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 | 不癫狂不成活:恋石成癖的米芾都做过哪些趣事?

有句俗语叫做:人无癖不可以交。

意思是说没有癖好的人,不能够交朋友。

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墨客、名家大师们皆有着这样那样的癖好,在这其中,米芾以恋石成癖闻名。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的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

春山瑞松图,米芾

米芾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知府帖,米芾

米芾与儿子米友仁开创了“米家山水”的画法,突破了前人格局,另辟蹊径。

画中全用水墨浑点,泼墨、积墨、破墨并用,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迷朦变幻,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

把水墨渲染的技法提高了一步,开大写意山水的先河

云山烟树图(局部),米芾

米芾是个性情中人,有着“米癫”这样的外号。

他生性诙谐古怪,好洁成癖,有人赠诗予他:“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

米芾笑话很多,比如他出门不穿宋朝衣服,却弄一身唐代衣帽。走在大街上,常常引来大量群众围观。

米芾洋洋自若,反而更神气活现,别人一看那个架势,不认识的人也知道,整个大宋除了“米癫”没第二个这么怪的。

古人写信,结尾总会客套一句“再拜”,而米芾写到这,他就把笔放下,站起来整理好衣服,然后真的就拜了两拜。

米芾喜好游赏山川盛景,他在《诉衷情》词有云:“奇胜处,每凭栏,定忘还。好山如画,水连云萦,无计成闲。”

米芾这样一位恃才傲世,大胆创新,目空无人,从不拜倒在前辈大师脚下的大画家,却出乎意料地常常拜倒在顽石之前。

正因为如此,古代史书笔记中对这类事迹记载颇多颇详细。

据说,有一天,米芾外出遇到一块希奇古怪的大石头,形状奇丑,仿佛人形,米芾非常喜欢,围着这块石头转了几圈,不愿离去,他特意将自己的官服脱下给石头披上,并作了一个揖,嘴里念叨:“石兄,石兄,你能不能随我一道回府?”

当然石头不会自己作答,米芾也不需要石头回答,他命轿夫将石头搬进轿子里,就打道回府了。轿夫好不容易将石头抬回米府。

家人连忙出来迎轿,一掀开轿帘,大吃一惊:“怎么老爷变成了石头?”

再往轿后一看,一个短衣短衫的老头气喘吁吁的走过来了,家人忍俊不禁,原来老爷一直小跑跟在后面,满头大汗。

米芾玩石甚至达到一种不理衙务的地步。

米芾在江苏涟水做官时,这地方靠近安徽灵壁,灵璧出产的灵璧石是有名的玩石。

米芾收藏了不少灵壁石。

还给每块都题上名目,经常把玩终日不出。

杨次公按察使,管一路司法和官吏考核,视察到涟水时,对米芾严肃地说:“朝廷将千里郡的地方交给你,你怎么能终日玩弄石头?”

米芾从左袖中取出一灵壁石,嵌空玲珑,峰峦洞穴俱全,色极清润,在手中翻转抛接给杨看:“这石头怎么样?”杨不看。

米芾将石纳入袖中,又取出一块石头,叠峰层峦,奇巧得很,杨还是不看,米芾又纳入袖中。

最后取出一石,极尽天划神镂之巧,看着杨说:“这种奇石,怎么能不爱?”

杨忽然开口道:“并非只有你爱,我也很喜欢它。”

他就从米芾手中抢过此奇石,径直登车离去,米芾逃过考核一劫。

米芾对奇石的狂热爱好甚至变成了著名的文人典故“米芾拜石”。

许多著名画家都根据这个典故创作了绘画作品。

米芾因为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以致于荒废公务,好几次遭到弹劾贬官司,但他仍然迷石如故,丝豪无悔改之意。

一次,他任无为州监军,见衙署内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兴得大叫起来:“此足以当吾拜”。于是命左右为他换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称此石为“石丈”。

此事很快传播开来,人们都觉得他的行为好笑。

后来他又听说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州府衙内,米芾见到此石后,大为惊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另一次,他得到一块端石砚山(一种天然形成的状如峰峦的砚石),爱不释手,竟接连三天抱着它入睡,并请好友苏东坡为之题名。

米芾一生蓄藏的砚山和石砚非常多(清代《西清砚谱》中著录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砚)。

他在给想从他那儿得一方石砚的朋友写信中这样写道:“辱教须宝砚,去心者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项羽也。砚为吾首,谁人教唆,事须很研。”

由此可见,石头就是他的命。

送人?不存在的。

作为中国风雅文化系列的赏石文化(山水泉石)活动形式是中国所独有的。

中华赏石园

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深入于中国人的骨髓,溶化于血液中,几乎成为本能的倾慕和爱好,被中国历代士大夫所热爱,所习尚、所传播、以至成为一个文人外在的标志作为,进入风雅圈的阶梯。

玩赏奇石成为士人从世俗名利场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和慰藉地;也曾是官场失意政客或倦于宦海、退隐山林元老重臣排遗时光的手法,也为达官贵人、军阀、富商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的幌子。

事实上中国的赏石文化,绝不只是流行于士大夫或达官富家之间。同时不分贵贱,也为广大平民所爱好。

人们从这些文化中得到身体的休息、精神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

而说到赏石爱好者,米芾可谓是不癫狂不成话了。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欢迎评论区留言

(0)

相关推荐

  • 奇石收藏都是为了“钱”么?不见得!这3种境界才是主流!

    如今的奇石收藏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一个人气拔尖的收藏门类,无论是市场热度还是玩家基础这个收藏门类都有着出众的表现!但是老话说的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奇石收藏的优秀热度和庞大的玩家 ...

  • 一生盛产故事的米芾

    米芾像  清  叶衍兰 绘  米癫拜石图  明  陈洪绶 绘 善造典故 书法家米芾,十分擅长制造典故.他拱手哈腰,对着自己心仪的石头,至诚恭敬那么一拜,凝固为成语"米芾拜石".他用 ...

  • 《文化安顺》安顺收藏 奇石溯源 2019年第34期 (总第389期)

    奇石溯源 --丑石居闲谈(一) 李发雯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当武器,到新石器时代的 ...

  • 亚坤夜读丨听“枢“⑰米芾与长沙八景台(有声)

    稿源:掌上长沙 2021-06-03 21:3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标签. 长沙大西门外,原有一座八景台,建于北宋嘉祐年间,即公元1056年-1063年.八景台上摹画着宋迪<潇湘八景 ...

  • 你喜欢石头,冰冷的石头就会显得温情脉脉,这就是欣赏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偏好,没有偏好的人是不存在的.有人爱好吃喝,有人偏好风雅,有人喜欢斗鸡溜狗,有人喜欢虫鱼花草,也有人喜欢健身,还有人喜欢打个小麻将.有一种爱好叫爱物即对某些物件的喜爱,比如喜欢字画.瓷器.文 ...

  • 太湖石 有故事的奇石

    它是天地之造化.山水之精华,造型奇特,姿态万千,堪称古代之国石.今日之瑰宝:它曾备受推崇,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为之痴迷疯狂:它亦曾饱受非议,害得无数平民百姓受苦遭殃--它就是我国园林景观中的一 ...

  • 清初画家杨晋山水册

    清初画家杨晋山水册

  • 『艺术中国』 ———刘爱民恋松成癖

    刘爱民,1954年生于河北省承德市,1989年毕业于于河北师范学院,2007年于中国国家画院周韶华艺术工作室高级研究班,2008年于周韶华艺术工作室精英班,2009年于石齐新中国画艺术工作室. 现为承 ...

  • 石成桥 | ​揭开八卦的面纱

    ▲李正阳题 1990年易学大师邵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正式出版,引起全国轰动.邵伟华用铁的实事证明,用周易八卦预测人生吉凶祸福,有一定的科学性. 人们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奥无 ...

  • 树根的力量:穿石成弦

    在喀斯特地区,有丰富的洞穴是一大地貌特点.在众多的洞穴中,时常可以发现各种洞穴生物,而这些洞穴生物都主要是动物,因为洞穴是一个没有光的地下环境,不适合于植物的生长.但你可不要怀疑洞中的植物生命,除了那 ...

  • 【中国白入围作品特辑】文人之心,点石成瓷

    ■ [中国白入围作品特辑]  第 3 期 自然之石无疑是中国自古以来与人们生活相伴的最司空见惯之物.即便在现代工业信息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质仍然以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万千爱好者的迷恋追 ...

  • 刘石成 | 高考政治客观题解题方法及经典题例分析

    刘石成 | 高考政治客观题解题方法及经典题例分析

  • 念你成疾,恋你成殇(古风美文)

    花开不同时,花落近归期. 春光空有好颜色,眉黛迎峰总深锁. 劝君莫言厮守时,深阁燃尽空许诺. 满城春树浮华梦,清酒虽寒醉浮生. 北坡杏花初绽,南溪鱼雁始归. 桃李怎争其芳,尺素锦书难托. 沧海桑田变换 ...

  • 这个石匠,曾经“点石成兵”闹革命

    行走在广东汕头革命老区镇--潮南区红场镇,不禁对曾经在这片红色土地战斗过的革命烈士肃然起敬. 红场镇是二战时期大南山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所在地,东江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之一,东江特委及其军委机关曾两次驻留 ...

  • 渝州瞭望台丨点“石”成金 看武隆怎样组局武陵山片区共建文旅大IP

    开栏语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 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 ...

  • 炼石成丹(组诗二)

    炼石成丹(组诗二) 王春艳 煤矸石 跻身煤层中 已修炼得跟煤炭一个颜色 可还是被人们清理出来了 弃置荒僻的道边 煤矸石满心疑惑 来到佛前求解: 我的心是跟煤一样的火热啊 为什么嫌弃我  把我当作没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