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之道-手阳明大肠经(阳金)
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上廉下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井穴(金) | 荣穴(水) | 俞穴(木) | 原穴 | 经穴(火) | 合穴(土) |
商阳(本穴) | 二间(子穴) | 三间 | 合谷 | 阳溪穴 | 曲池穴(母穴) |
商阳穴出自灵枢木输篇属手阳明大肠经。商 指漏刻也,为古时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 阳气也,此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此外出于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即是地之上部,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层,即是地之内部。商阳穴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饮食越来越精细,少菜少纤维,久坐办公,缺乏运动,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便秘,其带给我们的困扰更是难以言喻,此时商阳穴正好能帮助我们解决便秘的难题。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促进新陈代谢,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它的作用就像开塞露,所以经常刺激商阳穴即可解决您的便秘问题。商阳穴位于双手食指末节桡侧,即远离中指的一侧,距指甲角0.1寸的地方,我们找穴时可以将食指指角的两条线,就是沿着指甲壳边缘的横向和竖向向外延长,两条线的连接点就是商阳穴。

由于商阳穴在我们食指的指角没办法像平常一样的按摩,而这个部位骨质很薄感觉很敏感,因此适合用切法进行按摩,可以用我们的手指的拇指尖和食指尖相对向的力量,以及指甲的硬度用力掐按商阳穴,每次排便前掐按3到5分钟就可以排便,如果便秘比较严重的话,可以每天掐按两次,每次5到10分钟,也可以一根棉签或者用圆珠笔的末端,或者将牙签倒过来用圆钝的一头连续扎刺商阳穴36次,此法可取得与针灸相同的效果,还有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在闲暇时两手食指相钩反复牵拉也可以达到刺激商阳穴的目的。为了彻底改善便秘,你还可以尝试一下刺血疗法,先将局部皮肤使用酒精进行常规消毒,使劲捏住食指以针点刺深度约0.1寸令其出血,如果血液不出可以用手协助挤出血液,每次出血10滴左右,以出血颜色转为鲜红为限,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刺血疗法每天一次,刺血同时可紧按患者食指中节两侧便可止痛,虽然刺血法比较简单,但还是建议您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以免受伤。

总之经常掐一掐商阳穴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有便秘烦恼的朋友不妨试一下这个穴位,相比起吃药的痛苦,不如动动手指就有开塞露的功效了。
2-3、中医止泻之法—刺激二三间穴(荣穴-二间,属水;俞穴-三间,属木)
二间穴和三间穴出自 灵枢 本输,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由于这两个穴位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第二、第三个穴位,因此以二、三来命名。二间穴、三间穴对于长期慢性腹泻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如果您长期受顽固性腹泻困扰,每天凌晨总会肚子痛然后腹泻不止,可以通过这两个穴位进行保健。二间穴和三间穴分别是大肠经的荥穴和输穴,从中医的五行理论上来说,作为荥穴的二间穴属性为水,身为输穴的三间穴其属性则为木。大家知道水的特性是向下行走的,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的。因此,二间穴里的经气是向下运行的。三间穴的经气是向上运行的。一上一下,这两个穴位配合在一起能“出粗取精”。把身体里的代谢废物排泄出去,而把精微物质留下来,布散到全身。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中医止泻之法——刺激二三间穴。二间穴和三间穴都位于手食指本节桡侧凹陷中。取穴时可以手掌自然弯曲,掌心向下,在食指根部会发现突起的一个小骨头,这就是掌指关节。掌指关节前缘(食指方向)桡侧凹陷处就是二间穴,掌指关节后缘(合谷穴方向)桡侧凹陷处就是三间穴的位置。



刺激二间穴和三间穴可以分别采用点按的方法。用大拇指指腹用力按在二间穴和三间穴的位置,力度可以稍微大一些,以穴位处感到微痛为宜。逐渐用力深按,保持3-5秒,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穴可以点按3-5分钟,然后换手点按另一侧。可以采用切法对这两个穴位进行刺激,切法又称为掐法,就是用我们手指的拇指尖放在穴位的位置,然后指尖及指甲的硬度,用力掐按二间穴和三间穴。也可以对二间穴和三间穴进行局部强刺激,可以用一根棉签或笔的末端,或者将牙签倒过来,连续扎刺二间穴及三间穴,此法可取得与针灸相同的效果。还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用大拇指指腹分别按住二间穴和三间穴,以穴位局部有酸痛感为宜。然后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进行旋转按揉,力度由轻到重,每侧按揉3-5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揉1次,坚持规律按揉。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您也常常受到腹泻的影响,不妨刺激一下二间穴和三间穴,可以起到很好的止泻效果。
合谷穴位于人体手部,属手阳明大肠经,所谓合谷,合者 汇也 聚也,谷 两山之间空隙也,指此穴位于大拇指与食指的虎口间,拇指 食指像两座山峰,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正在其中,且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云气扬,姑得名合谷。历代中医认为合谷穴属阳主表,去清去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中医世代相传的《八要穴歌》中有这样的句子,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其意为,所有面部、口齿部的疾病,通过刺激合谷穴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此外合谷穴亦是重要保健穴之一,坚持按揉合谷穴,很多疾病都可以自愈,而今合谷穴通常被用来治疗牙痛,民间有句谚语,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送过牙疼折磨的朋友,对这句话都深有体会。此时按揉合谷穴即可解燃眉之急,下面就说说如何正确选取合谷穴,在这里有一个简易取穴法,就是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搭在另一只手的虎口上,拇指屈曲按下,拇指指端下即是合谷穴。

按摩时用对侧手的拇指指腹垂直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按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如果感觉拇指力量太大,也可以用食指来点按,需要注意,点按应该用一只手,从外侧攥着另一只手的手背,四指向下,点按合谷穴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也可采用按揉的方法,掌心面向身体,取掌指屈曲位,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环扣手背至小鱼际,拇指相应扣在第2掌骨,拇侧背侧正中合谷穴上,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压,依据得气感调整按压点和力度。刺激合谷穴还可以采用指掐的方法,找到合谷穴后,以第2掌骨作衬垫,用对侧手的拇指尖掐按合谷穴,或是用拇指和食指对掐合谷穴,指掐力度应由轻而重,持续至少一分钟。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合谷穴治疗牙痛是交叉的,也就是说右侧牙痛刺激左手的合谷,左侧牙疼刺激右手的合谷,这样效果才是最好,另外孕妇坚决不能使用合谷穴,因为此穴疏通气血能力过甚很容易引起先兆流产。总之合谷穴就好像我们身体上的止痛片,当你牙痛的时候,不妨刺激一下合谷,可以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
阳溪穴位于人体腕部,隶属手阳明大肠经,为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所谓阳者,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指肉之小会处或山洼流水之外。古人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阳溪穴从合谷穴顺势而来,就好比一条大河,紧连着一条小河流那样,大肠经的阳气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合谷穴过来,经过阳溪穴,然后一直传输到头面部。而此穴又位于两筋之间的低洼处,大肠经的气血就像溪水那样从此处流过,周流不止,故称阳溪。不仅如此,阳溪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分支点,还可以串经至下肢的膀胱经。因此可以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穴位。这里,我们就来跟大家说说这中医调理肩手综合征之法—刺激阳溪穴。现代人的工作生活皆离不开电脑,很多人在电脑前,常常一坐就是很长的时间,长此以往,总保持固定的姿势,会使肩臂部甚至手指的肌肉僵硬,而手腕、手肘、肩膀等诸多部位也会感到疼痛,这都是气血流通不畅所致。这些症状在临床上,被称之为肩手综合征。阳溪穴的位置很好找,它位于腕关节桡侧,取穴的时候,先将大拇指向外张开,此时就会看到拇指根部,手腕外侧会有两根筋凸起,即拇长伸肌即将和拇短伸肌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处,即为阳溪穴。



刺激阳溪穴,首先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阳溪穴上,食指顶挟住腕背下方,用力深按,此时可有麻痛感,先点按不动保持约30秒,然后指尖不离位全手转动,按顺时针方向按揉粤100下。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由于阳溪穴位置比较深,有时候单纯的按揉,并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这时便需要加强刺激。我们可以把十根牙签用橡皮筋捆成一束,然后用适当的力量连续扎刺阳溪穴,每次十分钟,每天两次,可以起到针灸相近似的效果。刺激阳溪穴还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艾条点燃后,将点燃的一端悬于阳溪穴的上方,距离皮肤约2到3厘米,以局部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每次艾灸10到20分钟,穴位局部皮肤出现红晕即可停止,每日艾灸2次。总而言之,阳溪穴最善通经活络,刺激阳溪穴的方法,对长期使用电脑的朋友来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疗效。
偏历穴出自《灵枢·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位于人体前臂部。皇帝内经大素记载,手阳明经上偏出此络,经历手臂别走太阴,故曰偏历也。意指本穴的气血营养物质是偏离大肠经正经而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水肿及下肢水肿,女性尤为常见,到医院检查小便和肾脏皆属正常,更无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等现象,总之检查不出任何原因。按照西医学上的说法,这种情况叫做特发性水肿,这种病没有产生的具体原因,所以也没有特定的药物治疗。那么,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对此症状有何应对之法呢?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很容易积蓄湿毒。例如,很多朋友都喜欢吃麻辣烫、火锅、鸭脖等辛辣食品。中医认为这些辛辣之品极易对脾胃造成损伤,而脾胃运化无力,又容易生湿邪,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湿毒,湿毒聚集在我们体内无法排除,就造成我们身体局部的水肿。此时。遍历穴就成为了我们身体内的一个排污口,通过对遍历穴的按摩,湿毒排出体内,水肿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下面就说说如何正确选取遍历穴,遍历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要找打它,我们需先找打另外两个穴位,阳溪穴与曲池穴。首先是阳溪穴,用力把大拇指向外张开,就会看到拇指根部手腕外侧会凸起两根筋,这两根筋所形成的凹陷处就是阳溪穴。

然后是曲池穴,我们先要屈肘成直角,从肘横纹的外侧端,向胳膊肘的方向摸,在这里有个凸起的地方,称为肱骨外上髁,它与肘横纹外侧端,连线的中点就是曲池穴。





当你侧腕屈肘时,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的位置就是遍历穴。



还有一个非常简便的取穴方法,可将两只手自然搭在一起,两只手的虎口相交叉,中指指端所指的位置,便是偏历穴的所在了。


我们可以采取按摩的方法,将手拇指端与其余四指面相对,大拇指按住偏历穴,然后保持一定的力度,进行旋转按揉,按揉偏历穴36次为1组,一般交替施治3到5组即可,其手与上肢有放射性酸胀感,就说明按摩起到了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首先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点燃的一端悬于遍历穴之上,垂直对着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以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每次艾灸10到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每日2次。总而言之,偏历穴对于消除我们身体上的莫名水肿有着很大的作用,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不妨试一试按摩偏历穴。
温溜穴位于人体前臂,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郄穴。温,为温热、温暖之意;溜,即悄悄走失的意思。顾名思义,大肠经的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较少,原来的余热,会缓缓地散热蒸发,情形如同悄悄溜走一般不被察觉,数九隆冬,不少体寒的朋友就会手足发凉,不仅如此,有时手足冰凉不说手心还要出冷汗。这虽然不算是什么大毛病,但经常如此,对身体的影响可就大了。因为中医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也就是说,汗出多了对身体尤其是心脏尤为不利,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这时,您就不妨试试中医祛除寒邪之法——刺激温溜穴。总所周知,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之时是热的,但是当运行至四肢时,温度就会慢慢退去,此时如果体内有风寒,就会使血液余温散尽于四肢,那么冷血便会滞留于此,而这时刺激一下温溜穴,即可调动体内之阳气,将停滞于体内之寒邪祛除,温热的血液便会迅速通过手臂,手凉和手心爱出汗的现象,自然就好了。要找到温溜穴,我们首先要找到阳溪穴与曲池穴。阳溪穴的位置很好找,我们用力把大拇指向外张开,就会看到拇指根部手腕外侧会凸起两根筋,这两根筋所形成的凹陷处就是阳溪穴。

而要找到曲池穴,首先先要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的外侧端,然后我们继续向胳膊肘的方向摸,在这里有个凸起的地方,称为肱骨外上髁,它与肘横纹外侧端连线的中点就是曲池穴。





当你侧腕屈肘时,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的位置就是遍历穴。


刺激温溜穴我们可以采取按摩的方法。先将拇指端与其余四指面相对,大拇指按住温溜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旋转按揉,按揉温溜穴36次为1组,每组按摩时间控制于3到5分钟,一般施治3到5组即可。对温溜穴也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点燃的一端悬于温溜穴之上,垂直对着皮肤,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每次艾灸10到20分钟,每日2次。刺激温溜穴最好的方法是刮痧,首先我们要挑选合适的刮痧板,以水牛角或砭石的为宜,蘸上刮痧油后,手握刮痧板在温溜穴的部位沿着经络的方向,从肘臂向下单向重复地刮,注意在刮痧过程中,要以刮痧板的薄边对掌心,厚边为着力点,施力之轻重以出痧为度。温溜穴是驱寒的穴位,长期手足冰凉,或者手心流冷汗的人,一定要多刺激温溜穴。
8、上廉穴
9、下廉穴
手三里穴出自《针灸甲乙经》,亦称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穴。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该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手三里。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提拎重物,或是进行大量的手臂运动之后,经常会感到臂膀酸疼不适,需休息好几天才能恢复,但也有人长时间缓不过来,还有人属常年性肩膀痛,时常胳膊都抬不起来。这时,小小的手三里穴即可帮助您解决烦恼。由于大肠经从食指上行,然后沿着胳膊的外线一直走到肩,根据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疾的理论,肩臂酸痛则属于它的治疗范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循行部位经过肩膀、前臂,当人体的肠胃功能不好的时候,阳明经的气血不充沛,与之相应它所循行的部位就会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因此当出现肩膀酸痛等表现的时候,刺激手三里穴就会起到调节大肠功能并改善其周围气血循环的双重作用,肩臂酸痛、麻木的症状自然也就打打减轻了。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要找到它,我们首先要找到阳溪穴与曲池穴。我们用了把大拇指向外张开,会看到拇指根部,手腕外侧会凸起两根筋,这两根筋之间的凹陷处就是阳溪穴。

我们先要屈肘成直角,从肘横纹的外侧端向胳膊肘的方向摸,在这里有个凸起的地方,称为肱骨外上髁,它与肘横纹外侧端连线的中点就是曲池穴。





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外就是手三里穴。


对于手三里穴我们可以采取按摩的方法,大拇指按住手三里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进行旋转按揉,按揉时间在3到5分钟之间。还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一侧手臂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另一侧手肘放在穴位上,用手肘按揉此穴。我们也可以采用穴位敲击的方法,用对侧手握空闲拳敲击手三里穴,不要用力过大,共敲击108下,然后换手敲击对侧手三里,也有助于缓解肩臂等部位的不适。还有一种弹拨手三里穴的方法,弯曲前臂于前胸,掌心向胸,将另一手拇指立起,与前臂肌肉方向垂直按在手三里穴,然后做弹拨动作可以感觉到手指下的肌肉肌腱随着弹拨发出轻轻的弹响,同时伴有明显的酸麻胀感,甚至感觉会向肘及前臂放射,左右交替弹拨两侧手三里穴,每次每次1分钟,交替3到5次。由于长期坐立办公,或者经常使用鼠标敲打键盘,年轻的上班族也会常常感觉到肩膀酸痛,手臂活动受限,这时按摩手三里穴很快就可以取得效果。
11、治疗湿疹之法—刺激曲池穴和阴陵泉穴(曲池穴,属土,母穴)
曲池穴出自《灵枢》。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位置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曲池为手阳明经的合穴,具有清肌肤湿气,化胃肠湿热的功效。阴陵泉出自《灵枢》。阴,乃阴明之阴;陵,山陵,乃士丘之意;泉,指水泉。该穴名意指山陵下的水泉。从位置上来说,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姑为阴。紧邻膝盖就像高高隆起的山陵一样,而穴位所在的凹陷处就像是一个水泉,故名阴陵泉。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清利湿热、益肾调经、痛经活络的功效。姑两穴相配具有清热利湿止痒之功。湿疹又称“湿疮”,是一种呈多形性皮疹倾向、湿润、剧烈瘙痒、易于复发和慢性化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是过敏性疾病。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禀赋不足,风湿热邪于肌肤而成,湿邪是主要病因,涉及脏腑主要在脾。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治疗湿疹之法刺激曲池穴和阴陵泉穴。首先找到曲池穴,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即是



刺激曲池穴可以用按压法,将拇指指腹按在曲池穴,然后向下按压以局部有酸胀感即可,持续点按5秒后松开,再进行按压,每次点按10分钟,每日5次。还可以用按揉法刺激曲池穴,将拇指指腹按在曲池穴位置,按揉时指腹用力深压,然后压而揉之,有酸胀感即可,反复持续,每次10分钟,每日5次。艾灸法也适用于刺激曲池穴,将艾条点燃后,对准阴陵泉穴位置,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每次艾灸10分钟左右,以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每日睡前一次,每周3到5次。再来找到阴陵泉穴位置,其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即是



刺激阴陵泉可采用与曲池穴相同的方法,长期刺激即可达到清热利湿的功效。总之坚持刺激两穴对治疗湿疹效果明显,治疗期间患处避免搔抓,避免外界刺激,回避致敏因素,忌食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
肘髎穴隶属手阳明大肠经,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其中肘即为肘部,指本穴所在的部位;髎,为孔隙的意思,指穴内气血的运行通道为孔隙。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的气血运行至本穴后沿着孔隙进入人体内部。此穴为肺经、大肠经气血与肾经气血转换的重要穴位,肺肾关系的失衡皆可通过此穴作出快速的调整。除此之外,它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治疗网球肘。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或肱桡关节外侧滑囊炎,由于在进行网球运动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多,力度大,受损机会相应的也就多,故此得名网球肘。但网球肘可并不是网球运动员的特有症状,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电脑,手工洗衣,做饭等肘关节活动多的事情都可能引发网球肘,从而产生相应的不适症状。这些症状的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呈持续渐进性发展的疼痛,可为酸痛,也可为刺痛,部门患者疼痛,可向前臂及腕部或上肢反射。然而肘聊穴正是可以帮你缓解这些痛苦的良穴。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这治疗网球肘之法—刺激肘髎穴。找穴时需要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的外侧端,继续向胳膊肘的方向摸,在这里有一个凸起的地方为肱骨外上髁,它与肘横纹外侧端连线的中点是曲池穴,在曲池穴上方1寸肱骨边缘处就是周髎穴了





对于肘髎穴。我们可以采取按摩的方法,以拇指指端按住肘髎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时间保持在3到5分钟之间。对肘髎穴也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的一端悬于肘髎穴之上垂直对于皮肤,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也可以采用由内向外顺时针旋转灸的方法,每次艾灸10到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每天2次。刺激肘髎穴还可以采用刮痧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挑选合适的刮痧板,以水牛角或砭石的为宜,充分暴露上肢后,蘸上刮痧油,手握刮痧板,沿着经络的方向,从上向下单向重复的刮,刮出片状或不规则斑点状,紫红色痧点,需刮至痧点出透。网球肘患者除了注意手肘部保暖少提重物,减少手部的受力外,可以试着采用上面的三张方法,刺激一下肘髎穴,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病痛,也能助你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不便。
手五里穴出自《灵枢·本输》篇,属手阳明大肠经。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手部;五,是数词,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五里穴名意指穴内位置覆盖的较大范围场。中国古代有以里为寸的说法,本穴位于上肢,因在天府穴下五寸,故名手五里。由于大肠经的走向是从食指开始然后沿着胳膊的外线一直走到肩部,上肢挛痛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治疗范围。刺激手五里穴可以调节手阳明大肠经的功能并改善其气血循环,上肢挛痛的症状会因此明细减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提拎重物、局部受凉、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从事电脑操作或是坐姿不正确等原因引起上肢肌肉痉挛疼痛,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保持某一种固定姿势,使上肢肌肉关节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过度疲劳。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上肢挛痛的症状,就是手五里穴。手五里穴位于上臂外侧面的下段,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续上,曲池穴上3寸。



治疗上肢挛痛,我们可以采取按揉手五里穴的方法。以对侧手大拇指按住手五里穴,然后以手五里穴位中心保持合适的力度进行旋转按揉,按揉时间在3到5分钟之间,每日两次。还可以采用掌推法或分推法,掌推法是用另一侧手掌着力,以掌根部为重点,以手五里穴为中心,沿经络的方向从上向下推进,分推法是用大拇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手五里穴上,自穴位中心分别向不同方向推开。对手五里穴也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悬于手五里穴之上,垂直对着皮肤,距离皮肤表面约两到三厘米,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每次艾灸10到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每日两次。刮痧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手五里穴,充分暴露上肢后,手握刮痧板蘸上刮痧油后,以手五里穴位中心,沿着经络的方向,从上向下单向重复的刮,注意在刮痧过程中,要以刮痧板的薄边对掌心,厚边为着力点,手腕及臂部放松,用力要求持续均匀,但应以个人能忍受为度,刮出片状,或不规则斑点状紫红色痧点。如果您经常受到上肢挛痛的困扰,刺激手五里具有很好的效果,不妨试一下。
肩髃穴出自《灵枢》,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髃,骨间陷隙也,又同腢,肩头也,穴在尖端,举臂两骨间陷者中,故名肩髃。肩髃穴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之功。中医理论中,肩髃穴常用于上肢不遂,肩臂痛。主治肩臂项背风痛及痿痹之症。臂臑穴最早见《素问·至真要大论》,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凡肉不着骨之处,可由肉下通透者,曰臑,本穴在上脯肉不着骨之处,故名臂臑。臂臑穴主治肩臂疼痛、颈项强急、瘿气、瘰疬、及肩关节周围炎、肩臂痛、活动受限等症。尤其对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效果甚佳。而肩髃穴与臂臑穴相配,对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很好的疗效。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肩痹”的范畴。现代人患肩周炎者大多因慢性劳损,正气不足,感受风寒,劳累多度为主要因素。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治疗肩周炎之法—刺激肩髃穴与臂臑穴。首先找到肩髃穴的位置: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再来找到臂臑穴的位置:臂臑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上,三角肌止点处。




刺激肩髃穴和臂臑穴可以采用按压法:用一手拇指按压在穴位处,然后向下深按,以局部有酸胀微痛感为准。持续10秒点按左右放开,休息3秒,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5分钟,每天1到2次。两穴依次进行按压。还可以用按揉法刺激肩髃穴和臂臑穴:单手指腹置于穴位处,此时穴位处会有较明显的酸胀疼痛感。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由内向外进行旋转按揉,每次可按揉3~5分钟,每日2次。两穴依次进行按揉。还可选用艾灸法刺激此两穴:对准穴位处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每次艾灸10分钟左右,以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每日1次。两穴依次进行艾灸。以上方法均可单独使用或配合使用。总之,肩髃穴和臂臑穴是治疗肩周炎的要穴,每天动手按一按穴位,即可达到缓解肩周炎之症。
16、巨骨穴
17、天鼎穴
扶突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属手阳明大肠经。扶,二人搀行为扶也,即帮助,扶持之意;突者,冲也,亦指高处为突。因此穴正好处于颈部的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锁骨头相结合之高处,且二头相合,形如两人搀扶,而且本穴抚之突突应手,犹如水泉涌突之状,故名扶突。中医认为扶突穴具有理气化痰,清热疏风之效,按摩此穴能治疗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咳嗽、气喘、暴喑、瘰疬、瘿气等。瘿气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甲状腺肿大。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有许多,过去最常见的是单纯性甲状腺肿,也就是俗称的“粗脖子”、“大脖子”或“瘿脖子”,这是由于缺碘引起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以青年女性多见,一般不伴有甲状腺功能的异常。而现在随着碘盐的广泛应用,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患者越来越少,相对而言,其他原因比如甲亢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却是越来越多。我们这就跟您说说以腧穴之道缓解甲状腺肿大之法——按摩扶突穴。按摩之前,我们先要找准扶突穴的位置。扶突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之间。胸锁乳突肌是颈部众多肌肉中最大最粗的一条肌肉,负责头颈各方向的运动。此肌肉在脖颈左右各一条,当我们尽量向一侧扭头到最大幅度时,就会看到在颈部出现一条非常明显的肌肉,这就是胸锁乳突肌了。扶突穴就位于喉结旁,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对于扶突穴我们可以采用针刺或按摩的方法。扶突穴的位置距离颈部动静脉及神经很近,如果不是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采用针刺的方法稍有不慎会损伤颈部动脉造成危险。所以建议在大家在家里最好采用按摩的方法。按摩扶突穴的时候需双目平视,颈部伸直,可以用大拇指以一定的力量按住扶突穴,按压时心中默数5下,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连做5次,再换另一手。也可以用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一起放在扶突穴的位置及其周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轻柔地旋转按压。这时头颈也要运动,可先向左后方转,然后还原,再向右后方转,还原,反复进行8~10次。还可以将四指并拢和拇指分开,大拇指指腹和四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扶突穴,同时向中间的方向顺揉,在颈部最中间处汇合。按揉扶突穴除了可以缓解甲状腺肿大外,对于咽喉肿痛也具有不错的效果。
19、口禾髎穴
迎香穴位于人体面部,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亦为手足阳明之会,《玉龙歌》中云“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二穴可堪攻”。迎,乃欢迎,迎来送往之意。香,不仅指单指香味,而是指所有和嗅觉相关的气味。试想一下,鼻窍一通,那么袅袅花香便随之而来了,“迎香”之名即由此而来。在春天花粉季节,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朋友来说,喷嚏不断、鼻涕连连,可谓是度日如年。再加上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其他各种鼻炎患者也是日渐增多。所以对于鼻炎,万万不可小视。然而,迎香穴正是鼻炎之克星,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讲一讲这中医通鼻消炎之法——按摩迎香穴。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而鼻又与肺相通,因此按摩迎香穴可以疏通大肠经,增强肺脏功能,促进鼻腔血液循环,消除鼻腔炎症。其实穴位治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它可以调节全身的经络,经络通了,疾病自然也就没了。迎香穴的位置很好找,它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沿着眼珠中心点直下,首先找到鼻翼最宽处,两边约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按下去有酸痛感的地方即是此穴。



按摩迎香穴的手法简便易行。可以先将食指和拇指同时放在鼻翼两侧迎香穴的位置,掐住鼻子,同时屏住呼吸,间隔5秒后,放松手指,进行呼吸。可以反复进行多次,如果先将鼻翼搓热,效果会更好。也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将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按于同侧迎香穴,然后将中指在迎香穴部位旋转揉搓,需要注意的是,再按揉的过程中,吸气时应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应向里、向下揉搓,可连续揉搓64圈。按揉结束后可喝1杯热水,效果更佳。按摩迎香穴时,还可以采用推法。将大拇指搓热,屈曲,然后用大拇指关节,从紧贴着鼻翼最宽的部位沿着鼻唇沟向上搓到鼻梁骨处,然后再回到鼻翼处,如此反复进行按摩至发热,每次可以推100次。注意在这里使用大拇指是有原因的,因为大拇指属手太阴肺经,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这样可以起到更大的刺激作用。总而言之,对于鼻炎患者来说,按摩迎香穴疗效显著,但想要得到根治,一定要注意长期坚持,不能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