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绕过去的魏碑名品《崔敬邕墓志》
对墓志书法,拟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学习、研究顶尖级别的十几品,撷英拾萃以润自己。其取舍标准是参考史上已有的定论,加上我个人的鉴赏而定的。墓志铭作为魏碑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气息高古佳妙,每件上品皆有独到之处,在浩翰的志铭中寻宝,不是件易事。而《崔敬邕墓志》,与《刁遵墓志》,刻石时间、出土时间大致相同,风格也有相近之处,我已写过刁遵的欣赏文章了,本不再写崔敬邕了。但经一番临习后,又觉得此志铭确有独到之处,不单独写上一篇,似乎说不过去。

史上对此志铭肯定多多,好评声不绝于耳,现列举几例。清潘宁跋记:“善鉴者评为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两碑之上。” 清杨宾《大瓢偶笔》说:“若《张猛龙》、《崔敬邕》碑,则精拔粹美,妙不可言矣。” 清何义门先生评:“入目初似拙丑,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等等,将《崔敬邕墓志》抬到魏碑一流的程度。

《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公之墓志铭》,亦称《崔贞公墓志》。此志铭北魏熙平二年(517)十一月刻。清康熙十八年(1679)河北安平出土。原石已佚,傳世拓本也十分稀少。上海正书局、日本博文堂、上海书画出版社有影印本。

此拓经反复临写后,确实感到不逊《刁遵墓志》与《李超墓志》。它在北魏后期墓志中,以其鲜明而独到的艺术特色,被众多学者及鉴赏家所青睐。

以已之见,此志铭突出的一点,乃是古意尚存,神韵毕现,衔接汉晋,雅逸生动。写手当然高明,刻手亦技艺超群,能把笔致笔韵在石上再现出来,不失雄浑又温和典雅,使石刻几成了“下墨迹一等”,我认为大多魏碑墓志难以望其项背。

崔敬邕家族地位显赫,世代为官,及至到他这一辈,仍官运亨通,受到重用。他去世后被赐封左将军、济州刺史,足以证明他一生的荣耀。可以想象,他的墓志铭决不会马虎。多少代多少位高权重者早已灰飞烟灭,而《崔敬邕墓志》得以千古流传,靠的是其书法艺术的高超。

先作整体观,全石书法笔笔不苟,方峻雄奇,用笔潇洒蕴藉,结字圆浑敦厚,章法庄重肃穆,够得上魏墓志的精品妙构。

具体言之:其用笔方圆兼融,笔致轻盈灵动,方笔露锋起势,横向顺势行走,中部加大力道,后部暗转笔锋,以俯势迴锋收筆。竖笔果敢延伸,至收笔时回锋顿挫,力含颖中。撇捺伸展,大开大合,稳中求进,大气雄强。真乃一横一竖中有俯仰提按,一撇一捺中现笔力功夫。线条细劲刚柔,主笔多用篆隶之法为之。古人讲用笔千古不易,此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结字中宫宽松而又不失严谨。合体字点画相互穿插,或取左低右高,或上宽下窄,使整个字气息相通。独体字多有变化,千姿百态,不拘一格。点亦擅变,小大粗细,以至偏移、错构,全随字势而设,成为一字的点睛之笔。
其章法横竖成行,字迹匀称,体势方正,既循界格又不所拘,大小参差,适意率性,既显庄重,又呈活泼,观之爽朗醒目,心胸壑然。

其气韵生动有致,雅逸飘拂似从笔端溢出:力欲发而未发,势未尽而不尽。其行笔起止的承接与呼应,特别是线条中段的坚实流畅,增加了线条线质的丰富表现力。此一点,也是我被感发的一个原因。
本文由侯和平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编辑:梁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