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

  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从唐中叶至清末,它对中国古代教育、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如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书院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兼作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为书院,如:皇书院,在江西吉水县,唐通判刘庆霖建以讲学;松州书院,在福建漳州府,唐陈与士民讲学处;义门书院,在江西德安县,唐义门陈衮即居左建立,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梧桐书院,在江西奉新县,唐罗静、罗简讲学之处。

  书院盛于宋初。唐末五代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官学废弛,教育事业多赖私人讲学维持,宋初的统治者仍在忙于军事征讨,无暇顾及兴学设教,于是私人讲学的书院遂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教育组织。宋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宋初最著名的书院,除公认的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之外,还有茅山、石鼓等。这些书院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设置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后世认为这是受了佛教禅林精舍的影响。最著名的的书院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

  明末曾四毁书院: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御史游居敬上疏,指斥湛若水“倡其邪学,广收无赖,私创书院”。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1538)吏部尚书许赞以“官学不修,别起书院,耗财扰民”为借口,“申毁天下书院”第三次是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为了整顿吏治、整顿教育,遂以书院多无实学,且“科敛民财”为理由,封闭全国书院。第四次就是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拆毁天下书院,首及东林”。四毁书院的根本原因都是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一项政治措施。

  清初统治者鉴于明末书院“群聚党徒”、“摇撼朝廷”的教训,极力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才允许在政府严密控制下创建书院。清朝书院数量甚大,但除少数仍保留着书院讲学的传统外,多数同官学无大差别。清朝末年,随着封建制度的日渐瓦解,书院也江河日下虽有人采取多种变应措施力加挽救,终于收效甚微光绪二十七年(1901)谕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

  书院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值得认真加以总结。第一,书院的组织机构比较精干,一般只设山长(或称洞主、主洞)总理其事,规模较大的书院增设副山长、助教、讲书等协助山长工作。书院的主持人多数是书院的主讲,脱离讲学的管理人员很少。第二,书院是教学机关,同时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主持人或讲学者多为当时的著名学者,甚至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学派教学和研究的中心或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第三,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共同讲学,重视学术的交流和论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不仅师生共同参加学术争辩,而且常与地方上的学术活动紧密结合,使书院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第四,书院讲学实行“门户开放”,一个学者可以在几个书院讲学,听讲者也不限于本院生徒,常有慕名师而远道前来者,书院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方便。第五,书院比较重视生徒自学,提倡独立研讨,课程也较灵活,允许各人有所侧重,发挥专长。一般都以自修、读书为主,辅以教师指导,质疑问难。成绩考核多重平时表现,不仅视其学业,尤重人品与气节的修养。第六,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感情相当深厚。主讲书院的名师学识渊博,品德过人,并且献身教席,热心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学生是慕名师而来,能够虚心求教,立志成人,尊重教师。因此,中国教育史上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教学中体现得十分突出。第七,书院的经费多以自筹为主,有较大的自主权,常常组织师生共同管理或监督各项开支。经费重点用于教学和学术活动,其他杂项费用所占比重甚低。

(0)

相关推荐

  • 一文梳理|从藏书楼到治学之所,看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浮沉

    万历七年(1579年)正月的一个晚上,首辅张居正久久伫立窗前.外面刚刚下完一场大雪,北风呼啸着,檐角下悬挂着的冰棱正往下滴着水,一滴一滴的,飞溅在了栏杆上.他眉头紧蹙,手上紧紧攥着即将颁布的禁令,只见 ...

  • 漫话中国古代书院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为主,一般都建在山林名胜之地.从事书院教学的大多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著名学者.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它不仅对我国古代学术与教育的发展产 ...

  •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院

    . 时间:2020年1月24日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国际儒学联合会.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光明网 主持人:李兵(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嘉宾: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徐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 ...

  •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这实力让人不得不服

    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 书院在其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传承文化,教化后人. 在我国古代书院中,有四大书院比较出名, 它分别就是: 河南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山东的徂 ...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目前保存最完好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目前保存最完好 如今,人们提起古代四大书院,一般是指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东侧, ...

  • 盘点中国四大书院,看看古代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

    我国教育机构从春秋末期开始产生私塾,私塾主要是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简单来说它就是私人所办的学校.而书院则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我国四大书院一般指的是:应天府书院.岳 ...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墨香袭人

    书院里的每一块砖,都流淌着墨香. 我国"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 ...

  • 【公基常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公基常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 中国古代传统书院的发展与建筑特点

    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个朝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 书院的历史发展 "书院"之名最早出现于唐朝,由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演变而 ...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2020-03-16 07:00 来源:我们的精彩人生 书院里的每一块砖 都流淌着墨香 我国"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