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窑陪读,生活艰辛只为不让孩子缺失母爱
47岁的程淑德是一位陪读妈妈,她有三个孩子,小儿子博瑞今年6岁,正在上幼儿园大班。为了陪小博瑞上学,程淑德平陆张店镇上租了一孔土窑居住、生活,目前已经三年。
在张店镇学校附近,有几十家的窑洞、房屋、地窨院被陪读家庭租住,费用是看租住点距离学校的远近而定,从每年400元到上千元不等。其中地窨院、窑洞的租金最为便宜,一孔窑洞的租金为每年400元。

▲ 12月10日,程淑德从盛着脏洗衣服的脸盆旁站起身,回头疼爱地看了看正在玩玩具的儿子。今天是星期六,儿子不用去上学,她也没有可以出去打的零工,从早上起来,她就开始在炉子上烧热水、洗衣服。

▲ 程淑德的小儿子博瑞手拉着窑洞门把手玩耍。

▲ 张店是一个乡镇,因为撤点并校,各村原有的学校都撤销了,孩子要上学,只得到镇里的幼儿园和小学来读。

▲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小,自理能力弱,离家又远,很多家长不放心,大多采取陪读的方式照顾孩子的生活。一些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吃不好、住不好,不放心孩子住校,也跟着孩子陪读。在当地,陪读大多以妈妈为主,爸爸则打工挣钱养家。

▲ 程淑德租住的土窑洞。

▲ 程淑德陪儿子上幼儿园,一年的各种花费需要三、四千元,为了补贴家用,她有时会在农忙季节,在张店找点农活、打打零工,打一天零工可以挣60元到80元左右,但零工并不是天天都有。

▲ 窑洞内吃剩的馒头和咸菜。陪读家庭大都从农村出来,生活都十分节俭。

▲ 窑洞内张贴着孩子获得的奖状,有小博瑞的,也有之前在这里租住的孩子的。

▲ 由于租住的地方人员相对分散,孩子少,小博瑞无聊地趴在一个旧轮胎上发呆。

▲ 程淑德租住的小院。这个小院还有另外两个陪读家庭居住。

▲ 小博瑞举着绑了一个红色塑料袋的木棍在院子外面的空地上玩耍,这是他最喜欢的玩耍方式。

▲ 34岁的秦晓丽也是一位陪读妈妈,她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从儿子在张店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完小学,已经陪读了9年。目前儿子上初中一年级,被送到了教学条件更好的县中学寄宿。女儿刚刚11个月,“儿子上高中时,女儿也该上幼儿园了,我又要接着陪,我都成职业陪读了“,秦晓丽无奈地笑着说。

▲ 秦晓丽和丈夫在为小女儿喂饭。为了照顾家庭,秦晓丽的丈夫没有外出打工,在当地建筑工地找些活干,偶尔会到租住的窑洞居住。秦晓丽觉得,陪着孩子,虽然条件艰辛,但不会让孩子从小缺失母爱和家庭亲情,更有助与孩子的健康成长。
辅助信息
据教育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01年到2009年,全国普通小学校数由55.36万所下降到28.02万所,普通初中学校数由7.73万所下降到5.62万所,分别减少了49.4%和27.3%,共减少中小学校29.45万所。十余年来,撤点并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农村孩子上学问题,矛盾更为突出,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专家认为,“撤点并校”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如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寄宿制损伤亲情互动、教育成本上升现象加剧等。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如想及时获取更多图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