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时光 丨都市的烟囱 曾经的辉煌

作者:曹进

题记:

留意城市的花开花落,才会活得心如止水、胸如大海。

乘公交车路过江北南桥寺,看见在林立的高楼间矗立着一个砖造的、带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征的红色烟囱,与这一带的风景有一点不同。而且,烟囱的下面还用围栏保护着,这是重庆通用机器厂撤迁后,在主城留下的一件遗物。

作者供图

她顿时点亮了我的思维,呼唤我的心灵努力去搜寻城市的过往,驱使我的双脚走进城市曾经的沧海桑田,去融进城市的历史脉络。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上海和南京都还是满目苍夷、百废待兴。重庆这被战争影响较小的城市,成为了共和国工业最为齐全的城市之一,小到铅笔墨水,大到汽车大炮,一应具有,当时有“南有重庆,北有沈阳”的说法。

重庆成为当时的国家最重要的两个工业城市之一,成为振兴新中国挑大梁的城市。

共和国的第一根钢轨,出自于重钢吐露滚滚浓烟下的高炉;新中国的第一辆天安门检阅的吉普车,出自于长安厂嘉陵江边冒着蒸汽的车间,还有重庆九龙电厂的两座姊妹烟囱,其中一座是240米的亚洲第一高的烟囱……

欧阳桦绘:重庆钢铁公司工业厂房建筑群

今天,我们的城市里很多烟囱都已经消失。嘉林江边重庆特殊钢厂的烟囱,曾经为抗战出过许多钢,用来造抢造炮,也曾经尽全厂电力冶炼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钢材(当时特钢用的电是重庆市的1/4,够吓人的吧)。重庆纺织一、二厂消失的烟囱,曾经为抗战出过士兵服和大量军需,还有西南制药厂和化工厂等等。

如今,走在灯火辉煌的滨江路,已经看不到一丝当年的痕迹了。也许,只有当年在这儿生活工作的上了岁数的人,才能在百转千回中偶尔想到那些当时的景象。

不久前,一个湖北汽车城的朋友问我,为什么重庆的长安汽车能风靡神州?就连重庆的许多本地人对这个问题也是不知所措的。其实,重庆历史上遗留的烟囱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对长安汽车今天的辉煌不会感到诧异的,因为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回归,一种传统的必然重现。

作者供图

在我的眼中,这些烟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业遗址或者冰冷的符号,她身后有我们城市曾经欣欣向荣的岁月,和远去年代的红红火火,她是一个时代,是一代人的记忆和文化印记。

我无法想象当年建造这高大烟囱的设计师,怎样熬更守夜、呕心沥血将它设计出来,也不知道修建她的人们,在当时简陋的工具环境下,花费多少个日日夜夜,度过多少艰辛才将她建成。但我知道她半个多世纪来的辛勤工作,日夜吐露出的浓烟,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的城市增添了许多高楼大厦和桥梁道路。

80年代的嘉陵江大桥

看着这些为城市留守住记忆的烟囱,我多么想听一听她倾诉曾经的奉献,闻一闻她身上沉淀的岁月的味道,看一看她承载的那些美好奋斗的记忆。人啊,有时就特别幼稚,许多事物情感只有在临别的一刹那,才感到她的伟大和自己的不舍。

站立在我们都市里矗立的烟囱下,我感受到一种过去的美,她烙印着都市少年的艰苦探索,她凝固着城市年轻的热血激情,铭刻着人们对过往前辈的崇敬,引导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后记:

退休了,靠一张公交卡、一个手机导航、一个廉价的单反,去渐渐走遍我的城市的大街小巷,历揽家乡的名胜古迹,行走在今天的阳光里,穿行在过去的时光中。面对昨日的历历艰辛和今天的琳琅繁华,不必到烟雨江南,这里有可留恋的曾经的烟雨。

在这里,可以幸福地张望日新月异的都市。在嘉陵江江边三月的阳光里,慢慢把我的花发染白;在三月的雨中的青石巷中,慢慢步履蹒跚;在夜晚滨江的灯火阑珊中,开心地渐渐老去。再回望人生的浪漫,摊开生命的画卷,荡漾起满心的欢欣。人生不虚,岁月不老。

图 王祥摄

(0)

相关推荐

  • 名家名作 | 刘贵高:重庆,那些散落的时光(组章)

    作者简介:刘贵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籍贯湖北阳新,现居浙江温州.作品散见<人民文学><星星><飞天><雨花>等报刊.著有诗集<夜行烛光>&l ...

  • 渝见(第四周)

    这一周的主题是半晴半雨 风已吹面不寒 毛衣穿不住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越来越多了 两会时光 宣传人像打了鸡血 脑洞大开 十八般武艺频频亮相 第一次云上听会 倾听人民的心声 表达人民的意愿 共筑美好的未来 ...

  • 山城之夜,看万家灯火 

    来到山城重庆,夜景是一定不能错过的,有"不览夜景,未到重庆"之说.赞誉重庆夜景的文字很多,不一一摘抄了,只写一段:重庆市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 ...

  • 重庆:嘉陵江边的憧憬

    重庆市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城市风貌独特,由此形成奇丽夜景.初夜山城,以繁华区灯饰群为中心,干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民居灯火为背景,层见叠出,构成一片高下井然. ...

  • 故城时光 丨 回忆我在重庆解放前后的一段日子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人民群众欢迎解放军入城 图源网络 重庆文化主题商店 第571个故事 迎接重庆解放 --回忆我在重庆解放前后的日子 口述:王远富 记录:廖明理 我因赞成共产党的主张,在 ...

  • 故城时光 丨 记忆里的花园坝

    储奇门车渡码头 作者:欧阳桦 重庆文化主题商店 第575个故事 记忆里的花园坝 作者:恽宏世 渝中半岛的储奇门码头,也许就没有储奇门有名气了.借码头之地营造的花园坝,当然更没有多少人知晓了.可是,对我 ...

  • 故城时光 丨 记忆中的江北老城

    重庆文化主题商店 第575个故事 记忆中的江北老城 作者:罗辑 我60年代末生在江北老城,住在美丽安静的江北公园,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快乐童年.虽然1980年全家搬迁,但江北老城的一草一木.彼人彼事仍然时 ...

  • 故城时光 丨 解放碑忆旧(上篇)

    重庆文化主题书店 第584个故事 解放碑忆旧(上篇) 作者:嘉陵渔樵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从南京迁来重庆,定重庆为陪都.1941年12月30日,在重庆渝中区的邹容路与民权路.民族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原名 ...

  • 故城时光 丨 老城澡堂子的记忆

    作者:蔺诗鹏 笔者注: 这篇随笔小文,从我们老城居民当年的生活细节入手,勾起我们那些记忆深处的点滴和怀想.还有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父子亲情却是那么的温暖,都是我的真情流露,相信也能勾起读者对老城 ...

  • 故城时光 丨 弹子石老街的回忆

    作者:时光里的读者们 时光君注: 这是推文<脱口秀 | 趣谈重庆大街小巷之弹子石老街>的一次有趣延伸,我们从留言区里挑选了三位粉丝的精彩留言,希望让弹子石老街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这些一个个 ...

  • 故城时光 丨三百梯的回忆与感怀

    作者:曹进 重庆是山城,自然是离不开坡坡坎坎的,歌乐山的三百梯就是留给人们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它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个地理位置,在我眼里,它是更能展现出重庆人的一种豁达.乐观,不惧山高路远.不畏坡高路陡的 ...

  • 故城时光丨​忆巫山(上)

    重庆文化主题书店 第597个故事 忆巫山(上) 作者:邵红峰 作者简介: 邵红峰,男,72岁.自由撰稿人,曾是重庆三峡文化研究会会员.重庆南岸作协会员.擅长写作长江三峡史话文章. 时光君注:本文是作者 ...

  • 故城时光丨​那小面(上)

    重庆文化主题书店 第599个故事 那小面(上) 作者:李秀瑜 中国人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南方的蔬菜和副食品丰富,餐桌上菜品种类繁多,故,不在主食上玩花样.北方人在主食上玩的花样就太多了,馒头.花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