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镜任何电影都毫不逊色的荒原铁桥

新西兰的桥梁数不胜数,好看得并不多。

虽说大部分时间里新西兰政府的钱袋子并不算瘪,可都比较务(抠)实(门),绝不会闲得蛋疼大搞基础建设,能用的就凑合着用,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车不倒只管推,这样造就了不少年代久远的遗存,像欧斐这座铁桥,要是在母国估计早就拆过一百多遍了。

这座斜拉悬索铁桥有一些超现实主义的味道,主要体现在那几根石砌的柱子上,虽说建桥的时候水泥早就被发明出来了,可固执的kiwi仍然执着地选择了石头,那种有温度的建筑材料,时光荏苒,石头的表面发生着与时间相关联的渐变,恰如其分地彰显着年代的味道。

也许是经过的车辆过少,桥上连人行的路径都没有,要想徒步过桥就得倍加小心,一步三回首,提防着前后车辆,不过站在桥中央并不是最佳的观测点,桥一端的高处有块巨石,那里才是观桥最有利的位置。

每一个高度,看到的角度都会发生些略变化,一直登到最高的地方,中奥塔戈地区特有的黄绿颜色尽收眼底,克卢萨河滚滚而过,翠柳葱茏如烟,远山朦朦黛蓝,朱红色的桥体散发着迷人的色泽,相看两不厌,满是沧桑感。

超现实主义的走法是从欧斐小镇往桥走,车行处忽现高耸的土崖,颇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而狭窄的单向路蜿蜒而过,铁桥乍现眼前,无论从视觉还是从心理都是一个显著的变化,印象深刻至极。

心满意足往回走的时候,遇见一个洋人比比划划,意思是他注意到我站在巨石之上拍照的样子,真所谓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kiwi版本。天舒(微信号Jeffery0315)心领神会地抬起脚给他看看中国产的登山鞋,顺便给国货做个了现场广告植入,等信步回到停车的地方,回头望去那人也攀上了刚才天舒站立的位置,一览众山小(其实也没什么像样的山)式用镜头扫射着四方,看来我们都成为了彼此眼中的风景。

这座桥一点也不难找,就别再让我发位置啦,实在不行谷歌一下Ophir或者Omakau,一定记得当心往来车辆,安全第一!

前一篇:《贺岁片内外的克莱德小镇(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