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已有之!南唐竟用宋朝赐的战马,对抗宋朝!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宋灭南唐两个有趣的故事。
先说徐铉。
他是扬州广陵人。《宋史》记载,其少有才名,“十岁能属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那是旁人对他的赞誉,他自己呢?又是如何自我认知的?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里有说,“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
可见,在南唐,徐铉的牛气,那真不是盖的。没有半丝掺假。
否则,南唐后主李煜也不会派他“朝于京师”,去完成生死存亡的大任务啊!
此次出行,有其时代背景。
当时,“太祖皇帝之出师南征”,把风流才子烂皇帝李煜吓得够呛。我南唐举全国之力给你宋朝朝贡,认你做老大,百姓对我恨之入骨,你为何还要如此苦苦相逼呢?

图片来源网络
这当然是李煜眼光局限性导致的。
他以为,当下仍如从前,中原王朝如走马灯那般换呢。却不知道赵匡胤早已开启天下一统模式,只要还有一个角落不是我老赵的,那就是食不知味睡不着觉啊!
那徐铉到开封去,想要达成什么目的呢?
原来,他是想发挥自己生能说死死能说生的超级口才,“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而且,准备充分,“日夜计谋思虑言语应对之际详矣”,把赵匡胤可能讲些什么话,造些什么局,如何回应,如何破解,一一进行了沙盘推演,有备无患。
消息很快就传到宋朝去了。竟惹得一些大臣惊惶不已。
前面不是有说吗?徐铉乃江南名臣啊,思维敏捷口吐莲花,其才华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淮河上下。如此“来势汹汹”,大有舌战大宋群儒之气概,能不让人害怕?
大臣们不断给赵匡胤进言,皇上啊,这家伙来者不善啊,“博学有材辩,宜有以待之”。
赵匡胤嘿嘿直笑,不怕,不怕。

图片来源网络
朝堂之上,徐铉果然是心思缜密——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赵匡胤只给他说了一句——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
分家的,那还叫父子吗?既是父子,当然是一家,要么是我赵姓,要么是你李姓。
赵匡胤以不变应万变,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徐铉“无以对而退”。
由此可见,所谓才子,不必是南唐的才子。往全国一放,嘿,不就那么回事嘛。
想起清末一副对联,讲的是伊藤博文嘲笑李鸿章,说大清——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衣帛相将,将来不免……
李鸿章毫无惧意,反击——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也无妨!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南唐,正是内无良臣,外无良将,量南唐之物力,结大宋之欢心,却仍处在朝夕不保之形势……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南唐的武器——马。
马是当时重要的战略物资,南唐并不出产。先是与南汉交易,后来南汉被宋吞并。据宋人曾敏行记载,南唐“马益艰得。惟每岁入贡,得赐马百余匹耳。”
待到宋太祖雄心大发,决定攻唐,李煜不甘就死,派兵出战,“骑兵才三百,至瓜州,尽为曹彬之裨将所获。”
有趣的是事来了,这些被缴获的马,“尚有印文,然后知其为朝廷所赐也”。
原来,南唐用宋朝送给他们马对抗宋军……
这不是找死吗?
得知真相的赵匡胤,真是哭笑不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