,但随着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担忧,加上现在没有任何医生有此体会了,故弥显珍贵,仍然将其核心内容作一简单地介绍,以供研究之用。
[外用方]
银粉散:纹银9g,水银7.5g,将纹银在高温下熔化,加入水银,熄火冷后杵为细末,加入朱砂末4.5g,铅粉21g,轻粉7.5g,冰片6g,麝香1g,混匀后杵细。外撒局部。
[内服方]
三仙丹:水银30g,火硝30g,白矾30g,研末,加入容器中密闭加热升华成红色丹剂。每周内服1次,1次服0.01g。一般梅毒轻症1次即愈,重证2~3次也可缓解。
服用丹药后若出现口腔溃烂之副作用,可用土茯苓30g,金银花30g,生甘草30g,青黛15g,儿茶15g,马勃15g,柿饼60g。煎汤,轻者漱口即可,重者内服。
汞剂对梅毒螺旋体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是中医“以毒攻毒”法则的具体应用,邹老曾用此法解除了不少梅毒患者之疾苦。临床上只要严格控制剂量,正确掌握使用方法,虽为有毒之品,然“有病则病受之”,邹老在所用病例中尚未观察到发生中毒反应者。
本文节选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邹学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