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针:岁月里的民间记忆
蔡金针:南塘,不再让我陌生
海陆丰的元宵节【林玉华蔡金针童晓燕沈建浩蔡秋胜庄海君】
那山那水那茶叶那菜头那番薯【戴国芳童晓燕张
历史 | 揭开明朝碣石卫署旧址之谜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进入!
陆丰市碣石镇桂林村,因石上有“桂林”“桂林耸秀”等摩崖石刻而得名。据了解,桂林的名字可能始于宋代,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中大夫陈谠宦游至石桥场(碣石明朝之前叫石桥场),在桂林村西北石头勒书“桂林”二字,字径40厘米,楷书阴刻,石高6米,长12米,宽9米。明嘉靖《惠州府志》有载:“距县东二百里,其石高二丈五尺,面方二尺,宋祥符中大夫陈谠宦游寓此,大书“桂林”两字。”因其年代久远,作者生平无从查考。清镇碣使者邓万林在“桂林”石刻旁边一块高9.5米、长20米、宽15米的巨石上,于清光绪十八年夏月镌刻“桂林耸秀”,字径60厘米。如当地人所说的“桂林石”,指的就是邓万林总兵镌题的“桂林耸秀”这块巨石。一个村子拥有两处尚存的摩崖石刻,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个村子历史悠久的见证。因路过“深明大义”碑碣,找资料才得知桂林村有段不平凡的历史。原来桂林村战略位置重要,东风门面对玄武山,光绪乙亥年春,陆丰土匪窃发,势甚猖獗,始则焚劫金厢,继而扑攻县城。碣石告急火频警,邓万林谕桂林村民捍御匪寇,力保城池,平匪后,他奖赏顶戴,并亲书匾额“深明大义”赏赐桂林乡,村民接书即作序刻碑立于此。桂林村,因“桂林石”为贵,因“深明大义”而荣。文友们在镇碣使者邓万林镌刻“桂林耸秀”的巨石前留影,以记此行。
作者:海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