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虎!虎!虎!(《水浒璅语》之十一)
相关推荐
-
【文旅聊城】原来聊城有这么多《水浒传》故事发生地!
山东·聊城 聊城从不缺风流人物 <水浒传>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一段段传奇的民间传闻,一个个神通广大的人物 都在无时无刻展现聊城人民的朴实与英勇 景阳冈上武松打虎 野猪林里上演仗义相救 ...
-
九上名著《水浒传》知识点、故事梗概、图文解读
知识点 <水浒传>:古典小说阅读 1.作者简介: 施耐庵(生卒年未详),名子安,字彦端,号耐庵.今江苏兴化人,著名的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三十多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 ...
-
别出心裁说水浒,打大虫的好汉,好汉中的大虫,一群大虫而已
别出心裁说水浒,打大虫的好汉,好汉中的大虫,一群大虫而已 施耐庵的水浒中,老虎叫大虫,好汉叫老虎,水浒的社会整个就是一个老虎作祟,大虫逞凶的江湖,男有病大虫,女有母大虫,大虫斗大虫,大虫杀大虫,施大爷 ...
-
李逵罪行累累,为何鲁智深武松不曾找过他麻烦?原因其实很简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施耐庵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在此之前,就有关于<水浒传>的史书典籍记载,之后便以"说书"."评书&qu ...
-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英雄终成普通人
<水浒传>总体上突出了武松天神般的英雄一面.但<金瓶梅>里的特写,尤其是多出来的.不加掩饰的"惊恐""大惊"等,在有意无意间突显了武松凡 ...
-
常明:《水浒璅语》后记(《水浒璅语》之四十三)
这是一篇提前写完了的后记.正文还没结束,后记就开始有了. 也挺好. 几次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公开课选择讲<水浒传>?"我回答:"去年讲<呐喊>没 ...
-
常明:关于田连元《水浒全传》评书的一点回忆(《水浒璅语》之四十二)
2015年,田连元先生的<水浒全传>的评书文稿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一共五本,全部用口语写成,反映了先生说书的原貌,也让我这自幼听先生说书的老书迷回忆起童年时听书的日子. <水浒全传 ...
-
常明:招安以后(《水浒璅语》之四十一)
田连元的评书<水浒全传>把梁山从聚义到接受招安这个过程非常详细,包括林冲和高俅之间的冲突,燕青和李逵在东京汴梁城里教训高俅的属下李虞候的喽啰,并且用李虞候取代了和宋江喽啰产生冲突的那个厢军 ...
-
常明:《水浒传》的成书刍议(《水浒璅语》之四十)
我们这里所做的<水浒传>的成书研究,并非探讨<水浒传>版本的演变,或通过<水浒传>现存的繁简版本的不同来考究每一个版本故事的区别.而是通过<水浒传>不同 ...
-
常明:袍带与短打(《水浒璅语》之三十九)
自来说书,有世情.棍棒.神魔.讲史四部.棍棒一类又有袍带和短打的区别. 所谓短打,类似于今天的武侠,写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功夫,环境是江湖上的行侠仗义. 所谓袍带就是写两军阵前,两员武将之间的捉对厮杀 ...
-
常明:谁在反对招安?(《水浒璅语》之三十八)
公元1120年10月3日,正值重阳,梁山一百零八人在排定座位后的五个月后共庆佳节.在山寨里排行第77位的铁叫子乐和唱起宋江的新作<满江红>,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quo ...
-
常明:梁山好汉排排看(《水浒璅语》之三十七)
江湖之所以成为江湖,不在于必然的正邪对立,而在于偶然的因缘际会.以梁山群雄的聚义来说,便是充满了偶然.除前文指出的高俅不能上梁山以外,其他被所谓被"梁山好汉"结果的"恶人 ...
-
常明:史进对少华山的价值(《水浒璅语》之三十六)
<水浒传>开篇是史进结义少华山的故事,少华山上的朱武和杨春对史进使出计策,让他放了跳涧虎陈达,并且和他们来往.但当史进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强行留下史进,反而任由史进到陕西延安府去. ...
-
常明:祝彪改制与祝家庄血案(《水浒璅语》之三十五)
在祝家庄与梁山的这一场对决中,毫无疑问的,梁山的军事实力和军纪问题--主要是对李逵的约束不利且没有惩罚--是导致祝家庄血案的直接原因. 周京新绘<水浒之祝家庄> 但这个原因其实是外在的,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