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史记百三篇,阅尽书海亦枉然
相关推荐
-
铁五师吕恭——“中国”“中国人民”词汇最早出自何处
青铜铸文明 学史有收获 "中国""中国人民"词汇最早出自何处 题记:"中国"和"中国人民"恐怕是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词汇 ...
-
村民意外挖出“黑洞”,出土27件西周青铜器,专家:司马迁骗人
说起来每一次文物的出土确实是一次很大的新闻,因为我们的专家能在出土的文物学习到很多的古代文化知识,可以揭开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谜团,一般情况下我们了解会去看司马迁写的<史记>,但是近年来发现 ...
-
西周燕国存不存在,辽宁青铜铭文揭开谜团,司马迁果然没有骗人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国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在易水河畔告别燕国太子丹,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怀着必死之心西行咸阳,谱写了一曲千 ...
-
连170万年前的人都被发现了,4000年前的夏朝,为啥一直没找到?
众所周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夏朝为开端,而在此之前,中国还属于部族社会. 在夏朝建立之前,部落联盟内主要采用"禅让"的方式来推举联盟的共主,比如尧禅让给舜,舜又禅让给禹 ...
-
司马迁笔下的聂政,真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吗?他不过是贪财罢了
前言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也经历了无数次朝代的变迁,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而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是不断流逝的,而人们的记忆又是有限的,因 ...
-
比《史记》还早的历史巨作-《竹书纪年》
说到司马迁大家也知道他最为人知道的就是写了<史记>,但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本书叫<竹书纪年>的,话说这个也是写的关于历史的,而且<竹书纪年>要早于<史记& ...
-
把《史记》当历史读,是知识;把《史记》当文化读,是常识!
<史记>说不尽,却都爱说<史记>. 我们对<史记>的评价是:假也<史记>,真也<史记>. <史记>的"假", ...
-
手绘禅绕画曼陀罗成长记第三篇——发生的一切都刚刚好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我们都也克服困难的解决了,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存在着,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说发生的一切都刚刚好. 在事情发生后,我们抗拒,不接受,只能让我们心里不舒服,唉声叹气 ...
-
《随想记》三篇
<随想记>三篇 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 5 守规矩,讲纪律,不投机,不取巧,眼前看似要吃一点亏,受点罪,无妨,眼光向前看,看得远一些,远一些,再远一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既是 ...
-
史记故事三篇概括
时间:2017-07-08 19:38:12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
-
岳阳楼记:范仲淹:家训家风三篇:《诫子书》《百字铭》《义庄规矩》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等职,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 ...
-
凌云兵法:王阳明传世的三篇文章巜教条示一代场诸生》《大学问》《尊经阁记》
收藏 一.<教条示龙场诸生>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 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 ...
-
百病寻根记(三十七)
世界是多元的疾病,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秦书元老师从做人的角度看待疾病,得出有趣的结论,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了解一下! 为什么得牛皮癣 山东宋女士,36岁.(忏悔)我得牛皮癣24年了!全身.面部 ...
-
百病寻根记(三十六)
世界是多元的疾病,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秦书元老师从做人的角度看待疾病,得出有趣的结论,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不让人走路,自己的大肠出问题 天津一位男士,是大肠肛门有病,很痛苦.秦老师就问他 ...
-
百病寻根记(三十四)
世界是多元的,疾病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陈书元老师,从做人的角度看待疾病,得出了有趣的结论.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了解一下! 不孝父母得怪病 2016年7月份在河北固安柳泉镇的弟子规学校,一位男士,大概 ...
-
第四百三十篇 敖汉旗四家子红山文化“金字塔”遗址
X 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发现一座距今5000多年前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位于四家子镇北约1公里处的山梁上,远看是一个梯形的小山包,近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