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服务便民化突破路径,零点有数带你看透两大关键

作者:零点有数;图源:零点有数

为了破除审批服务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需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等任务,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为助力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零点有数运用大数据技术从其特征、突破点、升级路径三大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零点有数通过分析中央、部分省市关于审批服务便民化的相关政策文件发现,审批服务便民化呈现出“三多一强”的综合性特征。

一是工作任务多。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厅字〔2018〕22号),明确了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八大任务,各地需要落实细化的任务数量均为40项左右,并且包含100多项具体的工作举措。

二是参与部门多。需要集众多部门之力,定改革方向、定突破领域、定清单标准、定服务规范、定评估体系等,便民化改革参与部门包括了横向纵向的多个部门。

三是各地亮点多。在便民化改革中融合了各种符合本地改革基础和逻辑的有效做法,打造了一批“制度创新名片”。

四是协同性要求强。要求任务与部门之间有高度的协同性,整体上实现顶层科学设计、中层数据赋能、基层优质服务,才能将自上而下的改革意愿与自下而上的改革需求相结合。

图1:审批服务便民化强协同、强耦合状态表现

综合中央、部分省份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文件,通过Protégé软件创建模型并绘图。为了突出核心数据,部分边未展示。

其次,面对审批服务便民化过程中的瓶颈,需将数据“聚、用、通”作为主攻方向。零点有数连续两年开展的“全国36个城市政务大厅服务效能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指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评估得分相对较低,不足之处以部门间数据不能实时共享、工作人员需进行数据二次录入等为主,这说明在部门内部协同性、数据的汇融共享等方面仍旧存在盲点与薄弱点,制约了便民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最后,基于对审批服务便民化现状、瓶颈与突破的研究,零点有数认为,要以层次化、集约化的路径实现“筑基有感”式便民化。

通过层次化明确各项任务在全局工作中的定位

零点有数对40余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层分级,形成“数据基石层”“制度创新层”“机构支撑层”和“便民感受层”四个层面的任务,共同支撑起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大目标。

图2:筑基有感式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提升路径

基于中央、各省审批服务便民化相关政策文件、具体实践、零点有数“优政通”评估逻辑等综合绘制。
通过集约化推动相近任务在实施过程中的节奏一致性

任务定位明确标志着在履职过程中,各部门有了更加清晰的角色感和路径感,各层面的任务基本由同一单位做主牵头,以实现更紧密的部门协同性。

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推进,是从整体上形成改革共识、搭建制度框架、鼓励各地创新的良性循环的基础。多年以来,零点有数运用数据智能,为政府机构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决策支持。未来,零点有数将持续关注公共事务领域,助力政务服务优化升级。

首届全球算法最佳实践典范大赛
 限时报名中!

(4月1日—5月15日)

👇👇👇
(0)

相关推荐