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需要的一些各项准备
这两年,由于国泰民安,太平盛世,雄霸天下,霸气外露,露皮露肉,厉害了我的国,哇!哇哦!!!!哇哇哇哇哇哇哦!!!!(31765353126)
总之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国人体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伤寒论的伟大复兴,还有艾蒿叶的价格普遍上涨。
因为伤寒论贴合现代人体质,所以大家有了需求,从而很多人开始自学伤寒论。
我觉得跟俺整天唾沫横飞的忽悠也有关。
既然学习,首先得有点准备, 主要有两方面:一,物质准备。二,精神准备。
物质呢,就是中药,还有一些工具什么电子称、中药粉碎机啥的。还有书籍,大量的书籍。实体书,电子书,各种学习资料。
伤寒论里面的中药买一批,常用的稍微多买些,俺自己用的都是饮片,有钱的土豪朋友请用颗粒。
伤寒论用到的中药数量并不多,鄙人因为是自学,所以走了点弯路,买了许多没卵用的中药,去年秋天,清理了一下,两麻袋,烧地锅了---------燃起来很旺。
书籍是伤寒论的灵魂,买个十几家对比着看,很多同学要推荐,其实慢慢的买来默默的看,走点弯路也正常----我现在还有许多只翻过一遍的书。鉴别是不是好书,其实也简单,主要看厥阴和寒热错杂的例子,如果处理的很好,那基本就是高手。
不过,一本书二三十元,里面哪怕只是几句话有意义,鄙人就觉得值得了。若是有几张干货,俺觉得就赚翻了。
伤寒论,大字版一本。胡希恕、刘渡舟、郝万山讲稿各一本。这种学校教授的讲稿一般比较严谨。
伤寒论医案,张长恩主编的,一本蓝皮的,医案很典型,聂惠民老师编的也很好,这都是适合初学者看的。
这两本非常不错,基本上没有太多疑义的地方。黄皮这本,早已绝版,网上买复印的即可,现在伤寒论书籍非常容易卖断,也间接说明现在伤寒论学习的人在增多。
胡希恕老爷子的医案买来翻翻也行,初学者可能没这么挥洒,初学入门先看这些暂时就够了。
李可老先生的,当然也要有,后期看起来真的是很爽。伤寒论学的不错的,其实思路都差不多,很统一,不会有时方的那种跳脱的情况,台湾谭杰中建议,中医若要统一,以伤寒论为标准就好了。
这一点,俺非常赞成。
活泼一点的,谭杰中(JT叔叔),强烈建议买他的庄子书籍,老实说,他庄子比伤寒论讲的更好。
那么台湾人,包括倪海厦医生,里面唯心的东西有点多。
虽然说,搞中医的人都有点神神叨叨的,我也并不反对,因为人体太复杂,不唯心也不行。例如经络,敏感的人他就是可以感受的到,但到现在依然有争议,还有许多个人亲身体验的东西,当然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以谭杰中为例,他讲的许多东西,其实是对的,但是初学者一开始没有这种水平和体会,有可能会有点走偏。当然有汇总分析能力,那还是很值得看的。
另外JT叔叔比较啰嗦,生怕大家学不会。我同学死活就读不进去他的文字稿。
看谭杰中的伤寒论,他里面会推荐许多伤寒论的医案书籍。上面这些买来瞅瞅,逐渐进步。
提到谭杰中,要说一下,我最开始看他讲稿,谭杰中说:伤寒论嘛,很容易的哦,就是那种,家庭主妇在家里哦,随便煮煮就学会的啦!而且哦,那个中医的功力哦,要远远超过外面开业的中医师好多倍哎!我给你讲酱紫......真是超容易学啦!(台湾腔)
那时候我人生已经有过几次教训,不多,但是很深刻,那就是:别人行,俺也行。
而且,他说的家庭主妇当然是指台湾的,那么作为一个发达地区,女性的教育程度肯定比较高。
于是我自问:既然那么容易,那懂伤寒论的中医生为啥那么少?
因此,我买了JT很多讲稿,看了他许多视频,把他的情况稍微整理了一下。首先,他当年能轻松考上台大,那时候的台大排名怕是不低于那时的清北。
当然现在跟清北比不了,那也985211应该不差。
他家里是官富二代。这个跟学伤寒论关系不深。谭老师还可以靠英语,日语谋生,所以JT也介绍过很多日本的伤寒论情况,并常常和中国的情况对比。(日本各家学说)
他似乎也懂梵文,这个看庄子用的着,各大宗教对比。
重头来了----他当年帮一个老师做过课题,然后呢,把中国的中医本草,不论官修民修,基本都看了一遍,而且因此还病了一场。
后来他才自学伤寒论。
也就是说,谭杰中看古文毫无压力。
反正大概就这么情况吧,一个智商优良,古文底子极好,中医基础也非常棒的人,说,伤寒论很容易。
清北物理系博士告诉俺傅立叶变换也很容易……
我信你?
俺当年分析之后,看看自己:祖传十八代屌丝,繁体文言文吧,勉强。智商呢,中等偏下,情商中等偏上。
优势是:鄙人当时学西医的,西医和伤寒论颇有相通之处,于是乎,殊途同归,学的也凑凑活活。
那么我写文章也常用现代语言和西医来解释许多中医问题,包括前面推荐的伤寒论书籍,都是现代白话文。
所以,鄙人其实很推荐西医的基础学科,三理一剖,内外妇儿。
像生理学,生理病理学,也是非常宏观的,随便举例:心脏功能不好会导致下肢水肿,静脉回流不畅,小腿静脉曲张。
这样,人体上下就能联系起来了。
解剖更不用讲,像我前面提的,盆腔,是人体躯干的最低点,所以容易积累寒湿,那中医的前关元,后命门,位置也恰好在盆腔。
中医强调这俩穴位要暖起来,艾灸常常要灸关元。肯定不是巧合。对比以前厥阴的图,更直观。
那人体起码的大器官,所处位置,这些基本的解剖知识,鄙人觉得,还是多了解一些比较好的。
就算是西医药理学,学好了也很有用啊。如去乙酰毛花苷,正性肌力药,强心的,伤寒论用附子剂,四逆汤类。
一对比,这治疗思路也都一样嘛,中药还持久和缓副作用低,哪个好用选哪个。
另外现代人普遍吃西药,起码常见西药的常见应用,治疗作用,副作用,禁忌等等,要很熟练,以免误判。
如某人说吃了预防心血管疾病某西药后头痛头晕,那么应该是硝酸异山梨酯的作用,停服果然症状消失。
有男患者说最近晨起头晕厉害,仔细询问,是因为治疗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而吃西药酚苄明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所致。
其实我也治过,十几付柴胡剂,便大大缓解了。
副作用:药喝多了会比较撑而已。
像外科妇产科什么的,用处也大,起码知道哪些情况不用要中医死扛,该手术就手术,免得耽误病情。
俺是特别想中医学院好好讲西医,然后加点伤寒论的东西,中西医结合,就成了。
像这个,西医生理学的插图。当年我看到的时候,心想,看嘛,西医里面照样讲厥阴。因为环境温度变低,就出现上面左图的情况,那么,如果人体本身,温度变低,那么再看下图。
上左图如果红外拍出来,跟下右图就差不多了。
道,都是相通的,不必强分中医西医。
当然看西医的时候,多看结论,少看公式,看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大小肺泡张力,没必要死记拉普拉斯定律。
说这些,也就是告诉大家,最好多学一些,才能学的精深。
物质准备也就是书籍,中药。没事大概按照自己体质,试药。
身体不好是极大的财富,因为很多感觉,文字是无法描述的,亲身试药,可以迅速掌握某味中药的药性。
所谓久病成良医,此话不假。
有同学问,怕中毒,咋办?能咋办?上来吃一斤生附子,肯定中毒啊!
一开始少量,慢慢的来,就算中毒,也要不了老命。
俺试了这么多中药,瓜蒂散,巴豆,马钱子,麻黄,吴茱萸,细辛,这些药物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到现在不也是活蹦乱跳,精神焕发的?
吴茱萸细辛主要是难喝,其他的毒性效果从高往低排。
我现在都不能看见瓜蒂散这仨字!!!woaai!!!
关键是,网上竟然有太多人把这玩意拿来当减肥药!!!尤其是女孩子,嫌死的慢???
那么,学伤寒论的物质基础准备完毕之后,接下来是心理准备。
首先,伤寒论不错,然而,也不能逆天。人不可避免的衰老,所以,不要迷信。生老病死,此乃常态。因为常有同道很执拗的认为,中医就是吊,伤寒论更吊,钻牛角尖的也为数不少,这种情况,鄙人也觉得不很合适。
一堆碳水化合物,该死就得死,怕,怕也没卵用。
所以,要搞清伤寒论的极限,不要期望过高。
然后,学习的时候,不要心急,心急吃不来热豆腐,想三十天速成大法的朋友,趁早改行买彩票,早日中奖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脱离苦海不再研究中医。
鄙人以自己为例,当然,在下天资愚钝,又没有拜过师,掌握伤寒论到熟练应用的水平,大约是两年多,不到三年,因我全是自己摸索,走过不少弯路,前文说过,烧的中药都两麻袋多,也买过很多不怎么样的书。
如果,加上西医学习时间,那就是,六年。
不过我在网上看到有大约一年时间就把伤寒论搞得很不错的人,也是大为敬佩,不服不行啊。
那,还有些朋友,有投机取巧之心理,曾经有网友说过,我就学到会治我自己就行了......
对此思想,我一直的态度都很坚决坚决坚决反对:你要么学精,要么不会。万万不可半吊子水平!!!
伤寒论辩证精细,方子高效,高效的同时,也是一把快刀,快刀子割肉,很容易。误切手指头,更轻松。即是说,用不好伤寒论,伤人更甚,结果害人害己。
有人说,俺也不给人看病,医患关系这方面,没啥,患者轮不到找咱的麻烦。
如果是家人,那也会寒寒热热虚虚实实,基本功夫不扎实,也不行。赶上特殊时候,比如天气剧烈变化没保护好,家里人都中招感冒,这边白虎,那边小柴胡,像我就是附子,真武四逆汤,真的会同时来。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完全相同。
去年过年前,儿子感冒,一开始有点发烧,煮柴胡方,药还没好,体温就逐渐上升,药快好的时候,体温爆表,42°多,小腿都烫手,重新换成白虎汤,同时温水毛巾擦身体散热,喝点凉可乐降低核心体温,尤其是头部温度,免得惊厥。
因为温度实在太高,儿子略有点抽。于是用了氨基比林灌肠,救急。
我屋里存放有一些常用的西药的。
不管中西医,好用咱就用。这也是前文所说,西医也要学。
为啥不注射,自己亲儿子,打针他嫌痛,下不去手。再说了,我还怕臀肌痉挛的后遗症,小孩子,绝不敢赌博,我自己吃了太多身体不好的亏了。
身体不好,一切全完。
后续两三天吃小柴胡剂,差不多好了,但下午吹风,即又低烧,我疑心他胃肠余热未清,但感觉无大碍,于是早上开车上班,刚到单位的时候,媳妇打电话,说儿子站不起,行走困难?!
我大惊,迅速又折返回家,通过简单肌力判断,断定犬子是发烧引起的大腿肌肉痛,导致他不敢走,而不是不能走。
心中大石落下。
因为儿子关节肌肉痛,加上食欲差,触诊腹壁肌张力升高,也就是腹胀。因此用了柴胡桂枝汤,人参用量也不少。
吃完后,中午哄着让其休息,以助药力。下午睡醒起来,跑动基本如常,第二天起来,就没什么了。
到了下午,出去玩,一吹风,回来又有点发烧,这时候我看他脸颊颧骨左右各有一块灰斑,此乃阳明症里面的“口不仁,面垢”,这是胃肠有热,热毒沿经络上行,过氧化导致的。
因为有大便,且有热,所以,大小承气汤皆不合适,调胃承气汤是也。
药煮好后,兑入芒硝,我也没经验,加的太多,又苦又咸。儿子拒服,哄劝良久,勉强喝了几大口。
没喝完的药水放了几天,我一看,芒硝都结晶了。
夜里四点多,闹肚子,泻下黑水,臭秽无比,满室迎香。冬夜里,我站外面良久才敢回屋。后来又轻泻两次。
旦日早,食欲恢复不少,吃半碗白粥。下午也不怎么烧,如是两三天,完全恢复。接着过年,餐餐大鱼大肉,极白胖。
儿子生病那几天,因为本地水痘流行,幼儿园普遍提前放假。后来孩子身上也起了数个水痘,随着身体康复,也自行消退了,只留下极浅的痘印。
期间媳妇中招,也出几个痘,还发了低烧,一付小柴胡加减打完收工。
女儿身体则颇为强悍,整日与弟弟打闹嬉戏,虽密切接触,然毫发无伤。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乃实话。鄙人也无问题。
经此高烧之后,儿子身体素质上了一个台阶,以前冬日受凉,往往流清涕,后来只鼻塞而已,捏脊数遍即缓解。
其实以前孩子们受凉发烧,我都不是太急着退热,就算退,也控制退烧的速度,不会用太猛的中药和西药。
因为受凉之后,本来就需要保暖,自身机体发烧驱寒,那岂不刚刚好。还是从里到外。
当然体温爆表这种,肯定需要及时处理。因为流感加水痘,双双袭来,病情来势汹汹。
这便是鄙人以前讲的温病。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阳明病而已。
治法并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鄙人绝不在网上给小孩子看病,起病急,变化快。煮药都跟不上速度。
所以,昨日四逆,今天柴胡,明天白虎,后天承气,寒寒热热,虚虚实实,该吐吐,该下下。
该中药中药,该西药西药,一步跟不上都不行。
故而,大家不要有投机心理。扎扎实实学。
接下来,算是劝退,尤其是以打算以行医为生的广大中医生们。
伤寒论流行不起来,不容易学习是一个因素,其实经济效益,也是重要原因。
甚至,是关键因素。
现在私立医院,是赤裸裸的利益为先,伤寒论药味很少,没有利润,资本家绝不会推广。
而我们现在的习惯,还默认医生收入加到中药里。如此,一个方子下来,七副药,也就不到二百元。
甚至更少。
低利润,导致伤寒论无法大规模推行。
这年头,供房供车,没办法。
所以,中医生们常会有超大处方出现,往往一张都写不下。
这是制度缺陷导致的。
假如换一下,比如一个患者处方限制,最高药物数量不得超过20 ,少开一味则加几元诊金,最低不低于两三、或三五味药,上下超出此范围,则无加成。
然后再限制比例,两三味药的处方不能超过多少,七八味的多少,等等。
如此操作,才可能下降药物数量。
但现在没有这种制度,再加上内科本身见效慢,就算伤寒论方子精妙,患者一夜醒来大为好转,覆杯而愈的医案,已经是神效。
这年头上来就是厥阴挂少阳,好转容易,痊愈则比较难。
那许多年轻医生无奈之下,选择疼痛康复理疗。
因为见效很明显啊,一般简单的四肢关节肌肉疼痛,按摩理疗下来,十几分钟大为缓解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连我这种半吊子,随便买几本书肌筋膜痛点的书看看,给人松解松解按摩按摩,患者也是歪着脖子进,直着脖子出去。
经济效益确实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我在知乎上看到伤寒论学不错的朋友,明确改行的就有两个。
还有俩水平也很好,一个匿名,一个基本不吭声。
不知道是不是还做这行。
学伤寒论的人本来就少,人才还不断流失。
所以,制度没有改革之前,大家,还是努力自学吧。
因为,最爱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也永远只有自己,才最维护自己的利益。
诸君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