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胡特咨询中的同理探索来学习《非暴力沟通》里的倾听和共情

NVC《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读本.分享思考


首先,科胡特是何许人也?为何要把他和非暴力沟通理论联系起来呢?我们先看看科胡特本人的介绍,他可是与著名人本心理学大咖卡尔.罗杰斯在同一时代哦!

科胡特 Heinz Kohut(1913.5.3—1981.10.8 ), 在维也纳获得医学学位,并在芝加哥大学接受神经和精神医学的训练。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讲授精神医学至1981年为止。他从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并在那里担任教职与训练分析师。身为许多专业论文的作者,寇哈特写过两本书。《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他曾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长(1964-65),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副会长(1965-7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的副馆长(1971-81),以及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他曾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勋章,与辛辛那提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科胡特的同理探索】

事情是这样的:著名精神分析大师,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科胡特一次在针对来访者开展精神分析工作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Kohut与来访者开展精神分析工作时,来访者在精神分析过程中表现非常愤怒,不管Kohut如何对来访者作出怎么精到的精神分析诠释,来访者依然故我。

    诠释通常是精神分析或者心理动力取向的主要工作手段,而且这些诠释在精神分析的观察来说并没有任何错误发生。

通常这样的来访者可能会被视为可能具有某些俄底浦斯的情结没有被诠释,或者说是不可被分析治疗的来访者。

Kohut虽然身为美国重要的精神分析训练师,但他在困难之中没有把问题归到来访者身上,而是愿意思考发生了什么,他的自传性回忆说,当时他因此开始思考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诠释似乎是正确的,但来访者的愤怒会如此强烈的存在,问题也没有什么减轻”。“我或许应该放下之前的精神分析训练和预设,暂时放下诠释,而去认真感受来访者到底是在表达什么?

大白话就是:我屋里哇啦的显摆那么高深的专业术语,来解释你的心理病症,一切都是那么合理,你还叽叽歪歪的给我生气,看来,我说的不是你想要的哦!

当Kohut开始去同理性倾听来访者的自由联想,从来访者的主体精神现实去理解来访者的处境和愤怒,并给予来访者以同理性的理解和解释时,来访者在那个瞬间觉得自己理解到了,来访者开始同理和接纳自己一直以来的主体精神现实的需求。

 愤怒因此结束了,而治疗开始往健康方向发展。(此处应该有掌声!)

科胡特的这段治疗经历和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有什么关系呢?

且看大罗老师给你娓娓道来……

         


                    【马歇尔用非暴力沟通代替诊断】

如果细心的小伙伴看《非暴力沟通》第十二章的时候,你会注意到。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也曾经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而且是经过九年的培训,获得了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哦!

但是,马歇尔在运用心理分析疗法做治疗时却发现,他与来访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保持着情感的距离,这让他觉得不太舒服;他相信,在治疗的过程中,表达个人的感受和需要是有益的。(这是了不起的发现和觉察)

于是,马歇尔博士开始试着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来代替医疗术语。不再根据所学习的心理学理论来分析来访者的心理特点,而是去用心体会他的话,并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直到今天,心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一起工作,已不再被看作另类了。然而在当时,却是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的。

所以,一个人要打破常规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参照可学的时候,就更不容易了。因此,马歇尔博士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语言代替医疗术语时,也有些担心,然而,事实证明,效果好极了,无论是来访者还是他自己都很满意。


那么马歇尔博士是如何运用长颈鹿语言呢?(为了使非暴力沟通表达形象化,把遵循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模式叫长颈鹿语言)

他一般不去分析病人有什么毛病,而是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她(他)现在是什么心情?她(他)有什么需要?

 和她(他)在一起,我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的心情反映了我怎样的需要?

 我想请她(他)作出什么决定或采取什么行动,以使她(他)能快乐些?”

 这样回答后,我们将会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以及个人需要。

所以通过培养非暴力沟通的意识和技巧,我们就可以真诚、开放的气氛中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互动,从而帮助他人摆脱心理的困扰。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各位鹿友你现在有什么心情呢?这篇文章满足了你的需要吗?

【大罗有道    道不远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