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印苔痕留鹤篆 红流花韵爱莺簧

2012年到2013年,因为与南通方面有合作,老是往南通、扬州方向跑。2013年冬天,对培育了扬州八怪的扬州终于实地“考察”。扬州衰落很久。从个园到何园,从盐商故里到二十四桥,只见往昔大格局,不见今日有传承。今天只剩下扬州炒饭和扬州修脚了。

瘦西湖入园处就是徐园。位于瘦西湖长堤岸边。徐园占地九亩,有花墙围绕,满月型围门面南而设,石狮雄踞两侧,横额题草书“徐园”二字,为江都晚清书法家吉亮工的手笔。

陆润庠题扬州徐园正厅听鹂馆(抱柱楹)——
    绿印苔痕留鹤篆;
    红流花韵爱莺簧。

 “莺簧”指黄莺的鸣声。以其声如笙簧奏乐,故称。唐温庭筠《舞衣曲》有:“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蝉衫麟带:薄绢制的衣衫,有文采的衣带。指飘逸华美的服装。元陈孚《春日游江乡园》诗:“蟬衫麟帶誰家子,笑騎白馬穿花來。”

  “鹤篆”即鹤的爪印。其形迹如同篆书,因称。明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之十五有句云:“鹤篆遍书苔满径,犬声遥在月明邨。”

此外,陆润庠还有几联描述篆书之美:
  “龙蛇走遍老藤蔓;蝌蚪尝收古鼎钟。”
  “名花异果雕阑护;古款新铭小篆镌。”
  “夜榻张灯抄籀史;饮瓢分水注陶尊。”

“蠹简久藏蝌蚪字;诗坛欲敛鹦鹉军。”

陆氏写得一手“馆阁体”,迎合了当时的世风。他虽不善篆,从他的几幅涉及篆书的对联看得出来,他对篆书还是很欣赏的。由此可见,篆书在传统文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是让人仰视的。陆润庠与王懿荣、黄士陵等小学研究、篆刻大家同事清室,但不见陆氏东施效颦,说明他非常明了术业有专攻,对篆刻篆书有敬畏心。

此联有两个字,写篆书时容易出错。一是苔,篆书写作“艹”+“治”。二是莺,篆书上面写作 “鷪”或“鶯”。

(0)

相关推荐

  • 河南诗人‖【袁梅诗选】

    作者简介 袁梅,本名袁振莉,博雅书院作家群成员.河南省郑州市人,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喜爱读书和旅游.本人虽坐落商圈,却有着一颗文艺的内心,写作随心随性,为抒怀,也为了那个未碎的梦...... -作品欣赏 ...

  • 水调歌头 清明之祭

    <红楼梦>开篇有诗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以,把红楼梦看作儿女情长的故事就大错特错了.有红学家指出,<葬花吟>便是作者写给故国.写给故君的挽歌.据 ...

  • 芳花芳草春自融, 苔痕新曦六月雪 | 本草江湖第1258期

    金边六月雪 樱花 连翘 四叶参 一年蓬 岩白菜 蚂蝗七 筋骨草 茵陈 陆英 青风藤 白头翁 斑叶兰 石菖蒲 声明与友情提示: 1.很多情况下,不同植物的外观特征非常接近,仅凭一到数张照片不一定能精确到 ...

  • 墨痕留香 | 春日赏蔡襄书法,如春风拂面花草清香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 ...

  • 墨痕留香 | 绝美!文徵明小楷《琴赋》

    题签:锦赂文章,文太史琴赋,步月署签. 后跋:戊寅十一月八日,周天球. 款识:嘉靖二十二年岁在癸卯十月六日,时天气盛寒,积雪数尺,窗下漫书琴赋,余老眼昏茅,无足观者,徵明时年七十又四. 钤印:白文印: ...

  • 墨痕留香 | 蔡襄行书尺牍《谢郎帖》,尽显晋人风流!

    蔡襄尺牍<谢郎帖>,1060年,纸本 纵26.5厘米,横29.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谢郎春初将领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长官亦来泉州诊候,今见服药,日觉瘦倦,至于人事,都置之不复关 ...

  • 散文:小巷的苔痕(荐文)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曹旭 "你能不能把上面的绿苔采下?""我看不到."妻子又说:"那下 ...

  • 红菜苔什么时候播种?红菜苔什么季节才能吃

    秋季红菜苔已经在市场有卖的,很多人都喜欢清炒红菜苔吃.那么,红菜苔什么时候播种?红菜苔什么季节才能吃? 红菜苔什么时候播种 红菜苔是武汉特产.据史籍记载,红菜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 ...

  • 【书画欣赏】 明 陈元素 行书《留鹤诗卷》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28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明 陈元素<留鹤诗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元素,生卒年不详,明代书画家.工诗文,尤善书法,楷书法欧阳 ...

  • 墨痕留香 | 他的楷书,写的就是风骨!

    薛稷书涅盘经帖,扬州市图书馆藏拓.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 次□摩奴罗比丘时婆修盘陁所 应作已便 ...

  • 墨痕留香 | 有些字只要看一眼,你就会爱上它!

    据说,智永和尚写过<真草千字文>八百本,赵孟頫不像老和尚那么悠闲,但也写过百来本. 千字文是古代认字范本,也很考验书家的功力,因为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只给书家一次机会.因此自从千字文诞生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