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傻傻分不清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贸易告诉我们,贸易促使人们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进行分工,从而促进不同区域、国家之间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互惠互利。那么到底如何进行分工呢,具体可以用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做解释,而如何区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也是我们考试中常遇到的难点,今天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学习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一、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提出者是亚当·斯密,它是指在生产相同产品时,某一生产者拥有比其他生产者更高的效率。比如,A生产1辆汽车需要2天,B生产同样的1辆汽车需要3天。则A的生产效率比B高,A具备生产汽车的绝对优势。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生产者、地区或国家如果都按照各自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易,则对交易双方都有利,世界财富因从而增加。用绝对优势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也不胜枚举。比如裁缝不自己做鞋子,鞋匠不自己缝衣服,农民既不为自己做鞋子,也不做衣服,因为他们都选择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于比别人更擅长的地方赚取经济利益,再用其收入购买其他他们需要的产品,这样利益最大。

二、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提出者是大卫·李嘉图,它是指某一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时,付出的机会成本低于对方。这个理论可以说明:当某个生产者在生产两种以上产品上都没有绝对优势时,如何进行分工。还用上述例子阐释,假设A生产1辆汽车需要2天,若A用这两天生产自行车能生产出10辆,则A生产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0辆自行车,反之,A生产10辆自行车的机会成本是1辆汽车。如果B生产1辆汽车依然需要3天,若这3天用于生产自行车,B能生产出5辆,则B生产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5辆自行车,反之,B生产10辆自行车的机会成本是2辆汽车。那么,生产同样的汽车,B要放弃的少,更具有比较优势,而生产同样的自行车,A放弃的少,更具有比较优势。于是贸易时,A生产自行车,B生产汽车。

不难看出,利用比较优势解释分工,其精髓在于“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比较优势在生活中也普遍适用。比如,经验丰富的外科大夫既擅于动手术,还非常擅长护理,但他们依然会聘请护士而集中精力做手术;企业高管不仅可以做公司战略决策,对于处理日常办公室业务也是行家,但他们还是会聘请秘书而专心于做战略决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